张纯信教授主持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与近千位业界领袖共商金融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7-12-21      信息来源: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不断加大,成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有力支撑。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业协会、金融时报社、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和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17年12月14日-15日在上海隆重举行,此次论坛正以“金融本源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主题。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张纯信受邀出席并主持会议。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近百家权威媒体以及近千位金融业界领袖、精英,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行长李若谷,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马德伦,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新开发银行副行长、首席运营官祝宪,中国银联董事长兼银联国际董事长葛华勇,中国民生银行党委书记、行长、董事郑万春,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会长、党委书记向为国等。



在12月15日上午的论坛现场,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马德伦、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潘光伟、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伟、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等金融机构高管和学者共议“金融本源回归与实体经济发展”话题。张纯信教授主持并发表开场致辞,他在发言中表示:


本场会议的主题是“金融本源回归与实体经济发展”,当我最初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在思考我们所学所用的金融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有学者说“世界是部金融史”。从16世纪的荷兰,到工业革命的英国,包括20世纪的美国,历史给了我们一个个案例让我们认识到金融行业与资本市场对于资源分配,经济发展,甚至于创新创业的强大驱动力。然而金融也是一把“双刃剑”。20年前,我们见识了亚洲金融风暴。亚洲多个经济体货币大幅贬值,甚至面临崩盘。由此造成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很多国家至今仍未痊愈。而即将到来的2018也将是美国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的10周年。回想当年,以美国次贷市场为导火索,“大而不倒”的金融机构轰然倒地,金融危机波及全球,这更是让人深刻感受到了金融的“双刃剑”本质。



如今我们又谈起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增长、创新,但此时我们更关注如何让行业创新发展的前景能够服务于实体经济。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据统计,金融业已经成为28个省(区、市)的支柱产业,对其中12个省(区、市)的GDP拉动率超过1%。但这个成长有没有实际反应在实体经济?资源配置是否妥当?资金是否“脱实向虚”?在金融行业持续成长的背景下,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风险管理能力弱、小微企业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


在我看来,只有回归本源,实实在在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才能体现金融作为经济“血脉”的真正价值。而如何回归,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正是需要我们金融人做出不懈的探索。


在随后的论坛主题演讲环节,马德伦、潘光伟、沈伟等重量级嘉宾陆续登场,张纯信教授逐一对嘉宾演讲作出精彩点评,赢得现场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