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尚进:接近供需的汇率更具有可持续性

发布时间:2019-08-28     

近日,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魏尚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汇率取决于两个经济体基本面相对的比较。“破7”主要是市场供需的一种结果,具体的数字并无太大意义。


魏尚进指出,如若将汇率变化看成是更适应供需平衡的话,即使有所谓的恐慌,也是短期的现象。中长期市场参与者会认识到现在的汇率更加接近供需。而更为接近供需的汇率是更具有可持续性的。


市场供需的结果


继8月5日市场汇率率先“破7”之后,中间价也随后“破7”。8月8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0039元,跌破7元大关,为2008年5月16日以来首次。


“‘破7’这样具体的数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在魏尚进看来,汇率是取决于两个经济体基本面相对的比较,所以靠一个国家还不能控制。如果硬控制,会出现汇率高估或者低估的现象。如果让市场决定的话,自然而然会不断地评估双方的基本面,由此来确定相对合理的价格是什么样的。


“破7”之后,人民币汇率接下来怎么走?


实际上,“破7”主要是市场供需的一个结果,接下来的走势还取决于中国的外贸情况,取决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尤其是美国货币政策的相对松紧。


魏尚进认为,人民币接下来的走势,取决于两边的货币政策会朝什么样的方向演化,以及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强弱。如果中国外汇储备能够往上升的话,人民币可能会走强。如果外贸形势比较疲软,外汇储备下降的话,可能人民币会继续贬值。


魏尚进称,人民币的定价主要有三块:一是供需决定;二是人民银行希望稳定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的价格,篮子里面大概有24种货币,包括主要的国际货币,以及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三是人民银行称之为“逆周期因子”。


在魏尚进看来,高估的汇率下,把钱送到海外的冲动更大,人民币较易贬值。如果汇率更加接近于供需的话,反而没有这个想法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更加趋向于市场供给,更加趋向于市场基本面的汇率,是更可持续的汇率。长期来说,这种流动可起到良性的作用。


魏尚进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中国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已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从技术上说,人民银行如果需要干预汇率市场的话,有很多种方式。


“中国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加大供需在名义汇率中的作用。低估的汇率,对中国长期也没有好处;高估的话,对中国可能更有害处。持续高估的货币,是造成金融危机重要的因素。所以,要防止名义汇率高估。”魏尚进告诉记者。


未有明确调控点位


近期,针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机构展开热议。


华泰证券李超团队认为,汇率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国际收支平衡是最终目标。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所谓“保七保八”底线,不存在一个明确需要调控的汇率点位,关键看是否出现大规模的资本流出。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人民币汇率长期由经济基本面决定,中期由货币政策、利差决定,短期受避险情绪影响。


“人民币并无对美元大幅贬值的基础。”光大证券宏观研报指出,过去几年我国经济结构持续调整,贸易顺差相对下降,未来经济增长更多将依靠扩大内需而不是出口支撑。与此同时,受贸易环境影响,美国经济下行压力也将增加。美国企业普遍反映不确定性增多,美联储货币政策也开始转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