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SF Privacy Policy
All contents of this website belong to Fanhai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Finance, Fudan University. Without permission, the content shall not be reproduced in any way.
Your personal data will only be kept for improving the further service to you by mail or SMS. Without permission, FISF will not provide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to any third party.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us by 86-21-63895588.

选择复旦金融EMBA的理由,中国台湾学长们这样说
带着学习与蜕变的心态来读书,定能满载而归
樊彦忠同学首先介绍了自己的职场经历。29岁时,他从台湾广告业转换赛道,来到祖国大陆任职一家汽车公司的市场总监,后来逐步进入汽车金融行业并深耕至今。谈到选择复旦金融EMBA的原因,樊彦忠笑称,台湾有“清大”(台湾清华大学),也有“交大”(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却没有复旦。他曾考察过祖国大陆多所大学的EMBA项目,在与复旦金融EMBA招生老师接触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项目的培养目标与体系,最终坚定地选择了复旦。
谈到学习金融EMBA对企业实践上的帮助,樊彦忠分享了自己此前工作的经历。当时,樊彦忠同学所在公司面临一场重要而又艰难的谈判,谈判前一天正巧是郭霖老师《商务谈判》的课程。郭霖老师与樊彦忠同学一起分析谈判筹码,拉上班里其他同学连夜“模拟”。通过将课程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樊彦忠同学顺利拿下了这场谈判,为公司成功争取应当利益。
入学至今,樊彦忠同学对复旦的学风有了深刻的体会。他分享道,复旦的学风非常开放,课堂上,教授们永远欢迎来自同学们的质疑与辩论;复旦的学风也非常严谨,不管是每一门课的课后作业,还是最后的毕业论文,学校和导师们都要求学生用最严格、最高的标准来对待。“如果只是抱着交交朋友的心态来读复旦金融EMBA,你可能会很‘痛苦’,因为每月四天的学习需要你百分百的投入,并进行课后复盘,否则是很难完全掌握丰富的知识。但如果你是抱着学习与蜕变的心态来读书,相信你一定能满载而归。”
金融EMBA是EMBA的2.0版
谈到报考复旦金融EMBA的初衷,陈鹏弘同学坦言是看重项目的金融课程。他曾接受过为期两年的外贸人才培训课程,这门全日制课程由类似MBA的商业管理课程以及日语课程组成,因此,普通的MBA/EMBA项目对他来说基本是重复性的学习。所以他在选择EMBA时,更倾向于选择金融课程占比高的金融EMBA。为什么格外注重金融知识的学习?陈鹏弘同学表示,若能具备金融相关知识,能更有效率地盘活公司可运用的资金。另一方面,未来若有机会创业,很有可能遭遇资金不足的状况,需要利用金融产品或相关工具的几率极高,若能有更专业的金融知识可以进一步控制风险。
入学两个月,陈鹏弘同学已经迅速融入到班级氛围中。他认为,相比于台湾学生,与大陆同学的交流中他更多地感受到“狼性”与进取心。就拿班委竞选来说,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拿实力说话,热心为班级做贡献。在学习之外,同学们也自发成立了不少学生俱乐部,例如户外俱乐部、投资俱乐部、读书俱乐部等,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工作之外培养健康、积极的爱好。

【开学季】金融EMBA2021级新生逐梦启程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又是一年开学时,学院金融EMBA项目迎来了2021级新生。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基础上,金融EMBA 2021级新生相聚于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共同度过了充满激动、兴奋与好奇的开学模块。
开学模块现场,学院执行院长钱军教授向在场的金融EMBA2021级新生表示祝贺和欢迎。钱军教授从中国金融的八大问题出发,将金融EMBA项目的培养体系进行了直观生动的介绍。当前,中国经济有三大关键词——国内国际“双循环”、人口结构迅速老化、中美“修昔底德陷阱”。面对复杂的世界格局与多元挑战,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或许会放缓,但中国金融体系将会持续井喷式发展,当然,问题也将随之而来。
钱军教授重点提出,中国金融目前有八大问题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面对这些问题,企业高层管理者尤其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体系,丰富金融和管理知识储备,这样,在不确定性到来时才能胸有成竹、运筹帷幄。学院金融EMBA项目正是针对这些金融问题,独创了“三轨合一”的培养体系:通过金融系统化课程搭建同学们的知识框架、解决金融基础问题;通过“LIVE Learning行动学习”引导学生寻找最前沿、高价值的金融创新逻辑方法;通过“蜕变之旅JOT”培养学生的高端软实力,成就思维成熟的新商业领袖。
最后,钱军教授向2021级新生送上了一段寄语,祝愿他们在复旦泛海国金发现更精彩的人生:
师彼之长 兴煌煌大晟
与贤之辩 修乾乾慧根
始信之交 友依依同程
当我们同在复旦泛海国金,人生更精彩!
高层管理教育部主任王燕老师介绍了整个开学模块的日程安排,并欢迎同学们的到来。王燕老师表示,每一届金融EMBA项目学生初入复旦时,都会收到四个字——守正、敢为。守正,是要守住本心、恪守正道,不能盲目追求高收益而放弃自己的底线;敢为,是要勇于作为、勇于创新,为中国金融的未来担纲责任。
紧接着,来自复旦大学以及学院的老师们向新生们介绍了最关心的学习要求和校园生活指南,满满的干货让大家应接不暇。
学院高层管理教育部杨琪老师介绍学术要求、学生俱乐部
学院信息技术部刘瑞佳老师介绍学习门户系统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员谷聪聪老师介绍如何玩转图书馆
学院高层管理教育部朱幽笛老师介绍“LIVE Learning行动学习”
学院高层管理教育部吴颖婷老师介绍“蜕变之旅JOT”
随后,金融EMBA项目2021级两个班级分别举行了首次班会,并参观了复旦大学校史馆。在古色古香的校史馆中,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了复旦百年的沧桑历史和历年来的发展成就,感受到身为一名复旦人的骄傲、自豪与责任。
下午是“蜕变之旅JOT”的首次旅程。新生们共赴了一场以“向正在生成的未来学习”为名的共创活动。
通过“源头对话”“3D建模”“迈入未来的十七问”等精彩环节,大家对自我、对同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未来有了更多的确定性。
金融EMBA项目2021级开学模块共有4天的活动与课程,包括JOT蜕变之旅启动会、新生晚会、Techmark商战模拟等环节,充实的开学模块让同学们直呼过瘾,更加期待即将到来的两年学习生活。

蜕变之旅:通古今之变,走近《史记》
缘人情而制礼,
2021年9月9日,金融EMBA “蜕变之旅JOT”课程来到了复旦大学邯郸校区,近距离感受复旦“文史哲”的魅力。此次课程邀请到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陈正宏,以“通古今之变,漫谈《史记》的特征与读法”作主题分享。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
陈正宏教授从司马迁的名字谈起,为同学们介绍了《史记》资源丰富、设计精密的特征,并特别结合金融学科的背景,以《平准书》《货殖列传》为例分享了《史记》的读法。讲座现场,陈正宏教授特意摆出了十多本《史记》的刻本(包括中国的明清刻本以及朝鲜日本的刻本),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历史的沧桑与《史记》的隽永。通过陈正宏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授,借由司马迁笔下这一穿越千年、俯视大地的长镜头,同学们以史为鉴,以知兴替,体悟何为“通古今之变”。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太史公其人
司马迁,字子长(zhǎng),生于公元前145年(另有一说是公元前135年)。中华姓氏之中,有不少是以官为姓,司马这一姓氏就是来源于其祖上的官名;其名“迁”,据复旦大学历史系已故教授朱维铮考证,出典于《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这正预示着司马迁的一生,从低处往高处而飞。
司马迁的仕途有三次升迁。二十多岁时出任汉武帝近旁低级侍卫,并奉命出使西南的巴蜀少数民族地区;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他获得了最具有历史意义的职位升迁,接替去世不久的父亲司马谈担任太史令,这是一个主管天文历法、兼管文书档案的职位。在太史令任上,他开始撰写由他父亲草创,并临终嘱咐他务必完成的《太史公书》,也就是后来的《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为投降匈奴的将军李陵辩护,汉武帝大怒,钦定下狱,判处死刑,最后司马迁以接受腐刑才免于一死。
此等奇耻大辱,放在任何一个普通人身上都是致命的打击。面对苦难,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下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最下腐刑极矣!……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写完《史记》,是司马迁的“私心”,也是他一生的信仰。正是为了这一信仰,他戴着屈辱与痛苦的镣铐,走完了自己的“英雄之旅”,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也是在这一场屈辱之后,司马迁的仕途再一次升迁,任职汉武帝的机要秘书,即“中书令”。
《史记》的特征:
丰厚的资源,精密的设计
从内容到结构,陈正宏教授认为,《史记》有两大特征:丰厚的资源,精密的设计。
《史记》是一部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讫汉武帝统治时期,以中国为中心,以当时的世界知识为背景的人类历史。一方面,司马迁广泛收罗史料,将前人写的大量文献做精密的整理与编撰;另一方面,司马迁记录了当时许多口述史料,这才成就了《史记》的丰厚。
《史记》的整体架构也有着非常精密的设计。《史记》五体共一百三十篇,在五体的结构中,每一体的篇数都是有寓意的。例如,十二本纪就是十二支,十表就是十干,十二支和十干共同构成一个永不结束的时间轮回;八书的八,指四面八方的八方,也就是一个延展的空间。
本纪、世家、列传、表和书,共同组成了《史记》这一部精妙绝伦、流传千年的史家绝唱。我们理解《史记》,应不局限于名篇节选,而是涵盖全体的《史记》,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和书。因为表是《史记》的骨架,书则是中国最早的制度史,不讲这两体,就看不清《史记》的整体脉络。
以穿越两千年的视野读《史记》: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解释道,“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对于金融EMBA的同学来说,《史记》应该怎么读?陈正宏教授给出了三大建议:
第一,是要了解司马迁的立意,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背后的内涵。所谓“究天人之际”,因为司马迁相信天人感应,他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轮回的,人世也有循环。所谓“通古今之变”,司马迁从黄帝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他自身所处的汉武帝时代,这是后来的传统历史学家难以企及的。所谓“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希望“借史的形式”来发表“一家之言”,即成为诸子百家中的一家。
第二,作为金融方向的经管研究生,应该好好读一读《平准书》和《货殖列传》,因为这些内容是超越一朝一代的,可以以古鉴今。推动任何特定区域历史演变的基本动力,其实是生活在这个区域中的人的普遍人性。人性不变,历史就难免有重演的冲动。陈正宏教授表示,如果能够比较完整地读一下《史记》,最终会发现,真的是“太阳底下无新事”。在《史记》滋润的阳光中沐浴一番,再度回到现实中,一定会变得更有预见性,更具智慧,也更有定力。
第三,若实在没有时间,至少可以读读《史记》中的大量警句、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那里有对人性的真实描摹。从中,培养自己具备一种更为通达的处世态度:凡事都从一定长度或深度的历史视角考虑,观察世界与剖析人生的时候,也会取一种理性并且不失人性的立场。不放大个人的得失,也不蔑视渺小的生灵。
通过多角度了解司马迁其人、通过他所叙述的历史,当下的我们仿佛也在浩瀚的历史之中穿梭,融汇古今,启迪心灵。

【11.19上海】复旦金融EMBA申请交流会(港澳台国际)
送走最后一丝秋意,
2021年的尾奏响起。
与我们一同用新知迎接2022,
将不确定转变为确定的底气,
站在新起点,打开新局面。
洞新知复旦大师课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一个华丽转型的皇帝,一群不畏权贵的大臣,一套分权制衡制度,一种开放自信的核心价值观,共同打造了一个世界帝国——大唐。唐太宗的治国方略能如何借鉴并启发企业管理之道?2021年11月19日14:00,金融EMBA项目组将举办复旦金融EMBA招生说明会港澳台及国际籍专场。活动邀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昇带来一场精彩的分享”——《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与管理哲学》。韩昇教授将从大唐帝国由乱而治的过程入手,介绍唐太宗的三大谋划——理念转变、制度改革、价值观建立,为企业高管在不确定时代下的企业管理提供借鉴思路。
同时,您将瞭解到金融EMBA项目2022级港澳台及国际籍最新招生政策、申请条件、奖学金政策、课程培养优势,并与金融EMBA项目招生主任一对一交流,与众多企业高层管理者探讨当下企业发展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點擊報名

科技+金融赋能农业,看金融EMBA同学玩转“小辣椒”
2021年8月,金融EMBA2020级学生的“LIVE Learning行动学习”迈入了尾声,每一个小组都精心准备了成果汇报与答辩。经过课题陪审团的细心比较与激烈讨论,最终有两个小组摘得优秀课题奖,分别是由沈伟家导师和钱军教授指导的“科技与金融赋能农业发展”小辣椒组和由俞强华导师和施东辉教授指导的“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组。今天,先让我们走近“小辣椒”的世界,看一看金融EMBA同学如何运用科技和金融赋能农业吧!

“小辣椒”组拜访遵辣集团
一颗小辣椒,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
遵义是优质辣椒的核心产区,也是全国最高质量辣椒的主产区。“小辣椒”组以遵义辣椒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沪遵合作、沪遵互动的指导原则下,通过智慧农业布局、金融工具适配,整合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实现遵义辣椒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联动和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科技和金融赋能农业初步设想
如何利用科技助农、兴农?“小辣椒”组引入数字农业手段,从辣椒的生产种植环节开始,对辣椒产业链的产、供、销进行数字化,从而沉淀基础数据。围绕辣椒生长周期,聚焦水、肥、药作业,针对辣椒种植业务建立包括农作物管理、农事管理、气象服务等模块,优化种植流程,实现全过程可溯源。由综合监控杆采集而来的大量环境数据将被传输到数据分析系统,协助完成三大任务:一,提供农事任务完成情况的统计分析;二,通过收集遵义辣椒产量、交易、销售数据以及全国辣椒产业相关数据,为产品定价和农产品期货提供支撑;三,积累沉淀农户、经纪人的交易数据和金融数据,为信用评级提供基础。

综合监控杆实时采集并回传环境数据,实现远程监管
如何利用金融赋能农业更好发展?“小辣椒”组通过资本参股遵义辣椒城,从而得以对辣椒整个产业链进行影响,为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实施落地提供基础。同学们在调研中发现,传统金融服务在农业中运用存在难点。现代金融服务是基于工业出现的,生产资金规模大,周转周期短且不固定,生产不受天气影响,收益率相对较高,而农业则几乎完全相反。基于此,同学们提出了解决思路——建设本地信用数字化流转平台,联合农业物资供应方、金融机构、核心企业等,打通信用流转通路,减少对农户个人信用的依赖,解决农户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一波三折,在“长征路”上找到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答辩现场,“小辣椒”组同学们谈起整个行动学习的过程是“一波三折”“堪比长征”。每周三早上视频例会、每月上课期间讨论,成了他们雷打不动的“规定动作”,从中也建立起了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谊”。

“小辣椒”课题组工作照
同学们坦言,课题推进过程中困难很多,包括如何在不熟悉的任务模块里突破认知边界、如何证实想法。最大的困难是跨越行业认知,甚至是跨越从金融到田间地头的产业认知来进行思考。而克服困难的过程则真正体现了“LIVE Learning行动学习”的意义:自我学习,向导师学习,向行业专家学习,团队探讨相互学习,现场考察学习,向产业经营者学习,反正拼命学习就是了。
沈伟家导师给予的支持与指导让同学们获益良多。沈伟家导师与课题组两度奔赴遵义,实地考察项目可实施性,在问题发散时帮助大家聚焦重点,又屡次在方案被现实否决时提出新的思路,充分担负起向导的角色。“印象最深的是,当我们调研到辣椒期货被交易所否决时有些气馁,沈伟家导师鼓励我们,‘不可行’也是一种结论,分析探讨不可行的原因对掌握什么可行也是很大的价值。这种思考帮助我们找到了新的推进策略,并获得了当地集团的认可。”
钱军教授也在课题关键环节提供了重要指导。督促课题组跟进测量了案例项目中金融服务农业的盈亏点,使得整个学习结果从定性进化到定量,帮助大家对课题的理解再上台阶。
在行动学习中拓宽思维边界,收获创业思路
谈到LIVE Learning行动学习中最重要的收获,“小辣椒”课题组一致认为,在共同探讨的互动式学习中,汇聚了成员们各自不同的工作经验和多样的资源,探索项目在现实商业环境里的可行性,这拓宽了原有工作经验的边界,近距离了解和学习当前中国一二三产业的新模式,并实地验证了推理思考,同时大家也发现了自己对产业了解的不足,开阔了思路。
谈到下一步,同学们表示将继续完善课题,持续跟进遵义辣椒产业的发展。目前,小组中已有同学在投资具体的农业项目,也有同学在考虑往这一方向创业。虽然产品不同、产地不同,但是科技手段是相同的,金融工具是可以借鉴的。通过科技和金融赋能农业,形成可以推广、复制的新模式,在当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贡献出复旦金融学子的一份力量。
金融EMBA2020级张春永(组长)、潘文辉、王囡、樊彦忠、郑斌

蜕变之旅:在“三无时代”追寻人生的意义,有所作为
有所为,有所不为。
2021年8月20日,金融EMBA “蜕变之旅JOT”课程邀请到上海大学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刘海波教授,以“百年巨变中如何安身立命——从影视艺术到时代精神”作主题分享。刘海波教授从近年来国内外的优秀电影作品中娓娓道来,向同学们阐释了今天的时代特征,以及身处百年变局中的我们应该如何安身立命。
上海大学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三无时代”下的我们,人生的意义何在?
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人生的意义,找到答案的人往往能得以安身立命,带着意义而活。在今天的时代,找到人生的意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危机与动荡犹如附骨之疽,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在如今这个世界,很难说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
刘海波教授分享到,在一档影视节目中,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认为我们处于一个无真相、无共识、没有确定性的“三无时代”:无真相,是因为在眼球经济的驱动力下,真相被放在了毫不起眼的位置,流量才是媒体的狂欢;无共识,是因为在活跃的网络世界里,对每一个事件的观点都会走向截然不同的极端;没有确定性,“昨日座上宾,今朝阶下囚”这样的事件我们屡屡目睹。而面对这样的时代特征,钱理群教授的策略是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等待,很多事情现在都不能着急;坚守,不能在一片混乱中就跟着众人走。

电影以其敏感、感性的特征敏锐地捕捉到时代情感
在这样的时代,电影或艺术又能做些什么呢?刘海波教授从香港影片《无间道》聊到了伊朗电影《一次别离》《推销员》。尽管电影往往只是讲述一个故事,但故事里的人物如何行动、他们的遭遇总是折射出现实世界的一个侧面,让我们得以从这些侧面窥见熟悉或陌生的社会。拿《无间道》而言,整部影片围绕着“身份”展开。每个人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之下有着不同的社会身份,关键不是身份的多少,而是身份的认同。梁朝伟饰演的角色一直重复的那句“我是警察”,就是对自己坚定的认同,而刘德华饰演的角色则对自己身份产生了怀疑,最终迷失在警察和黑帮的双重身份里。刘海波教授认为,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1997年香港回归后香港人的身份迷失——我究竟是谁?我应该是谁?
而在今天,我们时代的热片有三个关键词:其一,小,从《小时代》引发的《小别离》《小舍得》《小欢喜》,反映了普通人不再去关心社会的宏大变动,更关心自己身边的小情感;其二,丧,从国产影片《送你一朵小红花》《滚蛋吧肿瘤君》,到外国影片《海边的曼切斯特》《黑暗中的舞者》,电影敏感地捕捉和反映出社会中弥漫的绝望情绪,描绘出一幕幕化不掉的苦涩;其三,旧,《致青春》《你好李焕英》《芳华》等影片背后是身处不确定时代人们的自然反应——想回到过去,回到一个确定的时代,回头看,找安全,向内转,独善身。
当然,除了这些消极的时代关键词,影视也给出了积极的应对策略。刘海波教授以经典电视剧《士兵突击》为例,农村出身的普通士兵许三多面对人生的虚无,不抛弃、不放弃,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侦察兵。而在近期热播的《觉醒年代》中,同样给出了面对动荡时局的积极活法——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就苍生。天下的路是留给天下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作为!
讲座结束后,刘海波教授特意为同学们献上了一段寄语,与大家共勉:
祝愿大家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践行之,得以安身立命!

从复旦金融EMBA新生窥见中国经济的未来
2021年9月,学院金融EMBA2021级新生将正式集结,开启两年的复旦之旅。金融EMBA学生是中国金融行业与实体企业的高坚力量,我们希望从新生群体中窥见中国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方向,把脉新常态下中国的未来图景。
从“贴牌”到“品牌”,从“制造”到“创造”,从“跟跑”到部分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与欧美间的差距正不断缩小,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国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迈入应用阶段,家用机器人从科幻片中的角色走进了寻常人家。作为科沃斯商用CTO,邵长东亲历了科沃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见证其成为市值千亿的全球家用服务机器人和智能生活电器行业引领者,他在其中主导并完成了零售、清洁等多个新产品线的研发和商业落地。前瞻行业未来态势,邵长东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第三次浪潮的兴起,SLAM、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语义理解等AI技术迅速发展与应用,人工智能将开启机器人新时代,而中国将成为这一次浪潮的先锋。”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很多优秀的中国科技公司受到美国商务部打压,但他们从未放慢科技创新的步伐。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线COO黄浩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直接参与者——本科毕业后一直在华为工作的他,从研发转战市场,如今又回到研发,具备ICT和通讯产业全面业务视野的同时,也拥有多个国家市场的Startup业务经验。他说,“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在半导体国产化替代全面完成后,我们或许会变得更加强大。”
中国企业走向全球是大势所趋。在出口跨境电商领域,海外市场已成为中国商家的“第二战场”。作为京东集团国际业务部高级总监的金华,在这一炙手可热的赛道里负责国际供应链金融及欧洲大区,为中国企业提供端到端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未来,金华希望通过在复旦泛海国金FEMBA的学习,与同学们一起成长,互相赋能,一起助力“国潮”成为“世潮”。
伴随着日渐强大的综合国力,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消费升级”一词在近几年不绝于耳,而以下几位新兴消费领域的新生为我们展现了消费升级的更多维度与可能性。
中国正在经历的消费升级有多强,从苹果App Store大中华区的业绩增长可见一斑——通过苹果大中华区App Store主管李于辉和团队及合作伙伴的努力,中国App Store增长迅猛,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应用商店。据AnalysisGroup统计,苹果App Store在2020年全球帐单和销售额中有47%(3000 亿美元)来自中国,而美国占比为27%(1750 亿美元)。
线上虚拟经济火热,线下新兴消费同样迎来了极速发展。伴随颜值经济崛起,中国医美市场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艾伯维集团艾尔建美学数字化医学教育经理陶岚岚正带领团队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整合式医美医生教育路径,打造专业度强、基于数字科技、立足行业和消费者诉求的系统化课程。陶岚岚认为,中国规范化医美执业医师数量远低于欧美等成熟市场,医美人才缺口将严重制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赋能医美机构健康发展,共创医美行业生态,既是这个时代的诉求,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当前,中国正加速金融改革发展,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不断增强。“坚持开放、勇于创新”已成为中国新金融的关键词。
杭州长花龙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仕亮认为,中国普惠金融行业已经褪去“野蛮生长”的标签。深耕行业十余年,他充分感受到科技对传统金融的赋能和人们对普惠金融的巨大需求,更坚定了自己“理想主义者”的决心,“我要做一款真正普惠、可作为遗产的个人金融产品,帮助人们实现梦想,实现精准的普惠金融,推动社会整体进步。”
霍东杰是上海鹤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投资官,经过两年的快速发展,公司总体管理规模已达35亿元人民币。霍东杰希望将公司打造为低费率的普惠基金,真正让利给投资者。在工作之余,他积极投身投资者教育,通过写作分享他的价值投资理念,笔耕不辍,收获了许多读者。“我希望尽我所能,在国内推广正确的价值投资理念,让每一个人都能收获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速度加快,对跨境金融的需求愈发强烈。RoyalPay创始人葛洋帆很早就嗅到了跨境金融的潜力,将微信支付、支付宝及银联云闪付在澳洲落地,并将RoyalPay打造为澳洲最大的跨境支付平台。目前,RoyalPay已成功通过澳洲监管机构审核,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被准许申请成立澳洲第一批虚拟数字银行。葛洋帆说,支付是跨境金融的起点,上半场形势已基本稳定,下半场将由数字银行引导的金融服务来领头。随着各国下发数字银行牌照,以及“先买后付”等创新的金融模式在全球市场的异常火爆,境外普惠金融和消费金融也进入到了数字时代的新时期。他坚信,后疫情时代的跨境金融市场也会是开放式数字银行的舞台。
面对全球竞争压力以及越来越细分的消费者需求,从单一产品或单一市场找到突破点的中小企业不断涌现。他们另辟蹊径、目标精准,运用“小而美”的策略在大公司盘踞的市场中发现蓝海。
我国医疗器械研发突破已崭露头角。上海交通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出身的庄培恋,作为上海创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带领团队进行了多年的技术攻坚,成功研发了一套用于颅底镜手术的套管及胸外科手术用医疗器械。在完美解决颅底病灶精准手术需求的同时,将生产成本控制在国外类似产品的20%。庄培恋说,新一代医疗器械研发任重而道远。她将继续致力于研发更多适合亚洲人使用的医疗相关产品,解决更多患者的就医需求。
疫情之下,大健康产业风头正劲。真萌健身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康乐奕经营着一家运动矫形健身场馆。她说,由于场馆所使用的技术创新性地将神经生理学、肌骨动力学、功能医学等融入现代运动中,使其在行业中成为独角兽一般的佼佼者。她以运动矫形作为切入点,将业务延伸到深度心理咨询与戏剧表达、功能性营养结构管理、矫形服具等,通过多维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链,康乐奕攻下了高净值客户这一塔尖市场。
郁晓春创立的无锡市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被业内称为“金属版淘宝”,不锈钢、镍、铟、钴4个交易品种日均交易量10-12万吨,累计实物交收规模超过250万吨(约1100亿元)。该平台的交易价格已成为国内电解镍、电解钴的定价依据,是国内极具影响力的新能源材料购销平台。

高华声:高管巨额薪酬激励,“蜜糖”还是“砒霜”?
“现实生活中,公司治理往往涉及权力与利益的斗争、复杂的人性抉择,这使得公司治理不再局限于学术研究,而成为一门经验艺术。”
在金融EMBA《公司治理》的课堂上,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科研副院长高华声教授通过中美两国的具体案例刻画出公司治理的实践与理论体系,帮助学生将欧美先进理论在中国金融土壤中落地生根,一一解答合伙人之间如何分配股份、如何设计股权激励、如何说服合伙人退出公司等核心要点。
“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仍在不断打磨,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不够稳定,对于游戏规则的共识仍没有达成。”高华声教授直指症结所在——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环境特点,企业存在着特定的问题,比如公司控股大股东无法自由买卖股票,对大股东的激励机制与欧美大股东存在偏差、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不公正行为……
“从全世界的趋势看,股权激励已成为高管薪酬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超过了工资和奖金等其他部分。”对于目前在国内快步推进中的股权激励制度,高华声教授旗帜鲜明地投出了赞成票。长久以来,中国企业的高管团队始终依赖于传统的现金和奖金的激励方法,股权激励在近几年才在A股市场得到更多关注,但目前主流的高管薪酬激励仍然是以现金形式。
“事实上,这两套常用薪酬体系所起到的作用恰好相反。”股权激励的目标是激励管理层勇于探索未知,追求高回报,并愿意为此承担相应的风险;而现金薪酬则是典型的“风险管理”思想,试图减少高管在经营过程中犯错的可能性,同时也牺牲了很多潜在机会。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对此高华声教授建议:“如果想要大力发展高科技创新,首先就要将重心从防范风险变为鼓励冒险,发扬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也就是说需要鼓励企业采用股权激励的薪酬体系,逐渐取代工资奖金等传统办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的创新动力。”
高科技企业由于“低现金流、高成长性”的特点自然是股权激励的主阵地,不过在高华声教授看来,传统企业和国企也应逐步转变为股权激励制度,“尽管受体制所限,激励机制不够灵活,但值得多做有益探索。”
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中小企业主把“公司治理”看作是大公司的专利,疏于在这方面下功夫,公司治理结构呈现出简化粗放的态势。
“诚然如果企业规模特别小,公司治理确实缺少实际意义,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就会指数级地显现。”高华声教授以一家小作坊的创业史为例:在企业创业初期,经营人和所有人往往是同一个人,但随着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外部投资人开始介入时,股权如何分配?谁拥有控制权?公司日常事务由谁决定?这些现实问题都不得不被摆在面前。
当企业的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参与公司决策的人越来越多,公司治理方面所需要做出的决策也越发复杂——不同股东之间权益如何分配?投票权、经营权、现金流权如何规划?是否需要业绩对赌?什么时候安排上市?
一旦决心成为上市企业,完成由私有企业向公众企业的转变,公司治理的维度与难度也将面临空前水平——董事会的建立和健全的公司章程提上日程,不得不开始斡旋于证券交易所、证监会之间,并不断满足相应要求……
“其实一家公司的治理水平如何,是完全可以量化的。”高华声教授以最典型的指标为例——公司章程中的反收购条款越多,公司就越不容易被外部的职业经理人控制,也就意味着公司治理水平越差。此外,还可以通过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董事会是否有足够的独立董事、董事会主席和CEO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等多维度综合衡量公司治理水平。“通常而言,公司治理的水平越高,公司的估值也会水涨船高。”
“国际商学院的理论知识虽然一流,但未必适合中国的金融土壤。”作为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科研副院长,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职多年,高华声教授对于海内外EMBA教育显然具有发言权,“几乎所有国际商学院的教学都以欧美市场为案例,这些案例虽然经典,但由于国内金融市场存在一定特殊性,很难学以致用。”
“复旦泛海国金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痛点,兼具国内外一流商学院高管教育之所长。这里采用美国先进的金融学理论基础,但案例研究、实践课程、理论应用都是以中国金融市场为对象。在理论上保持国际一流水平的同时,商业实践上全面对标中国金融市场,帮助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除了课程设计本身,复旦泛海国金FEMBA学生群体给高华声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既关心实际也关心理论,既关心身边具体的问题又兼具看待问题的深度,很难得地集学术与实践于一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