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泛海经济金融研讨会成功举办 全球顶级学者集聚一堂共议金融大势

发布时间:2018-06-15      信息来源: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2018年6月14日,第四届泛海经济金融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黄浦院区成功举办。来自全球顶级名校的学者集聚一堂,共议金融大势,分享各自在中美贸易摩擦、企业信息披露、资产定价、货币政策等相关领域的最新学术科研成果。



本届研讨会由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科研副院长高华声教授主持,学院执行院长钱军教授致欢迎辞,并向各位学者介绍了泛海国际金融学院自开办以来取得的各项成果,学院已经建成一支由20位全职教授,23位特聘及客座教授等组成的一流的教授队伍,其中19人获得一流商学院终身教职,各教学项目稳步推进中。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特聘教授、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何治国最先分享了他在资产定价方面的研究成果。何教授认为资产的均衡价格不仅取决于其基本面,还取决于其质权,即作为融资抵押品的能力。



来自印第安纳大学的于晓筠教授分享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博弈行为。于教授和她的团队发现,当投资者的信息传递渠道被切断时,公司会更有策略性地改变其披露行为,导致企业信息环境恶化,论文通过谷歌从中国退出的事件,说明了解决相关实证分析中的内生性问题。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助理教授彭秋莎就进入壁垒和金融摩擦展开演讲。通过对进入通道的关注,这篇论文探讨了壁垒降低和中国信贷、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解释中国过去20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的贡献。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特聘教授、杜克大学经济学教授徐熠发表了对国际贸易双边探索的看法,探讨了中国出口如何渗透到美国服装市场的问题。为了打入国际市场,无论是作为出口国还是进口国,企业必须首先确定外国的商业伙伴。由于大多数国际合作关系都是短暂的,贸易公司如果想要保持或扩大他们的海外市场,就必须不断寻求新的联系。国际买卖双方联系的结果模式出人意料地具有流动性,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层面的贸易流动状态。在此,徐教授建立了一个新的实证模型,对这些搜索和匹配过程,量化相关成本,并探究它们对贸易动态和福利的影响。



下午的圆桌讨论环节由钱军教授主持。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特聘教授、埃默里大学经济学副教授陈凯迹、宾夕法尼亚大学Enrique Gabriel Mendoza教授、徐熠教授、于晓筠教授等济济一堂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教学及科研方面的经验,为年轻教授传道授业解惑。



在此次研讨会的最后环节,五位来自知名高校的年轻教授及博士后分享了关于自己新研究的简短创想,并得到在座学者的点评,为研究的持续推进获取了更多的意见。



截至目前,“泛海经济金融研讨会”已成功举办四届,并将作为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主推的学术系列活动持续举办。旨在聚合国内外顶尖研究力量和学术资源,聚焦国内外金融经济关键议题,打造全球顶级经济金融开放式学术平台,为国家、地方、企业的创新驱动和升级转型献计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