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纬

上海燕曦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复旦大学金融专硕校外导师

上海竞争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的发展战略

15.jpeg


导语

在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竞争终局未定的关键阶段,上海应积极谋划在中国乃至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新阶段的布局,确立科学发展战略,配合切实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行动机制。


李经纬.png

2022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规划》的印发实施意味着我国金融科技即将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的新阶段。

金融科技是由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引发的,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商业模式、技术应用、流程或产品的创新。其业态主要包括支付和清算、融资、智能投顾、智能理财、程序化交易、征信、保险、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等。金融科技将新技术应用于传统金融,颠覆性地改变了传统金融模式,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效率,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事实上,不仅是中国,全球各国都意识到了发展金融科技的重要性。2019年6月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研究报告《金融科技发展现状》显示,2/3的受访国家和地区已意识到金融科技的潜在价值,并开始在国家层面实施相关战略,世界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等国家都加入了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行列。这意味着全球金融科技发展进入“战国时代”,但最终格局尚未形成。

在这个终局未定的关键阶段,上海理应增强紧迫感,积极谋划在中国乃至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新阶段的布局,借以加速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甚至实现“弯道超车”。那么上海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发展与竞争战略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有必要对在这场争夺战中的典型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科技发展实践进行观察与分析。

全球主要金融科技中心发展实践

美国在全球金融科技发展中位居前列,其强势领域,如数字货币、智能投顾及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均位居全球第一。这实际上与其全球最为发达的科技基因是相符的。这些恰恰是技术需求最高的领域,因此我们可以预测高技术需求的金融科技产业对于美国来说更有优势。除此之外,美国金融科技的发展虽然获得了政府层面的支持,但主要仍是以市场来推动和主导的。

英国是欧洲金融科技较为发达的国家,金融科技在支付与清算、财务分析、在线理财、金融监管等各种场景均有应用。但与中国、美国相比,各方面的表现都较弱。英国有全球影响力的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金融科技宽松发展环境的营造方面。

新加坡是国家层面支持金融科技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市场需求较小,其应用场景方面全球表现并不突出。而且其鼓励发展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领域也无法得到本国市场需求的强势支撑,其研究及产业发展基本都只能靠国家支持政策,或吸引其他国家资源。

中国得益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快速的经济增长和互联网产业的成熟发展,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全球排名第一。中国的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都处于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第一梯队。然而,中国金融科技的业态优势主要为普惠金融,如网络小贷、投资理财、清算与支付,在技术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数字货币、智能投顾、程序化交易以及纯技术业态,或者是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发展都较为薄弱。另外,在国家层面,虽然和新加坡相比,力度和集中度都较弱,但政府层面仍然有强大的发力空间,尤其是在地方政府层面,还有较大的潜力。

上海金融科技竞争力区域比较

image.png中国和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发达经济体相比,在经济发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及人才方面尚有不足,但是在人口基数、经济发展速度及互联网产业成熟度等维度存在显著的比较优势,这些在应用场景服务上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庞大和坚实的市场基础及动力。显然,上海乃至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可以充分靠近全球最庞大的市场。

和北京相比,作为中国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上海是一个更加外向型的城市,吸引着来自全球的金融人才。另外,上海是全球排名前列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国家唯一明确支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同时中央政府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及科创中心建设寄予厚望。

和杭州相比,上海产业基础较弱,缺乏创造金融科技应用场景的、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巨头。但是在经济发达程度、国际化水平、人力资源丰富度、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定位等方面来说,上海更胜一筹。

就深圳而言,腾讯、平安集团、招商集团的存在,使其在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上拥有优势。而在其他金融科技发展要素方面,深圳都无法与上海匹敌。

总体来讲,上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而且上海金融产业基础雄厚、金融市场要素完备、金融机构众多,科技要素和高新科技企业集聚、高端领军人才聚集。这些都使得上海具备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实力。

当然,上海也存在明显短板,比如金融科技应用场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在金融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的清晰度及集中度方面存在不足。笔者认为,现实中以上不足会相互牵绊,一种不足会导致另外一种不足,并相互拖累。

上海发展金融科技的七项行动

image.png

根据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上海的优势,笔者认为未来上海金融科技发展应做如下安排:

第一,上海应高度重视发展金融科技的战略价值,认识到金融科技不仅是传统金融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既能够大幅提升金融效率,也能够助力打造新的金融业态,而且是金融企业或传统金融中心“弯道超车”或形成强劲发展动力、引领同业潮头的有力手段。显然,金融科技对于上海金融业发展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上海应该深入细致地研究金融科技对上海经济金融的具体影响,全面制定相应行动方案并采取有力的组织措施。

第二,发展领域方面,上海应该学习新加坡、杭州与深圳,结合自身优势确定独特的、有竞争力的、清晰明确的金融科技发展路径。上海应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清主次把握规律,就会失去先机,最终被其他富有进取心的国家或地区超越。上海应紧紧抓住并充分发挥自身高端金融、科技人才资源的优势,着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数字货币、5G、物联网等金融科技基础设施产业及智能投顾、智能财富管理、金融安全等技术密集型应用场景。

在具体行动方面,要注意选准关键切入点,比如现阶段应该加快支持建立从事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研究及技术密集型应用场景开发的研究机构及金融科技公司,打造金融科技的技术研发高地及创新应用高地;同时呼应亟待全面启动的使用数字人民币的国家战略,尽快推动政府、企业、高校联合在上海设立国家数字货币研究中心或强力推动已建立的国家数字货币研究机构落地上海等。

总之,上海应该结合自身独特条件和优势,锚定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开发、应用性质的基础设施产业及技术密集型应用场景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强度切入符合自身优势、亟待应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金融科技产业或项目。当然,更重要的是落实和推进。唯有这样,上海才能形成其核心竞争力,在与其他国家及兄弟城市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第三,构建并切实落地强有力的金融科技产业支持政策,打造金融科技产业集聚高地,比如设立金融科技产业政府引导基金;结合各区及高水平大学的禀赋特点或优势,通过退税减税、房租减免、人才津贴、企业落地费迁入费优惠、经营奖励、资本引入等一系列创业服务措施打造各具特色的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基地;同时借鉴新加坡、杭州、深圳举措,大力增加财政投入鼓励人才引进,实行落户与居住倾斜优惠政策,真金白银、真心诚意加大国际国内顶级金融科技人才吸引力度,从而为金融科技产业集聚高地的建设提供后勤保障支持。

第四,充分发挥上海经济发展的优势,全面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建设。金融科技应用场景,也就是应用领域的实体经济的发展才是金融科技发展最重要的生命力,上海在这一方面与杭州、深圳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上海需要全面且大力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场景的建设。

虽然上海市已经在社保、税务、医疗等民生领域建成了一批应用示范项目,上线了一批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生物认证等技术的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同时也加快了大数据平台建设,启动了自贸区本外币贷款调查等应用项目建设,但应用场景建设广度和深度仍远远不够。上海应该积极支持全市各业态,尤其是上海较为发达的金融、贸易行业合力使用相应的金融科技产品,形成各项金融科技应用技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被全面使用的局面。

第五,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吸引在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较大的金融科技企业及其母公司进驻上海,实现金融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上海金融科技发展的实体经济根基;同时促进金融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叉投资,强化上海发展金融科技产业的独特优势。

第六,发挥上海高度国际化及高水平人才聚集的优势,搭建相比中国其他城市更具吸引力的全球金融科技交流平台,引入全球尖端金融科技基础设施企业和人才进驻上海,同时敦促并在财政补贴等政策上支持市内著名高校加强本地化特色的高端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打造金融科技高精尖人才集聚高地。

第七,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使命,深度研究金融科技如何助力上海“弯道超车”,将上海建成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

应该说以上对于上海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在2020年发布的《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中已有不少体现,但由于对于金融科技的经济金融影响及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意义仍然缺乏全方位的深度研究,使得实施方案仍然会失之于“粗”,无法真正做到心中坚定、靶标明确;组织落实更是没有摆上实际工作日程,保障落实推进的组织措施也没有跟进。

确立科学发展战略,配合切实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行动机制,积极组织推进,上海一定能在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方面再创辉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并不作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等领域建议。编辑:葛雯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