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鹏 | 裘愉婷 | 张艳辉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上海速度:驱动发展的六大动力 ——上海发展动力指数研究

鍥涙湡-澶嶆棪閲戣瀺璇勮澶村浘-12.jpg


导语

一个城市的发展动力,是由城市产业、资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不同方面构成有机综合体。本课题根据影响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创建并分析六大动力指数,并提出推动上海未来发展的六项建议。


上海崛起的动力与全球其他城市的崛起有某些共性。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上海发展的环境和动力发生了新的变化,原有支撑发展的优势因素持续弱化,倒逼上海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上海不仅需要发挥优势作用,还需找准发展点,谋求更多突破。基于这一目标,我们通过对2003~2017年上海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动力数据进行深入解读,编制了上海发展动力指数,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个城市的发展动力,是由城市产业、资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不同方面构成的有机综合体。本课题根据影响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按层次划分共创建了六个动力指数,分别为:人口消费动力、投资发展动力、产业创新动力、对外开放动力、郊县发展动力、营商环境动力,共同构成了上海发展的动力评级指标体系。

课题组邀请各方专家讨论论证,认为六大动力相辅相成,但略有侧重。课题组结合上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德尔菲专家打分法,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通过加权求和,得出一级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出总指数。

15-1.png

上海发展动力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第一,对外开放是主要动力,六大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以2003年为基期,对外开放动力分指数逐年攀升,直到2017年有所回落。产业创新、投资发展、人口消费在2017年分别为2.31、1.85和1.79,相较2003年几乎翻了一倍(见图1),因此,对外开放是上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为上海的腾飞贡献了力量。相对而言,郊县发展和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提高,这也构成了未来的重要发展动力。

1.png

第二,人口消费水平波动上升,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2003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消费发展动力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7年达1.79,累计增加0.79,涨幅不大(见图2)。具体来看,对人口发展动力指数贡献比较大的是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业人员、人口规模。在十五年中,全员劳动生产率总体上逐年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上海的产业发展。

2.png

第三,投资发展指数先增后降,外商直接投资占比最大。投资发展指数总体趋势先增后降,2003—2006年稳步上升,在2007年略有回落,之后又持续增长,直到2016、2017年有所下降,指数为1.85。从构成的二级指标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占比最大,并且比重在逐年上升。但土地出让面积从2003年以来呈波动下降趋势,降幅比较大(见图3)。可见,土地作为城市发展动力,未来的作用在逐渐下降。

3.png

第四,产业创新发展水平上升较快,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比最大。2003—2007年,上海市创新发展动力指数呈现加快上升的趋势,2017年指数值达2.31,在六大分指标中仅次于对外开放动力分指数,排名第二,构成该指数的五个指标呈现“三升一降一稳”态势(见图4)。

4.png

第五,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对外直接投资至关重要。2003~2017年上海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尤其反映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见图5),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在上海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海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投资合作稳步推进,更显示了对外直接投资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5.png

第六,郊县实力稳步发展,各项指标均衡增长。上海城市和郊区(县)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平衡。但在2003~2017年间,郊区(县)发展各指标均维持相对稳定的比例,表明郊区(县)在实现均衡的发展。郊区(县)工业总产值占比30%左右(见图6)。说明对上海郊区(县)而言,目前仍以工业为主要发展产业。但从全球视野看,大都市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郊区(县)老工业区也随之从快速发展到步伐缓慢甚至萧条。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转型,为郊区(县)发展提供长远计划。

6.png

第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金融机构发挥重要作用。自2003年以后的15年中,营商环境的各指标相对稳定,表明上海营商环境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其中金融机构贷存比、非国有经济的产值比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比基本稳定(见图7),说明对于上海经济的发展,非国有经济仍起着重要作用。

7.png

推动上海发展的六项建议

优化和重构上海中长期发展的动力体系,必须进一步释放各要素的动力效应,这既是上海作为中心城市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上海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课题提出推动上海未来发展的六项建议。

第一,吸引高科技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生命之源,而目前上海的发展规划中已经遭遇人口增长极限,在未来的发展中要采用柔性人口机制替代刚性扩张,在保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优化人口结构,提高高科技人才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合理布局人才比例,为城市全面发展提供智慧锦囊。

第二,大力扶持外商投资企业,重新布局投资重点。政府要为外向型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人才和政策支持,不断优化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环境。同时,外商投资企业自身要合理进行战略定位,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为市场竞争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优化资源使用效率。应当把科技创新视为首要发展动力之一,着眼于国际先进前沿领域,加大研发投入,重视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发挥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优势,吸引全球创新资源,提高资源流动率和使用率,重视创新成果的产出,最终实现双赢。

第四,深化对外开放,巩固对外投资。目前我国对外投资已经进入到增速放缓、稳定发展的阶段,在未来的发展中,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要更为注重战略性布局,倡导全球经济共同体概念,加强多边协作,不断提高对外经济发展的包容性和稳定性。

第五,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上海郊县与市区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上海郊县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不符。未来要增加对郊县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优化郊县产业结构,不断提高二三产业的比重,使郊县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第六,健全营商投资规制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海的监管环境、营商环境一直是享誉世界的名片,吸引了众多全球优质企业来上海投资。因此,必须按照面向全球的开放性、透明性要求来推进经贸营运新布局,建立稳定规范、可预见、透明度高、高度有序的规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