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尚进:中美贸易逆差对美国就业利大于弊

发布时间:2017-10-29      信息来源: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逆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格局变化中的突出现象,显著地冲击了全球贸易增长趋势、全球贸易政治取向和全球贸易治理方向,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经贸政策倾向。早在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期间,就多次公开表示中美贸易逆差使美国制造业丧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除了政界,在美国的学术界也有类似的声音,比如《美国经济评论》刊文认为“200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的就业下降中,近1/4的降幅能够用(来自中国的)进口竞争解释。”


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魏尚进认为,上述美国主流的经济学分析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近日,在中国社科院和上海市政府共同创建的高端学术共享平台“智库大讲堂”第九期论坛,以及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上海发展沙龙”上,魏尚进教授作为主讲嘉宾表示,应从产业链视角重新审视中美贸易对美国就业的影响。



魏尚进教授首先指出一个宏观事实,即美国贸易逆差和美国就业市场的好坏往往是成反比的。通俗地说,美国贸易逆差比较大、进口比较多的时候,往往是经济增长强健,劳动力市场紧缺,不用担心失业的时候;相反在逆差比较小、进口比较少的时候,往往是美国经济不太好、失业率很高的时期。这和主流对中美贸易的分析结论是相互冲突的。


魏尚进教授表示,现有研究集中关注的是美国从中国进口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直接冲击,忽视了从中国进口中间产品所带来的潜在正面效应。当引入产业链视角后会发现,美国很多企业由于从中国进口中间产品,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运转效率,使得企业可以更快地扩张,进而创造新增就业。


根据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4年期间,尽管来自中国进口的直接冲击使美国制造业就业每年下降0.17%(在劳动年龄人口中的占比),但对非制造业就业则产生了每年高达1.51%的拉动作用,这完全抵消、甚至颠覆了对制造业就业的负效应。



如果看中美贸易对美国就业的全面影响的话,魏尚进教授认为正面效应是大于负面的。事实也是如此,在2000年至2014年期间,美国整体的就业数据实现了年均1.18%的增长。由此可见,中美贸易并未导致美国整体失业率的上升,相反还促进了行业结构调整,使美国的就业人口从制造业向非制造业转移。


魏尚进教授认为,假设没有中美贸易,只是把其它所有因素加在一起,美国就业反而会持续下降。其中,他重点阐述了科技进步对就业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如无人汽车的出现将对出租车司机的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计算机的发明则为很多企业秘书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正因为有了中美贸易,有了足够大的下游效应,使得贸易之外的因素对就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程度上被对冲掉了。


演讲最后,魏教授表示特朗普的逆全球化言论一旦落实,对所有国家包括美国都不是一件好事情,对中国影响可能会更大。因为全球化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非常大的,贸易占中国GDP的比重要比贸易占美国GDP的比重高出50%左右,所以逆全球化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其他国家。


魏教授呼吁,目前公共政策迫在眉睫的事情就是,将全球化、中美贸易对于一个经济体在方方面面上的影响都刻画出来,如此方能在全球营造一个能够继续支持全球化的政治力量,为全球经济谋求共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