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一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党组织书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影子银行”如何影响商业银行效率

10-1.jpg


导语

当商业银行对影子银行业务的参与日益频繁,其总体风险如何变化?这种风险变化如何影响银行的效率?不同类型银行之间的效率变化是否有所不同?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快速扩张,已经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经济学人》报道:“在距上海几小时车程的靖江市,扬子江造船公司是盈利最高的公司之一,2013年的收入为人民币 30 亿元(合计4.81 亿美元) 。但其中只有三分之二来自造船。其余的来自通过一种叫做委托贷款的当地金融工具向其他公司提供贷款。”这使扬子江造船公司处于另一个行业的前沿——影子银行。

2016年10月,国际评级公司穆迪表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影子银行活动总体迅速扩张。虽然2017年以来,对影子银行活动的监管空前增强,但影子银行已有的规模已经使它自身成为我们考虑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时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影子银行业务能够帮助小型和私营企业获得所需贷款,并为投资者提供比银行存款回报率更高的产品;另一方面,影子银行业务也很可能投向了具有较高风险或非生产性的投资,如房地产、基础设施等,导致银行体系的整体风险增加。

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发达,因此我国的影子银行业务严重依赖于传统商业银行来提供资金和流动性,并帮助销售投资产品。同时,银行可以将其资产负债表中的信贷转移到表外,以逃避监管并获得中介收入。不同于资产证券化,这种资产的表外化基本上无法转让和交易,没有流动性,这大大降低了金融活动的效率,加大了商业银行整体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风险主要体现在与不良贷款有关的信贷风险,并且被视为我国银行整体风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影子银行业务的兴起打破了这一局面。一方面,影子银行业务带来的表外风险可能导致银行杠杆的低估和流动性的高估;另一方面,表内项目也可能受到表外风险的影响,并进一步增加银行的整体风险。这意味着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分析,同时考虑表内和表外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当商业银行对影子银行业务的参与日益频繁,其总体风险如何变化?这种风险变化如何影响银行的效率?不同类型的银行之间的效率变化是否有所不同?本文将在重新评估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基础上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

表外业务须纳入银行效率评估

众所周知,存贷款业务一直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以较低的成本吸纳存款,同时以较高的利息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盈利来源。通过考察贷款收入和存款成本,再进一步考虑不良贷款损失所代表的贷款风险,基本能够体现银行效率,这也是通常计算银行效率的核心思想。但是,影子银行业务带来的表外风险,并不能在这种计算方式中体现出来。

因此,我们对银行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基本投入包括员工、固定资产、所有者权益、利息费用等,产出则分为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期望产出包括正常贷款和营业收入,非期望产出使用由表内风险和影子银行活动所代表的表外风险所计算的银行风险加权资产,并与只使用不良贷款损失所代表的表内风险资产作为非期望产出所估算的银行效率进行对比分析。

本文样本为171 家商业银行, 具体包括 5 家大型商业银行, 12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103 家城市商业银行和 51 家农村商业银行。我们分别估算了各类银行的效率,结果显示,整体上四类银行的效率依次递减: 依次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作为中国金融创新和影子银行活动参与度最高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考虑其由影子银行业务代表的表外风险敞口时,其效率具有更低的平均值和更高的波动水平。相比之下,农村商业银行由于仍然以表内贷款为主并且影子银行活动的参与率最低,当非期望产出只包含不良贷款时,其效率才有较低的平均值和较高的波动水平。这说明忽略银行表外风险敞口,可能会导致经常参与影子银行活动的银行的效率估算有偏差。

影子银行活动参与度与银行效率有何关联

我们假设影子银行活动的扩张将通过“转移效应”降低银行的效率。这个假设与 Berger和De Young (1997) 提出的“坏运气”假说密切相关。在“坏运气”假说下,违约概率的增加导致银行风险的增加被认为是银行的“坏运气”。为了应对“坏运气”,银行必须增加监测高风险活动的费用、保持投资组合的质量、商讨可能的方案安排等,这将把管理层的注意力从解决其他经营问题上转移开来。换句话说,“坏运气”转移了银行经理对日常经营问题的关注。

在中国,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促使传统银行的表外活动扩大,并加大了银行体系的整体风险。为了应对风险,银行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管理工作并付出费用,这将使管理层的注意力从日常经营问题上转移。因此,随着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扩张,我们预计银行效率会降低。

我们实证考察影子银行活动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具体方法采用影子银行活动规模对所估算出的银行效率回归。结果显示当使用考虑了表外风险的风险加权资产来估算银行效率时,影子银行业务的扩张对银行效率存在负面影响,更高的银行整体风险可能会导致银行管理者的注意力从日常经营问题上转移。只将不良贷款作为效率估计的非期望产出时,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这一差别表明,考虑到表外风险敞口在估计效率时就能很好地捕捉到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效率的影响。

进一步比较影子银行活动对不同类型银行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影子银行的发展对银行效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于其他类型的银行,影子银行业务参与度越高,银行效率较低。这种差异的产生是由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仍然以传统借贷活动为主,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则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表外活动中,成为影子银行业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可见,影子银行业务使银行管理者的注意力从有效运营中转移,进而降低了银行效率,这在非农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尤为突出。

1544593399665984.jpeg

委托贷款和理财产品业务

如何影响银行效率

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委托贷款和理财产品。首先,我们考察委托贷款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委托贷款本质上是企业间的贷款,在这种贷款中,贷款机构与目标借款人建立了所有的条款(包括规模、期限、收益和抵押品)。因此,银行作为中介和受托人将这一过程合法化,并收取20~30bp的费用。结果显示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对银行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于国有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委托贷款显著降低了银行效率,尤其是国有银行。

在我国,因为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全国范围内的分行和丰富的金融资源,它们在全国各地有提供委托贷款中介服务的优势,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商业银行则基本上只能把活动局限到所在城市甚至农村。而更高的委托贷款参与度会导致对房地产部门更多的风险敞口,为了保持资产组合质量,国有银行需要采取更多的监管工作,从而影响了银行效率。

与委托贷款不同,理财产品是银行出售的投资管理计划。通常,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来募集短期资金,并投资于长期资产,包括债券、股票、银行贷款和投资组合。尽管理财产品的条款表明,当投资失败时投资者需要承担损失,但人们普遍认为,银行至少会兑付本金以维护其声誉。我们考虑理财产品对银行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对银行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于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对其银行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

理财产品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效率的影响是正面的,这可能是因为目前不良贷款问题仍然是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的最重要因素,而理财产品能够将其业务从表内转移至表外,从而减少不良贷款规模。同时,理财产品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了银行业绩。但理财产品对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影响是负面的,对于目前在理财产品业务参与度最高的国有银行而言,这种影响甚至更大,而它们恰恰是目前发行理财产品的主要机构。对于这些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和期限不匹配的风险更为突出。

 近年来兴起的影子银行业务增加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并且降低了银行效率。考虑到影子银行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绩的重要影响,政策制定者和银行管理者需要密切关注日益增加的银行风险,特别是来自表外风险敞口的影响。同时,目前我国银行体系中,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是参与影子银行业务的主体,影子银行业务对它们效率的负面影响也最大,这意味着需要对这些机构的影子银行业务给与重点关注。此外,相比表外风险敞口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重要影响,农村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的仍然是传统的不良贷款问题,这也意味着政府在制定监管政策时需要体现这种差异性影响。


(本文根据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71卷第2期《影子银行活动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来自中国商业银行的证据》一文改写,原作者陈诗一、汪莉、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