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泛海国金FEMBA首期班王恩颖: 动静相宜,致行千里——科技改写行业未来

2020/04/16

王恩颖是以安静和坚韧的双重态度,书写着动静相宜的人生。生活中,安于静谧之魅力,亦追寻挑战的酣畅淋漓;学业中,喜潜心研习,亦钟情于“不凡”体验;在事业中,在其位谋其事,亦敢于跨界转型;在时代使命中,既踏踏实实服务,亦勇担开拓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的重任。



王恩颖

枝星科技CEO、联合创始人,复旦泛海国金FEMBA首期班学生




如果你第一次见她,可能很难想到,在她知性且温文尔雅外表下,隐藏着勇于挑战的无比坚韧。在金融分析领域顺风顺水时,她不甘于“幕后”工作的默默无闻,毅然跨界进入互联网行业;在事业正蓬勃发展时,她又分割出宝贵的时间,回归校园,来到复旦泛海国金寻找“不凡”的两年;喜欢沉浸在阳光下的花草世界,享受片刻安宁,却又对戈壁沙滩上的重重挑战念念不忘。这个在动静之间游刃有余穿梭的主人公,便是复旦泛海国金FEMBA首期班学生、枝星科技CEO、联合创始人王恩颖。

王恩颖,目前正致力于革新实体“银行”——打造建筑行业大型物资的全新租赁平台。日前,王恩颖接受专访,分享了自己既喜“静”,亦爱“动”的经历。



直面挑战 跨界蜕变

王恩颖是“双料”学士毕业,大学主修工商管理和财税专业,毕业后,她顺利地从事于金融分析领域的工作,并在这份工作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专业性,没多久便轻松驾驭了所有问题。然而,在王恩颖看来,这份体面且安稳的工作背后,是思维模式的固化,且偏重于幕后的工作会让自己难有正面直击挑战的机会,于是她骨子里的“不安分”开始蠢蠢欲动。

王恩颖开始考虑如何打破安稳的禁锢。她的眼光转向了互联网,在慎重考虑之后,毅然决然地在2014年迈出了跨界发展的第一步。时逢“互联网热”正在国内兴起,对自己来说则是全新领域,王恩颖沉下来,开始潜心学习。“学须静也”,王恩颖致学之时的全身心投入,使她转型成功的必然,两年之后,王恩颖顺利成为枝星集团旗下互联网模块的佼佼者。 

2016年,立足于长远发展,枝星旗下两家公司进行了资源合并与重组。2017年,王恩颖又战略性地主导枝星科技板块——枝星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的创立,作为联合创始人,开始在新的舞台上诠释自己新的角色。

行业切换面临的压力何其之大,但王恩颖做到了,安稳中打破禁锢,是她在事业的动静之间找寻成功的第一步,但王恩颖并未满足。


开拓创新 赋能平台

枝星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专注于建筑行业大型周转物资租赁平台的建设,通过公司的平台,整合建筑物资资源,向有需要的用户分配。在此之前,建筑行业周转物资的租赁平台在国内属于空白。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在做企业中,王恩颖根植于前人尚未做过的事,一面踏踏实实做好现有的服务,一面胸怀大志,思考如何开拓创新,引领行业前行。她带领着团队,通过共享经济和“互联网+”的思维,使建筑业物资租赁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使用方通过平台可以公开透明地看到所需物资的状态、位置、性价比,从而实现最优调度,自己也不用再占用仓库存储大型设备,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王恩颖介绍说,枝星科技所做的事情和银行模式相似,物资租赁平台好比是一个“物资银行”,将市场上的闲置设备进行整合,这相当于“存钱”;有需要的用户再通过平台,租赁使用这些设备,这相当于“贷款”。“现在我们正尝试用AI赋能平台,为建筑业物资租赁提供更优服务”,“希望我们所做的事情,为整个行业乃至实体经济有一定的价值”,王恩颖说。

踏实服务与开拓创新相辅相成,王恩颖在动静结合的须臾之间,引领着物资租赁行业稳步前行。


重返校园 期待“不凡”

就在王恩颖作为一名创业者,带领枝星科技走过两年的平稳历程后,她做了新的人生规划。那便是重返校园——读书。企业平稳发展和在学校的未知成为鲜明对比,但实践和理论知识之间又互相滋养,充满无限可能,这也就是王恩颖为什么把接下来的两年定义为“不凡”。

准确地来说,王恩颖是一个实体资产管理的创业者,在她看来,实体资产管理与金融管理有着极大的相通性,同时,金融赋能实体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基于此,王恩颖在选择EMBA项目首先提出了对构建金融体系和思维的内在诉求,如此,复旦泛海国金FEMBA项目金融赋能的理念与王恩颖的需要不谋而合,王恩颖选择了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走进了金融EMBA的课堂,丰富金融知识结构,拓宽金融视野。她没有失望,相反,“我们现在虽然只上了三个月的课,但课程内容、老师与同学等都非常符合我的预期”,她收获了自己想要的。

王恩颖把复旦泛海国金两年的生活定义为“不凡”。不平凡的项目、不平凡的课堂、不平凡的活动、不平凡的老师和同学。这些不凡的和谐统一,会给自己意想不到的收获。

王恩颖除了是创业者、企业管理者外,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还要保证校园学习的时间。当问及如何平衡事业、家庭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时,王恩颖显得非常条理清晰。她表示,因为时间有限,要将庞杂的事务进行主次之分,决定先后顺序,最后坚决执行。王恩颖认为只有找准核心,科学规划,才能保证事业、家庭和学习之间不产生冲突,反而相辅相成。

这一次,她在创业者和学生之间进行身份转换,找出了最佳平衡。


动静相宜  致行千里

闲暇之余,王恩颖还特别喜欢花花草草。花草无言,简单蓬勃地生长,以默默向上的状态呈现着生命的象征。王恩颖说,这与自己的性格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喜欢安静、简单,并专注地只做一件事。

王恩颖另一面则是以坚韧的态度直面挑战。曾经参加戈壁挑战赛的她回想起参赛的历程感慨颇多。她坦言,当初报名的时候对戈壁没有概念,结果在比赛期间还遇到了戈壁上极少见的下雨天,饥寒交加走过四天三夜,如获重生。比赛结束了,团队的互相扶持没有结束,坚韧的淬炼没有结束。

王恩颖就是以安静和坚韧的双重态度,书写着动静相宜的人生。生活中,安于静谧之魅力,亦追寻挑战的酣畅淋漓;学业中,喜潜心研习,亦钟情于“不凡”体验;在事业中,在其位谋其事,亦敢于跨界转型;在时代使命中,既踏踏实实服务,亦勇担开拓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的重任。

怠慢不能励精,险躁不能冶性,动静相宜,方能致行千里。这大概是王恩颖的真实写照吧。

复旦泛海国金EE课程&金融EMBA课程全新发布 | EED

2020/03/31

疫情蔓延全球,世界经济变局百年未遇。身处全新洗牌的中国商业社会,金融投资人和实业企业家都在思考,如何在“黑天鹅”乱飞的不确定环境下化危为机,破局前进?“十四五”机遇来临之时,企业管理者正需要适合新时代的知识和能力。

近日,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简称复旦泛海国金)2020年高管教育系列课程全新发布,以“金融思维,实战智慧”为培养理念,以“金融”的视角和工具重塑企业发展模式,在“实战”中熔炼高效的问题解决方案, 旨在培养深谙金融思维、引领产业未来的国际化商业领袖。

复旦泛海国金在2020年全新升级 “高级金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项目(金融EMBA),并在非学位培训领域新设了“金融精英”和“产业未来”两大课程维度,辅以服务企业的“专题定制课程”。培养体系中贯穿“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实战学习模式,秉承金融赋能的理念,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复旦泛海国金金融EMBA项目是复旦大学的双证硕士学位项目,为匹配未来企业的全新发展需求,项目在传统管理类EMBA课程基础上进行系统性升级。第一,借鉴全球Top10商学院的培养模式,首创“三轨合一”的课程设置,聚焦金融,学生将接受金融系统知识+金融实战能力+商业领袖能力等三位一体式培养;第二,针对传统教育中理论和实战脱节的问题,首创“双师制”教学模式,每一门课都由学术教授和企业高管共同编课授课,真正开启“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实战学习;第三,项目搭建优质产融交流平台,汇聚各国一流金融学者于复旦讲台,班级学生来自金融行业与实体行业的高管各占50%,真正从金融与实体双重视角探讨问题,互相借鉴创新。

复旦泛海国金的非学位高管培训课程,借势取道,以金融赋能为主线,聚焦未来企业发展成长。专设“金融精英”和“产业未来”两大课程维度,“金融精英”包含《全球企业家课程》《金融高级工商管理领袖营》等课程,决胜领袖格局;“产业未来”包含《医疗健康创投营》、《未来科技创投营》等课程,聚焦热点行业。

复旦泛海国金同时为企业提供专题定制课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洞悉企业经营现状和企业文化,为企业量身定制专题课程,帮助企业管理层加固金融理论与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公司绩效和竞争优势。

复旦大学是拥有“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的百年高校,在金融学科具有优良传统和深厚底蕴。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拥有宏观金融研究中心、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复旦-斯坦福中国金融科技与安全研究中心等五大金融研究中心。学院每年平均近20篇学术论文被国际期刊接受发表,其中国际A类期刊占比超70%,在金融领域具备极高的学术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并成功助力复旦大学经济学与商学跻身ESI榜单全球前1%。

 “金融思维,让企业领导者以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企业经营的格局;实战智慧,让企业管理者告别纸上谈兵,更从容自信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将不负时代使命,不断培养兼具金融思维和实战智慧、具有国际视野、引领社会发展的商界精英。”学院执行院长钱军教授表示。

金融思维,实战智慧。复旦泛海国金高管教育课程2020年全新启动,聚焦金融,但又不止于金融,为企业突破式发展全面赋能。

读书万卷,行路万里——复旦泛海国金FEMBA移动课堂正式启动

2019/08/15

2019年8月,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FEMBA移动课堂正式启动。复旦泛海国金学术副院长张纯信教授、FEMBA项目主任王燕老师与FEMBA项目首期班的同学们,共赴中国香港,开启了为期三天的金融赋能之旅。

学术副院长张纯信教授为大家作课前说明

此次移动课堂地点选在亚洲金融中心、中西文化交汇之地——中国香港,课程主题为“财富管理与全球资产配置”。作为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与全球视野的课程,中国香港移动课堂将通过全球最佳实践、东西方财富管理的技术层面与实践智慧,讲解资产配置中的跨资产类别、全球范围组合投资的一般原理与哲学,以期在历史和未来、全球和中国的比较视角中,预测资产配置领域的发展趋势。

顶级实战教学,拓展国际视野 ——走进高盛投行&香港交易所

8月9日上午,移动课堂正式拉开帷幕。复旦泛海国金FEMBA项目同学一行首先走进全球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在中国香港的办公室。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高盛私人财富管理投资策略组亚洲区联席主管王胜祖博士、亚洲投资管理团队主管邓智杰博士,分别就“宏观经济”和“全球资产配置”为同学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分享,内容涵盖了全球宏观经济现状,美国、中国、欧洲最新经济数据分析,短期宏观环境的投资策略,不同资产类别建构投资组合,高科技在财富管理中的应用等话题。随后的自由交流环节,同学们满怀热情地与高盛香港办公室的同事进行深入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高盛集团《宏观经济、财富管理与资产配置》课程合影

经历一上午的脑力激荡之后,仍然意犹未尽的同学们不顾烈日高温,来到移动课堂的第二站——香港交易所。在这个承载和见证了中国香港金融崛起的交易所内,同学们参观了香港交易所金融博物馆,回望中国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所历经的风云变幻。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特聘教授、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先生,以《亚洲地区资产配置新趋势》为题发表演讲。巴曙松教授从全球资本市场新趋势、内地资本市场国际化、亚洲及内地资产配置领域的新需求、科技与革新对资本市场带来的新变化等多维度,解析香港交易所未来的战略规划及对投资者的影响。

香港交易所金融博物馆合影

巴曙松教授《亚洲地区资产配置新趋势》课堂现场

香港交易所金融博物馆与巴曙松教授合影

中西视角碰撞,畅享思维盛宴 ——与国际大师零距离

移动课堂的第二天,仍旧干货满满。复旦大学校友、复星集团联合创始人、XIN Family公司董事长梁信军先生,为首期班的同学们,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增长极和长期资产避风港等方面,讲述“未来15年财富管理面对的4个挑战”。

梁信军先生《未来15年财富管理面对的4个最重要挑战》课堂现场

下午,来自英国金融时报旗下《专业财富管理》杂志、网站与活动中心的主编Yuri Bender先生,为大家带来“资产管理与私人银行—商业成功的秘密”主题课程。该课程聚焦资产管理与私人银行业务,通过真实的、国际知名的资产管理机构和私人银行业务机构为案例,分析探讨内部运营、分销模式、业务模式等实战问题,为该类企业克服发展障碍提供突破思路。

Yuri Bender先生《资产管理与私人银行:商业成功的秘密》课程合影

两天的行程紧凑高效,在专业知识学习之余,复旦泛海国金FEMBA项目独有的“JOT(The Journey of Transformation)学生蜕变培养课程”也贯穿其中。结束白天高度紧张的学习之后,同学相聚在“FORUM”体验课堂,放下喧嚣,敞开内心,与自己连接,与身边的同学们连接,分享最真实的自己。

学术副院长带领大家进行FORUM体验

博学金融,笃志天下

复旦泛海国金FEMBA项目运维是整合欧美顶级商学院认证课程的学习平台,汇聚各国金融专家,是国内首个采用国际先进的行动学习模式并真正实施“双师制”的EMBA学位项目,金融相关课程占比近80%,旨在培养深谙金融思维,能洞察并引领产业未来的国际化商业领袖,帮助企业家前瞻全球产业投融资趋势。读书万卷,行路万里。为期三天的“移动课堂”,在同学们的不舍中走向尾声。但此行带给同学们的思考和情谊不会停止。未来两年里,复旦泛海国金FEMBA项目还将带领同学们,走向更远、更大的国际舞台,在金融赋能的人生之旅中不断蜕变、前行。

复旦泛海国金FEMBA首期班学生郁红忠:从量变到质变—工科老总的金融梦

2019/08/06

“随着企业的成长,需要懂得资本运作的规则,引入金融工具,帮助企业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重返校园,重新学习金融知识,就是希望帮自己搭建一个完整的金融架构”。郁红忠表示,企业不断前行,自己亟需建立系统的“金融思维”,因此复旦泛海国金FEMBA成了最佳选择。

郁红忠是复旦泛海国金FEMBA 2019级学生,曾任职于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总公司,积累了大量技术开发、科技管理和企业管理经验。工作九年后,郁红忠选择到加拿大温哥华进修。 

在温哥华期间,出于对能源科技发展的敏锐嗅觉,郁红忠开始接触中国近几年备受瞩目的氢燃料电池,并进行了相关研究,这比国内同行业早了十多年,为他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回国之后,郁红忠利用自己在央企和海外所学的经历,致力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业。第一家企业,即北京精英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在新三板上市。此后,郁红忠又创立了苏州泰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亿鹏能源科技院公司、苏州精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中,惠州市亿鹏能源科技公司销售规模已达3.5亿元,未来计划在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 

而今,参与创建了多家公司的郁红忠,重返校园攻读复旦泛海国金FEMBA。这期间,郁红忠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近日,我们对他进行了专访。 

工科老总的金融梦

虽然已成为业界翘楚,郁红忠依旧很谦虚。他表示,每一次创业,都是一次难忘的心路历程,期间经历的艰难、体验的教训,换来企业的一个个进步,不断将自己的视野向更宽、更高、更远处扩展。

“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很需要资本的介入。”郁红忠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力,而工科背景的他,需要用系统的金融思维去面对每个阶段的融资难题。郁红忠坦言,近几年自己的公司陆续引入多家投资基金的资金,但是在双方洽谈过程中,他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在金融方面的不足。 

因此,他迫切希望可以重返校园学习金融知识,为自己搭建一个完整的金融架构,建立“金融思维”,帮助企业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 

郁红忠的学习、生活、事业发展的轨迹遍布全球。带着自己的金融梦,决定再进象牙塔学习的郁红忠选择了上海,锁定复旦泛海国金FEMBA。在郁红忠看来,上海是知识精英汇集和文化理念开放的国际性城市,百年名校复旦大学也承继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国际化特色和开放创新的精神。选择复旦,可以在加强金融专业学习的同时感受上海的精英文化和复旦大学浓厚的人文氛围。 

郁红忠说,自己一直关注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经过了解,其金融EMBA项目国际前沿的金融学术研究,深厚国际金融背景的教师团队,以及立足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办学理念等特色优势深深吸引了自己,因此复旦泛海国金FEMBA自然也成为了他的不二选择。

“很荣幸成为复旦泛海国金FEMBA首期班的一员,我将会非常珍惜回归校园的机会,珍惜在复旦泛海国金FEMBA学习的时光。”郁红忠表示。 

持续突破的前行梦

谈到对两年学习的规划,郁红忠目标明确,并表示要坚持继续突破,持续前行。

金融知识方面,郁红忠期望搭建起自身完整的金融专业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大量案例教学和实战的课程模式,使自己在两年学习中取得针对性突破和成果。 

郁红忠希望通过两年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企业管理带来金融领域的理论指导,同时可以借助校友平台,为企业寻求金融领域的多维度助力,加速企业发展和极大地助力EMBA校友们。 

“复旦泛海国金FEMBA有很多申请人,我很荣幸能获得与项目共同成长的机会。之后的学习我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这样才能跟我们的团队更好地分享自己的学习与成长的经验。”郁红忠由衷地说道。 

修正自己的哲思梦

“成功与失败,哪一个对自己的影响最深”?郁红忠说,自己从40岁后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逐渐认为,信仰对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及处世态度具有重要影响力,这涉及到每个人的人生哲学。

他曾到访香格里拉的松赞林寺,3000多米的高原,每上十几个台阶都需要停下来大口地喘气,面对庄严的寺庙,蓝天白云,可以更真切地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他说,一个人只有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时,才能安宁地检讨自己。这在管理企业或者创业的过程中尤其适用,“因为没有人能够真正地了解你的困惑和所需,只能利用独处的方式,与自己对话,修正自己”。带着对人生的哲思,郁红忠带领着企业地管理团队渐入佳境。 

说起兴趣爱好,郁红忠显得很“潮”,他透露自己大学期间对人的性格分析感兴趣,研究了很多的星座案例,也为日后与人相处交流,增添很多沟通的乐趣,并笑称,自己是狮子座,火象星座,热情、阳光、喜欢团队建设,希望今后在班级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建。

对于学弟学妹,郁红忠分享了最真挚的寄语:“希望未来的学弟学妹,比我们更加有朝气,对知识追求更加渴望,对事业追求更加执着。同时希望你们在复旦泛海国金FEMBA更加开放、自由、博学,未来回馈母校,回馈社会。”

复旦泛海国金FEMBA携手FT创新解码科创板

2019/07/27

近日,复旦泛海国金FEMBA项目携手FT中文网和经济人读书会,再度联合举办FT创新对话。活动邀请到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张君毅、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与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复旦泛海国金FEMBA首期班学生徐瑾共同分享他们对科创板未来的发展等热点问题的最新思考,提前解析2019年的投资新机遇。 

 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复旦泛海国金FEMBA首期班学生 徐瑾

徐瑾主编在主持对话时表示,本场活动在备受关注的科创板正式开板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来举办,意义非凡。科创板从提出到开板仅仅用了220天的时间,这是中国金融史上规格非常高同时出台迅速非常快的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因此深入了解科创板的设立动机是非常重要的。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 桂浩明

桂浩明先生随后说明了科创板设立的用意。科创板英文取做STAR(明星板块),旨在打造一个有别于过去新三板、创业板的全新版块,注册制改革在科创板的实践是一个方向,有可能像美国纳斯达克为经济发展勾勒出新的“写意”。他认为科创板将改变A股生态,科创板对于信息披露的高要求如何与一些企业的强保密诉求达成共生仍需市场进一步关注。 

 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 张君毅

张君毅先生认为科创板的成立有助于吸引科技企业留驻国内上市,而对于一级市场私募投资者来说则是喜忧参半。好的一面是注册制的推行是金融开放的有力举措,有利于实现市场配置资源,充分尊重市场自由,具体而言就是给短期不能盈利的科技公司予成长空间。但坏一的方面是,资本市场不会给予科技企业太久的成长容忍期限,科技企业是否有长远发展并获得盈利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复旦泛海国金FEMBA项目助理主任卢景明

复旦泛海国金FEMBA项目助理主任卢景明老师在致辞中表示,复旦泛海国金FEMBA项目依托复旦大学顶尖的教育基础设施和校友网络平台,汇聚国际顶级商学院金融师资,引入国际先进行动学习模式,旨在培养深谙金融思维,能洞察并引领产业未来的国际化商业领袖。 

一张图看懂谁是复旦大学金融EMBA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