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委员在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专题会议发言,主题聚焦上海打造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枢纽 | “两会”FISF声音系列之三

发布时间:2024-01-25     


2024年1月24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等市领导参加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全面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专题会议,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在专题会议上,上海市政协常委,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副主任、民建复旦大学委员会主委,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钱军第一个发言,主题聚焦“大力推进上海打造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枢纽”。




与钱军委员一同参与专题会议的委员还有杨莉、黄春华、高融昆、丁祖昱、沈翊、朱军红、钟永喜、丁欢欢、李琛浩、陈贵、孙立行、张润斌、徐兵、梁洁芹。委员们紧扣会议主题,结合各自调研,围绕加快“五个中心”建设、推进三大先导产业发展、促进区域转型升级、增进区域开放合作、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踊跃发言,积极建言献策。龚正仔细倾听,不时插话,并进行集中回应,与大家深入交流。市领导陈金山、华源、寿子琪出席,肖贵玉主持会议。




钱军委员建言,应大力推进上海打造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枢纽。大力发展科技自主创新既是前沿科技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保障。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上海要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努力打造国内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之一是做好核心技术的国产替代与国际合作的平衡。该观点是基于参加市政协调研过程中听到很多企业家的反馈。以光刻机为例,这台机器代表的前沿产业是数十年人类科技进步和高端制造的积累和国际分工的成果。产业迭代速度非常快,如果完全实现对产业链上所有零部件的国产替代,成本将是非常高的。如果没有国际合作,只靠单一的国内产业链不符合国际分工不断深化,能够提高效率这个客观的经济规律。我们对重点科创行业应该两手抓,既要加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国产替代,也要深化国际合作。作为改革开放和吸引外资的前沿,上海最有条件也最应该成为中国战略新兴行业的国际关键枢纽。


建议在产业链上至少有三个环节可以做好相关工作: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和服务。


第一,大力发展研发总部经济并促进创新产业集聚。上海现在已经形成了科创中心的基本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应持续大力发展研发总部经济,提升基础研发创新实力和技术转移落地的能力。首先应该支持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第二,围绕重点产业和相关产业链有计划地吸纳其中的关键创新企业。最后,推出和科创相关的人才、税收、金融等配套政策。


第二,应该全面推进创新产业合作并积极拓展上海“朋友圈”。从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我们看到科技创新越来越呈现融合创新的趋势。为此,一方面要系统梳理重点发展产业的链上关键企业,从整体产业链评估这些核心节点企业的风险,进而制定多元化的个体化的政策,包括国产替代、保护发展、探索其它路径或兼而有之。另外,应积极拓展国际“朋友圈”。


第三,不断完善创新配套服务业并优化创新产业生态。高端科技创新产业不只是前端研发和终端制造,我们也要做好产品端销售和服务。我们可以,第一,引进来,利用进博会等有国际品牌效应的活动,举办更多的大型和特色的国际专业会展。第二,走出去,鼓励组织上海的高科技企业参与国际展销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第三,省际和地区协同。充分发挥上海在长三角以及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与这些地区省市创新合作,通过优势互补,打造国内创新产业的良好生态,进而实现上海及全国科技创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综合自上海发布官方公众号,解放日报,东方网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