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
从万达收购传奇影业,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到最近因为正式合并登上热搜的吉利收购沃尔沃,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逐年上升,且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尤其是当全世界都喊着经济疲软的时候,中国企业发现,原本遥不可及的并购目标忽然触手可及,海外”抄底”的热情再次被激活。不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不少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十磨九难”。商业利益、政治博弈、文化差异……种种因素纠结交错,任何一道坎没过,海外并购就可能面临满盘皆输。
企业高管在操作海外并购时,如何“吃到馅饼”而非“掉入陷阱”?复旦泛海国金金融EMBA《中国企业全球化:兼并与收购》课程为你提供解题思路。这门课程由学院执行院长钱军教授领衔,并邀请业界大咖共同授课,为中国企业加速迈向全球提供有效的实操经验与理论支撑。
“过去中国企业都自恃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而现在普遍对全球布局展现出了野心,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并购课是金融EMBA项目的必修课,复旦泛海国金金融EMBA的这门重要课程由执行院长钱军教授亲自授课,他表示,中国经济走出国门融入世界的浪潮势不可挡,中国企业应秉持开放心态,立足国际视野,以并购作为企业全球化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手段,布局全球产业链和商品市场。
钱军教授为同学们讲解《中国企业全球化:兼并与收购》
“当然,有时候走出去也是不得已,在本土碰到天花板或者面临竞争,外面却有一片‘蓝海’,何乐而不为?”在钱军教授看来,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经历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企业在现阶段有了足够积累,产业链面临升级,然而新中国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也不过七十余年,与世界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仍有不小差距,并购是一个以较低成本快速获取品牌、技术、市场的手段,而这也是企业寻求海外并购的主要动力。”
“并购课本质上是一门实操课,主要以讲解案例为主,但是,理论框架依然重要,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做出优先于一切实操的最基础判断——并购能否为公司既得利益者创造额外价值。”
尽管有着丰富的独立董事和咨询经验,在这门《中国企业全球化:兼并与收购》课程中,钱军教授自谦地将实操教学交给了在各自领域建树不俗的行业大咖,而自己则负责为学生搭建好扎实的理论框架:“与嘉宾对于并购案例的定价谈判等环节具体展开不同,我会从一个学者的角度,通过对过去十年间千余个并购案例的大数据分析,为学生找到其中的规律。”
并购作为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捷径,走在最前列的美国模式是避不开的研究对象:“诚然,国内资本市场与西方存在不少区别,我们需要走出的是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但是,对于如何用好资本市场而言,很多理论依然是万变不离其宗,哪怕是一百年前的案例,其中的理论放到现在依然可以借鉴。”
钱军教授以股票定增为例,由于不设业绩门槛,定增被很多上市公司用作融资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主要有两种定增模式——第一种由大股东占据绝对话语权,从谈判到定价都大权独揽;第二种形式则更加开放,大股东只负责确定大概的价格区间,由几十家机构投资者公开竞标。
“任何一次定增都可能改变股权机构,足以改变企业方向,对于如此重要的大事件,引入竞争机制显然是更理性的选择。”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采用后者进行定增的公司,后续发展失败的概率小很多。”
“不要盲目自信,要引入竞争机制,”企业高管不可能不知道这样明显的道理,但只有在真实且血淋淋的数据面前才可能真正保持清醒。
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的另一面,是数字庞大的失败案例:“实际上,70%以上的并购都不成功。”
钱军教授指出,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事先在战略上考虑不够充分,无论是国内收购还是海外并购,首先都要先弄清楚目的——资产所有权能给公司带来什么?合并以后资产控制权经营权如何再分配?究竟能否通过交易实现整合价值?
此外,由于品牌发展、整合效果、市场变化等不确定因素,未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能否“走好最后一步”仍是其最大的牵绊。境外公司与国内上市公司在法律法规、商业惯例、公司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若后期无法磨合,则会影响预期的整合效果,甚至影响业务正常开展。因此,并购后的发展对企业管理和整合能力是更加严格的考验。
“比起技术,‘人’的整合显然更难。”是否要更换被收购公司管理层,一直以来都没有公认的标准答案,但不同于大多数国外企业收购后就大刀阔斧地改革,很多中国企业面对被自己收购的企业反而显得缺乏自信,即便面对明显需要大幅调换管理层的局面,也很难下定决心,错过了改革的最佳时机。”
除了法律风险,不确定的国际形势下地缘政治风险也日益凸显,而钱军教授在复旦泛海国金金融EMBA的《中国企业全球化:兼并与收购》课程中与学生分享了其整套方法论,包含了如何将法律风险、地缘政治风险等定量地体现在估值上。
这门课不止能教你公司并购的实操技术,
更重要的是让你拥有放眼全球的大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