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尚进对话张晓波

魏尚进: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亚洲开发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 张晓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国际SSCI期刊China Economic Review主编

中小微企业如何拥抱共同富裕?——魏尚进对话张晓波

8.jpeg


导语

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包容。


魏尚进对话张晓波.png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不是少数人富,而应是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一直以来,中小微企业就有“五六七八九”的说法,即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可以说,中小微企业在繁荣经济、稳定就业、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也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波以“小微企业与共同富裕”为主题,与《复旦金融评论》主编、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魏尚进展开深度对话。

小企业微光成炬

魏尚进:共同富裕由两个关键词组成。第一个关键词是“富裕”。要实现“富裕”就需要支持市场经济,坚持市场经济就需要重视小微企业的贡献。要实现“富裕”就需要有企业家作为一个经济主体,与其他的社会主体一起参与、一起贡献。第二个关键词是“共同”。“共同”强调的是收入分配,包括第二次分配、第三次分配。与中国知名大企业相比,单个小微企业显然微不足道,但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庞大,对整体经济的各个宏观变量而言,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对中国就业的贡献其实是非常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非常的重要。您如何看待这个想法?

张晓波: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中小微企业之于共同富裕是非常重要的。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指出,“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中小微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就业的蓄水池、社会的稳定器。首先,中小微企业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中小微企业占我国市场主体的90%以上,解决了80%的城镇就业,贡献了70%的创新、60%的GDP和50%的税收。其次,大量中小微企业带动了就业,直接起到纾困作用。当劳动力出现短缺之后,工人的议价能力提高,工资水平就会上升。而大多数人主要依赖劳动收入,一旦他们的工资性收入提高,就会帮助缓解整个社会(或地区)的收入不平等问题。这些年,工资性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在逐年增加,而经营性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在下降。从历史数据来看,民营企业越多,收入差距越小。因此,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

魏尚进: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小微企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您能否根据之前所做的研究,阐述一下目前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

张晓波:为准确估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和企业运行的影响,相关团队发起了“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SIEC)”和“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OSOME)”。这两个调查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了解它们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综合来说,疫情后企业经营恢复程度在提高。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小微经营者的经营状况继续凸显了“糊口型”特质。从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来看,51%的小微经营者营业收入不超过2.5万元;28%的小微经营者季度净利润为负;19%的小微经营者盈亏勉强平衡。小微经营者运营形式和营收来源以线下为主,54%的小微经营者完全依赖线下营收;另外,46%的小微经营者虽然有线上经营,但其中只有37%的小微经营者有线上营收,且营收占比不超过总营收的1/2。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第一季度小微经营状况较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恢复比例有较大幅度提升,已从上两个季度的33.9%和34.8%跃升为43.8%,回暖迹象明显。

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正常运营仍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其中主要为订单减少、现金流紧张、用工短缺、成本压力大、需求不足等。从相关调查结果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会导致中小微企业出现突然断供、订单减少等情况。对于现金流本就很紧张的中小微企业来说,生存仍是很大的问题。30%的小微经营者认为其现金流可以维持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44%认为不超过3个月,即共计74%的小微经营者其现金流可以维持的时间不足3个月,这一比例较2020年第四季度有所增加。由此可见,小微经营者的现金流依然紧张,其生存仍旧艰难。同时,人员的短缺也是非常严重的,企业面临的问题不仅来自需求端,也来自供给端。除此之外,市场需求不足和成本压力仍是小微经营者的主要痛点。与2020年第四季度不同的是,困扰小微经营者的最主要因素由市场需求疲弱转变为经营成本的压力。2021年第一季度,近50%的小微经营者认为需求不足是经营中的最大压力,而在前两个季度这一比例为60%左右。而各行业的成本压力主要集中在原材料成本(29.3%)、租金成本(22.5%)和雇工成本(18.3%)方面,其中原材料成本上升造成的经营压力增加。从行业角度来看,消费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和建筑加工制造业中分别有30.2%、27.9%和39.8%小微经营者表示成本压力集中在原材料成本上,但商务服务业中20.5%的小微经营者表示成本压力主要源于雇工成本。

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的发展生态

image.png

魏尚进:非常感谢您用翔实的数据生动地讲解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情况并且详细地介绍了中小微企业目前的痛点。因此,如果我们重视中小微企业,帮助中小微企业,可能改善营商环境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一方面,改善整体的营商环境可以帮助企业营商的总体成本下降。企业家可以凭本事,找准市场需求,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改善营商环境可以帮助地方政府找准相应的企业和行业。当然,地方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应该有不同的分工,相互借力,实现共赢,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您之前提到大多数的中小微企业属于“糊口型”。当然,我也知道您同时在进行很多关于企业创新方面的研究。您能结合调查简要阐述一下“糊口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具备哪些不同的特质?而它们所需要的政策支持是否也是不一样的?

张晓波:要区分“糊口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我想先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一下“糊口型”企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第一,“糊口型”企业,例如街边小店,这些经营者通常没有正式的就业机会,成为个体户是其唯一的生计。如果他做了个体户就不再依赖于政府,靠自己的双手维生,那么对于政府来说保证他们生存下去,这件事本身对纾困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第二,“糊口型”企业的作用不容小觑,它们给社会解决了很多的问题。我们在之前所做的创新创业企业调查中发现,如果高科技园区远离市区,并且周围没有配套设施,这些高科技企业的生存就比较艰难。原因是这些高科技企业雇了很多员工,员工需要这些个体户提供配套的服务,例如餐饮、住宿、理发等。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些类似“毛细血管”的个体户,高新企业其实也很难生存下去。而当周围的城中村有个体户提供配套服务时,员工的生活成本将会大大降低,对于企业来说,招工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因此,“糊口型”企业实际上是我们社会的“有机体”,离开它们创新企业也很难生存。

另外,相比政府、学者,依靠科技和市场的手段将更容易甄别哪些企业是“成长型”的,可以进入新三板。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金融科技的手段来辨别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现在很多小微企业所使用的电子支付、所开通的网上业务甚至是所投放的广告都会留下数字痕迹。通过这些数字痕迹,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进一步判断企业的潜力和增长性。2021年正式成立的北交所也是希望能够通过金融科技甄别有潜力的中小微企业,促进中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借助风险投资来选出“创新型”企业。这些年中国在风险投资方面进步得很快,中国成为风险投资最大的一个市场,而且有政府引导资金,再加上市场的风投基金,它们更善于甄别发展比较好的企业。还是要靠市场来选出优质的企业,所以鼓励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本身也很重要。

魏尚进:正如您所提到的小微企业和大企业、高科技企业之间的关系,其实改善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也可以间接地帮助大企业、高科技企业。这是因为大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产业链的上游、下游都需要牵涉小微企业,不仅如此,大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员工、科技人员在生活中也会和小微企业打交道。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地方无法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大企业或高科技企业的经营者可能也不愿意去,那么地方的高新企业的发展也无从谈起。

除了中小微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互补关系,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竞争关系呢?众所周知,中国目前正在强调监管,强调防止大企业处于垄断或者市场控制地位、资本无序扩张。那么,如果中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改善了,能够良好发展了,这对已有的龙头企业会不会带来有益的制约呢?

张晓波:我认为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它的垄断有时候也是暂时的,适度竞争可以促进行业发展。比如说像中国的快递行业,正是因为几大公司竞争得非常厉害,才导致中国的快递行业可能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再比如说线上支付,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两者之间所形成的竞争关系,也有利于提高效率。这种自然的高科技企业之间的互相促进与竞争,我认为对小微企业总体发展来讲还是有利的。但是同时也意味着当小微企业能够很好地经营,改善了融资难、现金流紧张的问题后,就能跟市场需求更好地对接,这对大企业也是有好处的。因为企业经营扩大,催生贷款需求,会增加金融科技公司的营收。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良性的关系。

魏尚进:我非常认同您的观点。今天的很多龙头企业,尤其是龙头的民营企业,在二十多年前我们甚至没有听说过。小微企业有机会成长为龙头企业的例子也在进一步佐证,如果我们把营商环境维持好的话,今天部分的小微企业就会发展为十年、二十年之后的龙头企业。而且整个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告诉我们这件事情:哪家企业是龙头企业、哪个行业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在今天其实是很难判决的。所以如果有一个整体良好的营商环境,就能使未来有更多的龙头行业和龙头企业出现在中国。

支持政策需精准有效

image.png

魏尚进:近年来,国家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不胜枚举。2020年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发改委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包含30条政策措施,要求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支持政策更好适应市场主体的需要,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规模明显增长、融资结构更加优化。2022年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12个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延长阶段性税费缓缴政策,将2021年第四季度实施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的政策,延续实施6个月。2022年3月,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发展,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您认为这一系列政策出台后,中小微经营者生存状况是否得到有效改善?

张晓波:首先,最近国家出台的扶持中小微企业的主要政策,讨论最多的是如何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国家出台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要求五大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实现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贷款全年增长30%以上,所以现在主要的国有银行将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其次,国家引导、扩大、转型、升级投资,鼓励产业引导基金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鼓励它们转型升级。最后,就是针对企业成本出台相关政策,比如减税降费、降低电价等。但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目前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是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但以金融支持为主的纾困政策没有完全匹配这两大挑战。

魏尚进:正如您所说,很多政策是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也要求五大行都有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但中小微企业的坏账率高的事实也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这一问题难以被解决。金融科技在过去十年里起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通过金融科技的手段对现金流和坏账率等信息进行评估,从而不需要中小微企业提供抵押贷款。因此,过去十年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帮助部分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当我们了解了中小微企业的痛点后,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中小微企业面对挑战、渡过难关?

张晓波:基于我们之前的调查结论,我建议相关政策可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制定政策应考虑到中小微企业的痛点,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如何增加政府对民生方面的支持上。尤其是对受灾地区(疫情或其他灾害)的人们提供更多民生方面的支持,比如扩大失业保险的范围、增加困难补助的金额,“保民生等于保小微”,这也相当于间接帮助了小微企业经营者。第二,帮助增强中小微企业的韧性,应重视产业集群的发展。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通常喜欢“招大引强”,自然生长的小微企业往往会选择抱团取暖,以产业集群的形式来发展。从产业集群来看,这些企业带动了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助于中小微企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仅供读者参考,并不作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等领域建议。编辑: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