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成熟度模型“国家标准”的缔造者,2017年中国IT年度人物大数据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阿里巴巴数字乡村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武汉大学经济学与管理信息系统“文理兼修”的学霸……只因为一句“数据能改变的不仅是城市”,在数据行业早已功成名就的郑斌,正带着他的“数字化乡村”梦想一路狂奔。
郑斌在采访中话并不多,流露出IT男特有的严谨和逻辑感,但谈及大数据时代的利弊,他情不自禁打开了话匣子:“数据多跑路,百姓才能少跑腿。数据安全技术的不断突破,其本质都是在释放数据的价值。最大程度上释放数据的流动性和使用性,可以大幅提升社会、商业的运行效率。”
“当然,数据共享一定有它的准则,”郑斌认为,除非当事人授权,否则任何可以识别或定位到个人的信息都不能被作为商用,“这应该成为个人信息共享的红线。”
关于“准则”,郑斌可不是说说而已。2012年,郑斌在阿里巴巴内部首次提出了“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带领跨事业部的联合团队边实践边探索,形成了体系化的设计。该体系在阿里巴巴内部多个业态以及大量外部生态伙伴进行了多轮的验证,最终提炼为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Data Security Maturity Model, DSMM),对企业在组织、制度、技术、人员四个维度进行评分,最终评出五个安全管理能力等级。该模型已于去年被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采纳,成为国家标准(GB/T 37988-2019)。
DSMM模型架构
“我依然是大数据时代的拥护者。”郑斌设计这套模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管制数据,而是为了促进大数据更好地运用,“数据随处流动,超越了系统、企业的边界,但堵不如疏,与其管死不如用好,安全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如果说,进入数据行业是郑斌从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后水到渠成的结果,那么,乡村振兴则是郑斌在入行十余年后的一次主动选择:“中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很希望用自己在数字化行业积累的经验,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事业献上一份力量。”
郑斌主动请缨负责阿里巴巴内需战略在县域市场的落地,先后牵头建立了阿里巴巴数字乡村实验室以及阿里巴巴农业大脑的产品体系,并推动阿里巴巴与数十个县级政府展开合作。
“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是阿里巴巴掌舵人马云的信条,如今也成了郑斌的口头禅。郑斌说到:“乡村振兴几乎关系到所有人,每个人都应该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这不是公益,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所以,还需要以商业的手法来实施,才具有可持续性。”他始终保持科技助农、兴农的初心,“希望通过数字化升级,带给中国乡村持续的造血能力。”
以目前在企业家圈子里火热的养猪行业为例,阿里巴巴农业大脑在养猪全流程中运用视频图像分析、面部识别、语音识别、物流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对各类猪只进行数量识别、疾病识别和预警、无人过磅,并分析猪群行为特征,大大提升养猪效率,使PSY(每年每头母猪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由国内平均的20头提升至23头,给养猪人带来大大的实惠。
在数字化脱贫路上,郑斌遇到的阻力也不小,直言“赋智”比起“赋能”其实更迫切:“‘互联网+脱贫’既包括运用电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运营、直播等现有互联网功能,也包括运用互联网手段与当地产业、治理相结合产生的新形态的创新,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及老百姓能够理解并能运用互联网。”
对此,郑斌带领团队通过淘宝大学在各地乡村举办针对性的人才培训,涵盖政府、企业经营实体和个体电商卖家,为数字化乡村的推进奠定人员基础,从根本上助力乡村脱贫攻坚。
经历了多年商海中的艰苦奋斗和激烈竞争后,在人生的关键时期选择重返阔别已久的校园,郑斌直言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选择复旦泛海国金也是其极为慎重的选择:“复旦作为百年名校,培养了无数深谙金融的成功企业家,也善于塑造通晓企业管理的现代金融家,产业与金融的综合视角有助于我借鉴创新。”
郑斌同学在复旦泛海国金开学典礼发言
尽管入学不久,郑斌对金融EMBA项目中的“实战”核心已经有了很深的体悟。“不久前刚上完《企业战略》这门课,金融与企业管理的双重视角既有理论性又有实战性,可以让自己停下来,把工作与所学作对照总结,带来了不少新的启发。”
“乡村+数字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郑斌深感其中的不易,此次慎重地选择回炉再造,正是希望加强金融、经济、科学决策等领域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将金融思维、实战学习与新兴技术结合,更好地服务互联网+数字乡村,为乡村赋智事业添薪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