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之旅 ·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寻路中国的新机遇

2022/06/08

一带一路不是重建丝绸之路,而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解决国内新挑战所寻找的新机遇。

2022527日,复旦金融EMBA项目“蜕变之旅JOT”课程邀请到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带来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主题分享。葛剑雄教授从历史上丝绸之路的缘起、兴盛以及发展娓娓道来,并在此基础深入剖析了古代丝路与一带一路的同与不同,以及当下中国建设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主讲人


葛剑雄

历史地理学家

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

“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历史上的路上丝绸之路:

外国人开通维护,中国人被动参与


葛剑雄教授首先对古代陆路丝绸之路的兴建始末进行了详尽解读。他指出,历史上开通和维护丝绸之路的动力来自于外界,而不是来自中国内部。这条路不是由汉朝人兴建,而是由中亚、西亚、甚至欧洲人建立的。

而“丝绸之路”的名称同样不是由中国人命名。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亚进行了三年多调查后写了《中国——亲身旅行和研究成果》一书,并在书中正式提出“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指的是公元前2世纪前形成的一条由洛阳、长安一直到中亚撒马尔罕, 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商道。

之所以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但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并非是为了贸易。汉朝初年,匈奴对汉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经过70多年积累,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势力增强,陆续打败匈奴。

虽然张骞出使西域的最初目的没有达到,但他带回来的沿线见闻吸引了汉武帝,认为应该将汉朝影响扩大到这些地方。因此第二次派张骞出使,组织使团,带去大量丝绸、黄金、工艺品等,赏赐给将要出使的小国,扩大了丝绸在中亚的影响。

由此,西域商人进一步加强了丝绸贸易,中亚、波斯、罗马帝国对丝绸的强烈需求是维持丝绸之路的主要动力。反观中国,历来中国人只有天下观念,以“天下之中”自居,缺乏了解外界的兴趣和动力,没有对外贸易的概念,汉朝也不许百姓随意出关。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

不计经济效益、只讲政治目的



随后,葛剑雄教授进一步介绍道,海上丝绸之路同样不是中国开辟或掌握的。西汉海上探索最远已经到了今天的斯里兰卡、印度中部,汉朝还有负责翻译的译使。但经过初级探索,中国发现别的地方都比自己穷,就没有了继续探索的动力,海上技术反而倒退。

后来,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是源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的断绝。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较于陆上丝绸之路,西域商人发现海运能力更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更多,所以海上丝绸之路完全由阿拉伯、波斯人开辟和掌控。

到了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但其目的仅在于宣扬国威,以建立明成祖政治的合法性;航行范围也未超出阿拉伯航路,采用的仍是阿拉伯的航海经验和技术。这是因为郑和本姓马,是回族的阿拉伯后裔。所以,这七次下西洋在外界产生的影响很小,但却造成了明朝国库空虚,大臣抵制,并将所有有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档案毁掉。

由此可以看出,官方对外的海上活动往往只重政治目的,轻经济效益,维持丝绸之路缺乏动力。中国历史上不承认有正常的外贸需要,直到清朝仍然只接受外国的朝贡,而外国通过朝贡获得的利益比贸易还多,也愿意甚至希望来朝贡。但与此同时,中国官方又对民间贸易进行禁止和限制,经常实行海禁、“迁海”等措施,损害了中国的实际利益;加之古代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商业不受重视。

所以,中国历史上从未主动利用丝绸之路,也很少从丝路贸易中获利,经商者主要是中亚、粟特、回鹘、波斯和阿拉伯的商人。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并非历史的重演,而是互通互利双赢



不同于历史上中国对于丝绸之路的被动,建设“一带一路”则是出于中国主动。葛剑雄教授认为,如何使对方国家积极响应并持续参与,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其关键在于互通互利双赢,形成利益共同体,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所以“一带一路”不是重建丝绸之路,而是中国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解决国内面临的新挑战所寻找的新机遇,如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提升就业率等。例如,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兴建的,因为在与新兴国家进行贸易前首先要为其投资兴建各类基础设施,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新兴国家建设基础设施,还可以消费中国的过剩产能,输出劳动力,实现双赢互利。

但与此同时,中国还需要防范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因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另一端的一些国家来说,中国并非唯一选择。但只要能为对方带来经济利益,对方自然会加入到“一带一路”的经济带中来。

在讲座的最后,葛剑雄教授也就同学们关注的“一带一路”未来存在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与大家一起在云端展开了热烈交流。葛剑雄教授表示,“一带一路”离不开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概念,也离不开历史上中国与外国的经济联系和交通路线;但“一带一路”并不是“丝绸之路”的“回炉再造”,对历史的不了解或误解,往往会错把历史教训当经验,影响“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EMBA的“蜕变之旅JOT”课程,应运并紧扣“领导者在高度复杂的世界中有效应对变化和挑战”的发展需求而生,也是国内商学院中首个在必修环节中开设的高管心智发展课程。
复旦大学金融EMBA2025级
最新入学面试安排
面试时间:2024年10月11日、10月18日、10月25日
面试形式:线上面试

蜕变之旅 ·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寻路中国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