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金融EMBA许蔚:天生的嗅觉撑起国际商业版图

2021/12/16

“永无止境地去学习、去挑战、去征服。”——许蔚


办过工厂、干过物流、开过餐馆、做过装修,商业足迹遍布中国、美国、印尼……刚踏入不惑之年的许蔚,人生经历已足够精彩。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国际视野,这位天生的商界骄子已然构筑起属于自己的商业版图。




许蔚

广东索卡尔集团总裁

复旦泛海国金金融EMBA项目2021级学生






在中国:敏锐洞察,挖出“第一桶金”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个让人会心一笑的网络热梗却是很多潮汕人内心的真实写照。潮汕人许蔚也早就在心里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大学期间,许蔚便利用自己流利的英语及国际商务知识,为一位做不锈钢生意的亲戚联系原材料进口渠道。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国外的原材料报价总是比国内还高,如果这是常态的话,为什么不考虑反向出口呢?这个洞察成了许蔚商业版图的原点。

毕业后,有想法没经验的许蔚选择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边做边学,边学边问,迅速积攒起该行业的相关资源。四年后,许蔚结束了短暂的“打工生涯”,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只用了一年就带领公司跻身不锈钢出口领域的前五名,成功挣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对于事业上的第一个里程碑,许蔚谦虚地说,只是因为恰好踩准了中国不锈钢原材料出口的“红利期”。但除此之外,从他对汇率风险的处理中就足见其商业天赋。

201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过几次大波动,但许蔚的公司却总是能处变不惊,平稳发展,这与许蔚领先于很多实体企业家的金融意识密不可分。他为自己的产业亲自构筑起了完备的“金融防火墙”。

最开始时,许蔚只配置了基础的远期汇率锁定,通过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锁定结算汇率,对冲汇率风险。但作为出口企业,对客户货款的到账时间并不占据绝对的主动权,简单的远期结汇合约无法完全覆盖其需要应对的汇率风险,于是外汇期权进入了许蔚的配置清单。

“远期结售汇是为了控制稳定,外汇期权则能让我在汇率往不利方向变动时有保障,汇率往有利方向变动时不错失盈利机会,选择上更灵活。”非金融科班出身的许蔚对于金融衍生品的话题津津乐道。

 在印尼:升级激励机制,让技高者多得

在国内取得不小的成功后,许蔚把目光瞄向了海外,而一次在印尼的实地考察让他信心倍增,“印尼的人工成本极低,而且几乎没有反倾销风险。”

“懒惰”是外界对于印尼工人的普遍印象,但在许蔚的工厂里,这个传统标签却被撕得一干二净。他仅仅用了三个月就在印尼当地完成了建厂,五个月就实现了盈利……究其原因,许蔚做出的唯一改变就在于“激励方式”——在印尼,绝大多数工人都是计时收费,而许蔚主动打破了这一规则,所有工人按件计费,多劳多得,这也成为让工人们“打鸡血”的根源所在。

可惜,这段创业经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对于许蔚来说,印尼的问题从来不在于工人,而是当地落后的法治体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这让许蔚疲于应付,抽身成为其无奈的选择。

“机会和风险永远是对等的。”这次投资失败也让许蔚对这句话有了全新的认识,欠发达国家遍地都有的不只是金矿,还有陷阱。而在欧美发达国家,稳定的商业秩序让创业者很难一夜暴富,但只要愿意深耕,一定可以获得稳定的回报。


在美国:领先一步,瞄准跨境物流

东边不亮西边亮,这句话无论是从字面上解读,还是从其本身的含义来看,用在许蔚身上都刚刚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许蔚的不锈钢产业受到不小冲击,却为他的跨境物流业务带来了巨大机遇,目前货物从中国送至美国的运费高达疫情前5倍以上,成了集团目前名副其实的“Cash Cow”。

对于此次成功,许蔚依旧自谦只是“运气好”,公司在前几年“恰好”在美国当地拿下了一个仓库。但细细分析时间线不难发现,他本人的商业嗅觉功不可没——许蔚的跨境物流服务在2020年7月正式上线,追溯起来,他早在去年1月就开始布局了,而当时疫情才刚刚露头。

事实上,许蔚在美国的仓储服务自2016年上线后连年处于亏损状态,每年几十万的亏空让他的财务总监都免不了“心疼”,几次主张应该“及时止损”,却都被许蔚生生按下来,这才等来了2020年国际物流的难得机遇,仅用不到半年就填补了过去四年的窟窿。

在复旦:期盼更强大的自己 

“不保持学习就会被时代超越。”事实上,许蔚这些年来从未停止过学习,2014年就在中山大学拿到了第一个EMBA学位,平日里也会通过线上商学院课程拓展自己的金融视野。

碎片化的学习越多,越让许蔚确信,想要在商业上更进一步,搭建起更系统的金融投资理论框架势在必行。复旦泛海国金FEMBA项目完整系统化的金融知识课程、植根中国本土化商业实践,又结合最前沿的国际管理教育经验,成为吸引他报考的关键。

“我希望能在这里寻找新的思维方式,培养国际金融的视野。”从不锈钢到跨境物流,从中国到世界,许蔚用他的跨界思维能力,不断拓展着自己的商业版图,而复旦泛海国金FEMBA学习之旅将为他插上金融翅膀,以更强大的姿态去挑战、去征服。


复旦金融EMBA陶岚岚:“医学教育官”点亮中国医美发展之路

2021/12/05

无论在哪都要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是作为医学生的使命。”——陶岚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科班硕士出身,作为医药销售单月业绩过百万,如今选择做一名医美行业“医学教育官”,以打造国内首屈一指的医美医生继续教育平台为奋斗目标……陶岚岚心中始终没有忘却自己曾许下的《医学生誓言》。人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去回报社会?她在医学教育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陶岚岚

艾伯维集团艾尔建美学数字化医学教育经理

复旦泛海国金金融EMBA项目2021级学生






人生价值,在医学教育中找到答案

从上海交通大学本硕毕业后,陶岚岚并没有像她的师兄师姐一样从事医学研究工作,而是应聘成为一家大型外资药企的普通销售代表。对于这一决定,哪怕是在事业上取得了相当成绩的今天,陶岚岚仍然直言“这是一场充满痛苦的蜕变”——除了导师同学的质疑以及家庭的反对,她内心最大的挣扎来自于自己。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句每一位医学生都熟记于心的誓言,让踏入销售岗位的陶岚岚时常陷入迷惘,哪怕在销售业绩达到顶峰时依然如此——自己的多年所学,是否真正有效地回报了社会?

“我一直在思考,人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去回报社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在汲取社会资源。工作后,我们应该如何以自己的知识、事业、资源,去报答社会的无私给予?”

在医药销售、药企市场推广工作上辗转后,陶岚岚终于在医美行业“医学教育官”这一岗位上找到了属于她的答案。她目前负责的“艾尔建学苑”拥有一支近百人的团队,致力于为正规医美机构的医生们提供医学美容规范化培训与临床技术指导,使更多的医生们接受正规、专业的医学美容继续教育。

“暴利”“不正规”,很多人对于医美行业仍有不小的误解,而陶岚岚目前的工作正在试图扭转这一局面。

 转变策略,打造数字化医学教育

在欧美发达国家,求美者对应专业整形医生的比例为1:8,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完全失衡,每一位求美者只对应0.2名医生,可见整形医生在市场中的短缺。事实上,中国最著名的4所医学院均未开设整形美容专业,即便有少数医学院设有整形专业,也大多是定向培养正畸修复方向的人才,在注射美容这一细分领域的专业人才极度匮乏。

一开始,陶岚岚所在的“艾尔建学苑”完全复制欧美模式,从全国各地招收知名医学院的毕业生,并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微整形医学教育。等他们学成后,会作为“临床交流官”深入全国各地,为当地的整形医生进行注射培训和临床技术交流。然而,陶岚岚逐渐发现,无论配置多少人员,面对全国海量的求美需求,专业的临床技术培训始终是紧缺资源,无法覆盖所有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化医学教育”应运而生。

这是全国第一个医美领域的数字化教育平台,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陶岚岚带领团队一路从无到有,推进线上线下整合式医美医生教育路径,打造专业度强、基于数字科技、立足行业和消费者诉求的系统化课程。

“我们追求的绝不是单向输出,这里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平台。”连线全球知名的微整形专家直播教学,召集全国医生来到平台投稿互动……现在,累计超过12000名医生在“艾尔建学苑”上学习交流医美技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同类平台。

在这份事业上,陶岚岚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我是真真正正地为了这些医生的技术进步而付出心血与精力,做这个行业中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



求美是一种朝气蓬勃、永不服输的心态

在与陶岚岚的言谈之间,你很容易就被她身上自信满满、能量爆棚的气质所感染。 

“每当我做了一件我觉得非常有价值,或是利用到自己能力模型的事情,这种‘能量小宇宙’就会爆发,并且带动团队和身边的人。”

事实上,陶岚岚的这种积极精神与她个人的求美之路也有关联。“不管是作为医美行业从业者,还是自己本身作为一名求美者,我的初心都是希望助力每一个积极生活的人成就自信之美,以朝气蓬勃的姿态开始每天的工作和生活。”

保研错过复旦,圆梦FEMBA期待成长与蜕变 

本科阶段保研时,陶岚岚曾有机会选择复旦,但她还是为了100%录取选择了保研本校,与复旦失之交臂。如今入学复旦泛海国金FEMBA,她终于圆了复旦的梦,并期待在这里实现成长与蜕变。

从销售到市场再到如今的医学教育,陶岚岚看待事物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开放。在近几年亲眼见证金融力量的介入对于整个行业格局的改变后,她更加坚定了要开拓金融视野的想法,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医美行业以后会怎么发展,很多事情都是未知的。但是我希望能通过学习,将不确定性慢慢转变为确定,为自己增加一份笃定。”

对于有志于提升自我、构建金融知识体系的企业高管,陶岚岚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果你希望借助金融的力量助力实业发展,金融EMBA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可以帮助你成长和蜕变,对这个世界产生新的认知和更高层次的理解。”

從唐太宗治國方略看管理智慧,金融EMBA申請交流會精彩回顧

2021/11/24

2021年11月19日,復旦金融EMBA申請交流會港澳臺國際專場在學院黃浦院區圓滿舉辦。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韓昇教授為在場考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唐太宗的治國方略與管理哲學》講座。讓我們一同來回顧韓昇教授的精彩分享吧!


主讲人


韓昇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

什麼是盛世?韓昇教授認為,盛世留給後世銘記的一定是它的文化、藝術、思想,而不是GDP、軍事力量等“硬指標”。唐朝鍛造了一個開放包容的文化盛世,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的詩詞歌賦,至今仍在影響中國乃至其他國家,可以說在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上沒有第二個朝代可以與之比擬。正如唐朝的國花牡丹一般,唐朝仿佛是用盡了全部的生命來“開放”。

中國歷朝歷代的開端往往是百廢待興、民不聊生,唐朝也是如此。韓昇教授認為,中國封建王朝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於“強人政治”。開國皇帝往往擅打天下,不擅治天下。而此次講座的“主角”——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說是中國歷代皇帝中唯一一位實現了從打天下到治天下轉變的明君,通過理念轉變、制度改革、價值觀建立這三大謀劃,為後世打開了“貞觀之治”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甫一登基,便與文武百官召開會議,討論治國理念與原則。自漢朝崩潰後,關於治國理念的討論經久不絕。曹操認為,漢朝滅亡是由於軍事力量羸弱,有道德、沒能力的官員太多,因此提出唯才是舉,重才不重德。漢代之後,曹操的治國理念被廣為採用,然而,在此後的四百多年裏,中國僅有兩次短暫而失敗的統一,“唯才是舉”的治國原則被證明行不通。

在唐太宗與百官的討論中,宰相魏征提出,人民早已厭倦了亂世。如果再用重典治理,民心難得,因此必須以文德治國。“行帝道則帝,行王道則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開出什麼樣的花。儘管不贊同的聲音很多,但唐太宗堅定地施行了魏征的文德治國原則,並在數年裏實現了海內康寧的興盛局面。

天下大治之後,唐太宗的下一步便是著手進行價值觀建立、制度改革。亂世最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而誠信應從國家做起,由統治者做表率。首先,唐太宗清明吏治,不以陰謀手段駕馭屬下,建立起個人誠信。其次,以法律作為誠信的保障,確立了律、令、格、式這四種唐代法典體系中的主要法律形式,確保政府實施任何事項前都有法可依,從而建立起國家誠信。

法律體系確立後,接下來便是制度上的改革。在中央朝廷設計上,秦漢以來的垂直化管理強化了權力的集中度,但這並不能起到權力的合理分配與制約,無法帶來決策的科學與民主。因此,唐朝完善了隋朝以來的三省六部制,將決策、審議、執行一分為三,互相牽制,來保障決策的正確性。在人才選拔制度上,唐朝科舉上承隋制,又別有發展創新,以“唯賢是舉”為主要選材理念,允許普通士人和官員報名,擴大了人才範圍,培養和任用了大量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人才。

治國猶如治企,唐太宗的治國原則、用人理念也為企業高管在不確定時代下的企業管理提供了借鑒與學習的思路。作為企業高層管理者,應該以誠信作為治企之本,以規章制度作為評判標準與依據,用人不疑,廣開言路,如此才能在變化迅速的時代中適應變革、立於不敗。

學院金融EMBA項目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的金融和管理知識體系,也注重塑造商業領袖的格局和視野。在兩年的金融EMBA學習中,學生們將有大量的機會聆聽來自復旦大學哲學社科領域大師的分享,從人文精神中領悟商業實踐與人生價值。

如果您想瞭解金融EMBA項目,如果您想聆聽韓昇教授精彩分享,可以報名參與12月3日舉辦的復旦金融EMBA申請交流會(港澳臺國際專場),與招生主任面對面交流,向在讀學長瞭解真實的學習體驗。


點擊報名



复旦金融EMBA陈秀宗:从宝岛到魔都,28年走通“造芯路”

2021/11/13

只有把基础打好,冰山才会冒出海面。——陈秀宗


“沪漂”18年后,来自宝岛台湾的陈秀宗对于脚下这片土地已经产生深深的归属感。如今有着深刻“上海情结”的他正为中国芯片的腾飞之路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秀宗(中国台湾)

芯颖科技副总经理

复旦泛海国金金融EMBA项目2021级学生






低调的半导体大咖

陈秀宗绝对算得上是芯片领域的大咖——拥有28年制程和半导体设计相关工作经验,手握“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显示芯片系统”“液晶显示面板的内置高电平产生电路”等多项技术专利,带领团队研制出国内第一颗800×1280 OLED驱动IC,并且顺利量产。

对于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成就,陈秀宗显出了理工男特有的内敛,言语之间尤其低调:“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只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加了一些自己的创新。”但谈及我国半导体行业的未来,陈秀宗立刻打开了话匣子。

“我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声音,认为中国应该集中精力拿下半导体最高精的技术,但仗哪有这么打的?”陈秀宗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目前为我们所熟知的高精技术只是露出海平面的冰山一角,而这一角底下还有更多不为大众所知的困难、挑战,很难通过运动式的努力就瞬间突破。

“必须要把基础打好,冰山才会冒出水面。”在陈秀宗看来,中国半导体的登顶之路,还需要整整一代人的努力。半导体行业从上世纪60年代一路发展至今,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添砖加瓦,包括目前相对领先的宝岛台湾也从来不是独立发展。

“两三年时间足够盖一间设施完备的工厂,却很难训练出一批合格的工程师。”对于目前大陆市场大量引进台湾技术人才的现象,陈秀宗觉得毋庸置疑,这是快速崛起的必经之路,但更重要的是抓紧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机制。一套完整系统的培养机制,定期进行包括经验传承、能力养成、新人培训等活动,可以帮助员工在2-3年后成为熟手,5-8年成为某个特定项目的专家,10年后成为领域内的技术领头人。


上海是“第二故乡” 

大学毕业后,陈秀宗在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待了整整十年,“如海绵一般吸收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知识”。从2003年起,陈秀宗就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重心搬到了上海。掐指一算,他在上海工作的时间比在台湾还要久,对于这片土地也逐渐产生了归属感。 

当然,陈秀宗绝不是一个忘本的人,谈及自己在宝岛台湾的成长经历,他提到最多的就是“感恩”,没有那段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经历,他也不会有机会来到上海,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

对于待了18年的“第二故乡”上海,陈秀宗则直呼“Amazing”——无论是上海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还是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他都有幸见证这一段举世皆惊的磅礴巨变。

站在国内半导体大发展的浪潮上,陈秀宗深感幸运:“我相信未来10年、20年,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态势依旧会持续上扬。我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一份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家人为事业之路注入动力

28年如一日地钻研同一领域,陈秀宗对于芯片无疑是热爱的。但随着自己从技术负责人到全面掌管工程和采购部门的公司高管,身上的责任越来越重,陈秀宗也经常需要从中短暂抽离。而他的“避风港”就是长途骑行。

从2017年接触骑行以来,陈秀宗如今平均每月都会固定骑行300公里左右,目前已完成环台湾950公里骑行、环海南岛844公里骑行。

与其说陈秀宗热爱骑行,不如说他热爱家庭——每一次与家人的骑行之约,都成为他从忙碌的工作中抽身出来,陪伴家人的理由。“企业高管看似风光无限,背后的苦只有自己知道。拼耐力、拼毅力、拼抗压能力,你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所以我特别感谢老婆大人和小朋友,是他们给予我一路向前的动力。”

“骑行很好地平衡了我的工作与家庭生活。”聊起今年元旦与“老婆大人和小朋友”的环海南岛骑行之旅时,陈秀宗藏不住的幸福跃然脸上。

对于骑行这份爱好,陈秀宗也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希望有机会可以和家人一同挑战北京到上海1300公里的骑行,“不过最大的挑战在于没有那么长的假期。”陈秀宗笑着说。

“金融+管理”锁定未来可能 

对于重返校园的决定,陈秀宗直言“预谋已久”——在职场打拼二十年后,他早就希望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下“人生的下半场”。

自毕业以来,陈秀宗一直在同一家集团工作,从技术工程师不断突破边界,挑战未知领域。如今,作为集团旗下芯颖科技的副总经理,陈秀宗在金融领域方面的短板尤为明显,他亟需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建构完整的金融知识体系,在未来面临并购、融资等金融决策时减少失真与误差。

“从最基本的财报理解到高深的金融操作,我都需要相对系统化的学习。”复旦泛海国金FEMBA项目完整系统化的金融知识课程、植根中国本土化商业实践,又结合最前沿的国际管理教育经验,成为吸引他报考的关键。

几堂课之后,除了知识之外,陈秀宗已经有了额外的收获——一批志同道合的同窗好友:“尽管我们来自各行各业,但是初心却是一致的。每个月的上课时间都是我最放松的时候,在这里可以卸下心防,真诚地交流,在每一位同学身上都能学到很多,受益匪浅。”



洞新知·開新局,金融EMBA港澳臺及國際籍招新季

2021/11/12


送走最後一絲秋意,
2021年的尾奏響起。

與我們一同用新知迎接2022,

將不確定轉變為確定的底氣,

站在新起點,打開新局面。

2021年11月,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金融EMBA港澳臺及國際籍招新季正式開啟!大咖講座、同窗故事、主任面對面等精彩不斷,歡迎有志於精進金融的港澳臺及國際籍高管關注參加!


洞新知:聆聽大師灼見

一個華麗轉型的皇帝,一群不畏權貴的大臣,一套分權制衡制度,一種開放自信的核心價值觀,共同打造了一個世界帝國——大唐。唐太宗的治國方略能如何借鑒並啟發企業管理之道?

2021年11月19日14:00,金融EMBA項目組將舉辦申請交流會港澳台國際專場。活動邀請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韓昇帶來一場精彩的主題分享——《唐太宗的治國方略與管理哲學》。韓昇教授將從大唐帝國由亂而治的過程入手,介紹唐太宗的三大謀劃——理念轉變、制度改革、價值觀建立,為企業高管在不確定時代下的企業管理提供借鑒思路。同時,您將瞭解到金融EMBA項目2022級港澳臺及國際籍最新招生政策、申請條件、獎學金政策、課程培養優勢,並與金融EMBA項目招生主任一對一交流,與眾多企業高層管理者探討當下企業發展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識新友:FEMBA學長故事


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城市甚至是不同國家的他們,因為緣分相聚在復旦金融EMBA,成為了新的“一家人”。他們中有人在電子製造業深耕20餘年,親歷中國製造業“量變到質變”的大轉型;有人是中國互聯網老兵,見證互聯網從門戶時代邁向元宇宙;有人是中國芯片行業領軍者,為中國“芯”突破而盡心竭力……他們因何選擇復旦金融EMBA?金融如何為他們事業的下一站賦能?金融EMBA項目組將持續帶來學長們的故事。

更多學長故事即將推出……



開新局:招生主任面對面


企業高管如何運用金融助力企業下一個輝煌?港澳臺及國際籍人士轉換到中國大陸工作,如何快速適應不同的職場與市場環境?報考金融EMBA如何助力事業更上一層樓?歡迎您預約主任面對面走訪活動,傾聽您的疑惑,解答您的問題。招生主任可以來到您的公司,您也可以到訪學院,進行一對一的溝通交流。

FEMBA港澳台及国际籍招生

時間節點


申請截止

面試時間

11月14日(周日)

11月26日(週五)

11月28日(周日)

12月10日(週五)



钱军:变局之下,未来需要怎样的金融领军者?

2021/11/08


随着数智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秩序的重构加速了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加之中国“十四五”规划对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推动,令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入局者”。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和核心竞争力。站在时代的新起点,该怎样更好地洞察金融本质、把握世界经济形势与市场发展趋势,在瞬息万变的商业棋局中成为一名成功的执棋人?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教授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钱军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

金融学正教授、博士生导师
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金融学博士



1

由“变局”而生的中国金融“黄金发展期”

作为一位上世纪90年代初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走出的优秀学者,钱军教授曾在美国有二十多年学习、教学、科研经历,曾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等知名学府担任访问和客座教授,在返回中国任教前担任美国波士顿学院卡罗尔管理学院金融系终身教授。

“教育工作者+学术研究人”的双重视角让钱军教授对于世界和中国金融的洞察不仅深刻,也更加“脱虚向实”,注重问题导向。特别是近年来,中国金融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中国速度”和规模成长,在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优异成绩的同时,其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也给予了钱军教授更多的思考空间。

在他看来,中国能够用改革开放的40年完成西方国家150年的工业化进程,金融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助推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加上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中国金融体系已始逐渐显现出“滞后”态势。

“目前我国金融产业的各项指标数值并不均衡,除了银行贷款占GDP比重这一项,其他的股权融资、债权、金融衍生品等与成熟市场均存在较大差距。”钱军教授认为现阶段传统金融不能充分满足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经济发展需求,其催生出的深度变革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机遇。

而针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金融的影响,钱军教授认为,如果单从上层建筑的角度来看,这一次的“变局”至少为中国金融带来了10到20年的黄金发展期。

见微知著,钱军教授已经“看到”金融行业未来会在促进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中肩负起更大的责任。放眼当下,他希望每一位金融人和企业高管都能够勇敢地走出“舒适圈”,摆脱固有思维模式和框架,用更加科学先进的金融知识“武装”自己,在中国经济新局下扬帆远航。



2

直面实战,金融教育的打破与重构

中国金融变革的钟声已经响起,站在新起点的实体企业和金融行业高管们又该怎样直面新时代的挑战?钱军教授指出了一点:初心。金融的本质是服务,而为了带给客户和大众更好的服务体验,首先就是要持续提升专业技能和认知维度。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作为一所致力于将最前沿的金融知识与中国本土实践相结合的商学院,对传统商科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探索也同样在不断“打破”和“重构”。以EMBA为例,工商管理教育作为来自西方的舶来品,在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前10年中国管理人才紧缺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培养了一批适应现代化企业经营的高管人才。但是,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完善,由传统EMBA课程培养的高管,其知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全新逻辑。基于此,复旦泛海国金的金融EMBA项目在传统管理类课程上推陈出新,80%为金融相关课程,20%为管理创新课程,并增加了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目的的“LIVE Learning行动学习”与提升领袖思维层次的“JOT蜕变之旅”课程,旨在培养具有系统化金融知识、强大实践能力,以及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的高端金融与管理人才。

“我们一直致力于成为‘最懂中国金融的国际化商学院’。”钱军教授认为,在国际金融体系仍然以美元为主的当下,金融必须与国际接轨,金融教育也应具备国际化特色、覆盖现代金融的重点“实用”领域和应对未来的核心主题,为中国培养更多兼具国际视野和本土思维的高端金融人才。

多年的一线授课经历不仅令钱军教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促使他在“教学相长”中不断“进化”并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从学院创办伊始,钱军教授一直坚持金融教育不能“柏拉图”,一定要紧贴实战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复旦泛海国金所有的课程项目都有实案教学,许多与实战密切相关的课程会邀请知名企业高管进行客座讲授,让学生能够获得商业实际案例的一手心得。

在复旦泛海国金,每位学生都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行业的蓬勃与生机。令钱军教授印象深刻的是金融EMBA项目LIVE Learning行动学习中,“科技与金融赋能农业发展”的小组项目。为了实现科技助农、金融赋能农业,项目小组曾先后五次赶赴贵州,与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商谈合作,“相比于取得的成果,我们同学所表现出的金融人的活力、责任与担当是最令我满意的,而他们也让我对中国金融的未来充满信心。”

站在 “十四五”的新起点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已经迈向了新的阶段,年轻的复旦泛海国金正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行稳致远,为服务国家金融战略、塑造顶级金融人才做出切实努力。

FEMBA三期班黃健銘:20年專研電子製造,見證「中國智造」之路

2021/11/05

       "Do the right thing at the first time." 


通过几只股票认定了自己的事业方向,带着“笃信”深耕印刷电路板产业20余年;面对内忧外患的管理困境,以“诚信”待人,出奇制胜扭转败局;身为企业决策者,屡屡面临公司重大抉择,以“自信”排除踯躅,勇敢踏出第一步……在金融EMBA项目三期班学生黄健铭的身上,一个“信”字串起了他的事业与人生。从宝岛台湾启程,在祖国大陆泊定,他正为中国制造业“量变到质变”的大转型贡献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黄健铭(中国台湾)

惠州中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复旦泛海国金金融EMBA项目2021级学生




笃信:几只股票认定一份事业

作为一位大气科学系的毕业生,黄健铭与电子制造业的结缘可以说是一场充满金融色彩的邂逅。

1997年,临近毕业的他接触到了台湾的证券市场,展现出其在商业方面的独到眼光——在一众起伏不定的股票中,黄健铭一眼便看准了迅速成长中的印刷电路板板块,对行业市盈率等几个关键指标简单研究后,很快就做出了该行业具有高成长性的判断,“于是我就针对性地往这几家公司投简历,很顺利地进入了这个行业。”

因为笃信自己的判断,黄健铭在印刷电路板产业一坚持就是20年,而这也正是大陆电子制造业飞速发展的20年。

“从‘逐量’到‘求质’。”这是黄健铭对大陆电子制造业过去20年的总结,而他带着从宝岛台湾沉淀积累的丰富经验,“有幸为这场大转型贡献出绵薄之力”。20年前的大陆市场,由于人口红利等因素,大量的制造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如今,大陆市场已不再追求数量的绝对值,转而向质量和技术进行攻关。“中国高精制造业未来的破局之路无非两个字,技术的‘高’与‘精’。唯有技术突破,我们才有机会在国际上形成核心竞争力,引领行业未来。”

“要在红海中找到自己的蓝海。”他以自己深耕的印刷电路板产业为例,全中国目前有上千家相关企业,但如果想要从这个看起来技术壁垒较低的行业中脱颖而出,对于技术的要求依然相当高。

“大家使用的各类电子产品,像手机、平板电脑等,都离不开印刷电路板这一‘载体’。随着电子设备越来越小、越来越薄,倒逼印刷电路板更精细、更高质。再加上国家对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政策要求,印刷电路板产业亟需往低污染、低排放、更环保的方向发展。未来的引领者必须是在高新技术、基础科学方面提前布局,并在产品质量与长期绿色发展上用心经营才能开拓新局面。”


诚信:双向信任化解“空降危机”

谈起事业上最具挑战的难题,黄健铭笑着谈起了自己的“空降危机”。

公司时任总经理突然辞职,团队中高层相继离开,大客户遭受严重冲击……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下,黄健铭临危受命,受任该公司总经理一职。

但与绝大多数“空降高管”选择通过外部竞聘组建团队不同,黄健铭大胆采用内部挖掘——在之后的五个月中,他对基层干部逐一面谈,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其才能,并重新梳理了人事组织、工作流程、系统架构,对人才进行重新筛选。

“解铃还须系铃人。”黄健铭认为,最懂得解决企业问题的人,一定是在既有团队内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而我作为领导者的责任,就是挖掘他们的才能,知人善任。”

新任管理层也很快回报了黄健铭的信任——他们第一时间稳定客户、稳定生产,逐月突破生产新高,得到客户以及集团高层的高度认可,并于当年度取得公司成立以来全年营收新高以及利润翻倍的成绩。

“很感谢当时的同仁们对于我的充分信任,愿意跟随我一起带领公司走出困境。”正是在这样双箭头的信任下,这场危机如今却成了黄健铭事业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诚信”这两个字带给他的也并非总是正面反馈,黄健铭也在工作中曾经遇人不淑,但当被问及是否会一直以诚相待,他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当然。”


自信:决策果敢源自蹦极体验

尽管自嘲不再年轻,黄健铭却早就尝试过绝大多数年轻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蹦极。

自从在与太太的蜜月旅行中首次尝试后,他便爱上了从高空飞下的感觉,先后在国内外的高空跳台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提及蹦极时的感受,黄健铭感触极深:“也会有过踌躇不前的彷徨,但当我真的跳下去的那一刻,突然觉得之前的一切担心都毫无意义——你唯有迈出了那一脚,才会知道往后是什么样的。”

将蹦极当做抒压、玩乐之余,黄健铭也在其中找到了对事业的启发。在此后的商业决策中,他从来没有忘记那一刻带给他的震撼:“在做重大决策之前,我们往往会裹足不前,在无休止的讨论中失去先机,但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掌握所有讯息、预测未来。与其瞻前顾后,还是要克服心理障碍,勇敢跨出第一步。唯有做了,你才知道接下来的发展是怎样的。”


精进金融,就读复旦泛海国金水到渠成  

从“想要进修”到“开始报考”,黄健铭花了数年时间去做心理建设。可一旦开始着手准备,对于具体学校的选择,他直言从未纠结。

其实在接触复旦金融EMBA项目之前,黄健铭曾在台湾多次参加以管理类课程为主的高管培训。非金融科班出身的他,希望在公司金融方面更加精进,弥补自己在财务经营知识的不足。复旦泛海国金FEMBA项目完整系统化的金融知识课程、植根中国本土化商业实践,又结合最前沿的国际管理教育经验,成为吸引他报考的关键。

与在台湾地区进修的高管课程相比,复旦泛海国金FEMBA给黄健铭最深的印象就是“多元”——从院内教授、外聘专家到企业导师,复旦泛海国金师资的多元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也是来自五湖四海、各个行业,思维角度和知识储备各有侧重。在这里我能听见不同思路、不同产业、不同角度的声音,让我可以更多元地分析和思考。”

“Do the right thing at the first time.”黄健铭时常用这句话鞭策自己,才有了职业生涯中精确踏准的每一步。他也想将这句话送给每一位正在求学、事业之路上踟蹰不前的同学,“勇敢跨出这一步。”

選擇復旦金融EMBA的理由,中國臺灣學長們這樣說

2021/11/05


2021年9月26日,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金融EMBA項目申請交流會(港澳臺專場)順利舉辦。金融EMBA項目招生主任盧景明老師向到場考生們介紹了學院辦學情況與師資力量,招生老師張耀容詳細介紹了金融EMBA 2021級港澳臺考生招生情況與獎學金政策,兩位來自中國臺灣的學長2020級樊彥忠、2021級陳鵬弘為大家講述了復旦金融EMBA的就讀體驗與學習趣事,真實有料的分享一下子拉近了考生們與學院的距離,讓大家對入學復旦金融EMBA有了更深的向往與期待。一起來看看兩位學長選擇復旦金融EMBA的理由吧!


樊彥忠


帶著學習與蛻變的心態來讀書,定能滿載而歸


樊彥忠同學首先介紹了自己的職場經歷。29歲時,他從臺灣廣告業轉換賽道,來到祖國大陸任職一家汽車公司的市場總監,後來逐步進入汽車金融行業並深耕至今。談到選擇復旦金融EMBA的原因,樊彥忠笑稱,臺灣有「清大」(臺灣清華大學),也有「交大」(臺灣陽明交通大學),卻沒有復旦。他曾考察過祖國大陸多所大學的EMBA項目,在與復旦金融EMBA招生老師接觸的過程中,深入了解了項目的培養目標與體系,最終堅定地選擇了復旦。

談到學習金融EMBA對企業實踐上的幫助,樊彥忠分享了自己此前工作的經歷。當時,樊彥忠同學所在公司面臨一場重要而又艱難的談判,談判前一天正巧是郭霖老師《商務談判》的課程。郭霖老師與樊彥忠同學一起分析談判籌碼,拉上班裏其他同學連夜「模擬」。通過將課程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樊彥忠同學順利拿下了這場談判,為公司成功爭取應當利益。

入學至今,樊彥忠同學對復旦的學風有了深刻的體會。他分享道,復旦的學風非常開放,課堂上,教授們永遠歡迎來自同學們的質疑與辯論;復旦的學風也非常嚴謹,不管是每一門課的課後作業,還是最後的畢業論文,學校和導師們都要求學生用最嚴格、最高的標準來對待。「如果只是抱著交交朋友的心態來讀復旦金融EMBA,你可能會很『痛苦』,因為每月四天的學習需要你百分百的投入,並進行課後復盤,否則是很難完全掌握豐富的知識。但如果你是抱著學習與蛻變的心態來讀書,相信你一定能滿載而歸。」



陳鵬弘


金融EMBA是EMBA的2.0版


談到報考復旦金融EMBA的初衷,陳鵬弘同學坦言是看重項目的金融課程。他曾接受過為期兩年的外貿人才培訓課程,這門全日製課程由類似MBA的商業管理課程以及日語課程組成,因此,普通的MBA/EMBA項目對他來說基本是重復性的學習。所以他在選擇EMBA時,更傾向於選擇金融課程占比高的金融EMBA。為什麽格外註重金融知識的學習?陳鵬弘同學表示,若能具備金融相關知識,能更有效率地盤活公司可運用的資金。另一方面,未來若有機會創業,很有可能遭遇資金不足的狀況,需要利用金融產品或相關工具的幾率極高,若能有更專業的金融知識可以進一步控製風險。

入學兩個月,陳鵬弘同學已經迅速融入到班級氛圍中。他認為,相比於臺灣學生,與大陸同學的交流中他更多地感受到「狼性」與進取心。就拿班委競選來說,每個人都積極參與其中,拿實力說話,熱心為班級做貢獻。在學習之外,同學們也自發成立了不少學生俱樂部,例如戶外俱樂部、投資俱樂部、讀書俱樂部等,與誌同道合的朋友在工作之外培養健康、積極的愛好。

最後,陳鵬弘向在場考生們分享自己的面試經驗,建議大家想清楚自己讀書學習的動機,選擇復旦、選擇金融EMBA的理由,「只有自己先想清楚了,才能讓面試官了解你,幫助你厘清個人和企業發展的前路。」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金融EMBA(FEMBA)項目2022級熱招中!項目聚焦新商業領袖的金融領導力躍升,以金融賦能的理念為企業發展提供動力。班級由50%金融行業高管和50%實體企業高管組成,港澳臺及國際籍學生占比15%。
11月批面試申請即將截止,點擊預報名::



選擇復旦金融EMBA的理由,中國臺灣學長們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