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服务中心南方中心区域主任

资本市场如何支持“硬科技”企业?

814.jpg


导语

硬科技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使经济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入创新驱动,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814.jpg

2019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要坚守定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强化信息披露,合理引导预期,加强监管。”科创板作为支持硬科技发展的试验田,要把握机遇,明确定位,全面准确认识硬科技,贴心务实服务硬科技,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本文从认识硬科技、把握硬科技、服务硬科技三个层面,结合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对硬科技进行了梳理和研究,以期更好为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中国亟需硬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

2010年,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米磊博士提出了“硬科技”概念。2018年12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投入,突出‘硬科技’研究,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成果”,自此硬科技概念进入国家话语体系,发展硬科技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将硬科技定义为“基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而产生的技术产品、设备和系统,其底层是科学研究支撑的,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难以被复制和模仿,有明确的应用产品和产业基础,对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硬科技”理念之所以成为新时代凝聚科技创新的重要共识,不仅在于它能够打破具体科技概念本身的边界,以新的内涵集聚政府、企业、资本、科研、市场中介的力量,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去注重科技成果转化,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同时,也源于深刻的时代背景,那就是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随着生产要素和投资驱动的边际收益递减,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持续下降,发展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和科技摩擦,暴露我国在某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这些问题和挑战凸显了我国因核心技术储备不足存在“卡脖子”问题,迫切需要以硬科技“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使经济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入创新驱动,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虽然产业界、学术界对硬科技做了初步研究,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资本市场要想支持推动硬科技发展,还需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基于资本市场发展阶段,以更加宏观的视野、前瞻的理念、动态的视角来看待硬科技。

从现实国情看,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企业技术前沿性和领先性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尚在跟跑、少部分企业实现并跑、极少部分企业迈进领跑,目前我国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的企业数量还比较少,绝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爬坡迈坎的关键期,我们还处于“迎头赶上”“奋起直追”的阶段。因此,要用动态的视角、发展的格局、包容的眼光来看待现阶段中国企业的硬科技属性及科技前沿性。

中国资本市场如何支持硬科技?

310326694.jpg

从硬科技发展过程看,具有典型的渐进性、动态性、发展性,不同国家所处阶段及产业结构不同,对硬科技的定义也会相应有所不同。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聚焦硬科技,应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应着眼有利于引领国家的经济发展、产业的高质量转型,有利于带动整个经济价值链和产业链的进步。因此,看待硬科技应着眼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成果应反映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落脚点。

从宏观层面看,硬科技是培育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要素,能够形成国家技术的“先发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科技的应用或产业化,可充分服务于国家战略、有利于国计民生。

首先,硬科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产品承载着科技创新能力,技术研发聚焦于高科技领域,对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提升智能制造领域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动力变革的关键因素。

其次,掌握硬科技的企业将科技创新成果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系,能够更好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贯彻质量变革的主要力量。

再次,硬科技可带来整个人类社会的效率提升与资源优化,通过产品出口、技术合作等方式,在服务于如“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促进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交流与要素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是推动效率变革的重要工具。

从中观层面看,硬科技是促进产业升级的根本保障,能够通过产品创新及技术研发投入带动上、下游产品开发、产业化等环节实现,有效带动产业链条上其他产业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迭代,可驱动产业的内生性增长与结构升级,实现关键领域的进口替代与自主可控。

其一,硬科技作为所处行业的核心驱动力,其快速发展对于整个产业链结构升级,从单一总量扩张转变为多样化、多层次、高效率的体系建设,应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其二,硬科技厂商占据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具备较强的供应链管控能力,且产品设计、技术创新路径较为丰富,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业转型、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应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其三,硬科技企业作为当前技术的支柱和下一代技术的策源地,对于抢占关键产业发展制高点,实现战略安全领域的技术自主可控应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微观层面看,硬科技是科创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能够保证企业依靠自主知识产权确立技术门槛和市场定价权,满足和引领市场需求。通过自主研发形成较高的技术壁垒与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其一,具备硬科技实力的厂商核心技术应主要来源于自主研发,同时应拥有高效的研发体系和深厚的研发储备与技术积累,且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依靠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进行效率提升。

其二,技术研发转化应用能力强,硬科技需要建立在精准契合目前客户群体需求的基础上,并通过将前沿技术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技术融合与迭代开发形成产品竞争力。

其三,硬科技成熟表现形态应为优质的产品性能与领先的用户体验,硬科技厂商通过搭载过硬技术的产品以获得下游市场的广泛认可,进一步体现为公司的市场地位、盈利能力、品牌声誉等方面,并通过销售端的盈利进一步反哺研发投入与技术实力,围绕硬科技实现良性循环。

通过上述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我们认为硬科技应主要涵盖能够突破制约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自主可控及进口替代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对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大贡献的所有技术创新。

目前,从科创板申报企业的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六大领域。受益于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的大势,除上述六大行业外,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深度应用科技创新领域的企业,如金融科技、科技服务等,也属于科创板服务范围,且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其他行业可以纳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新科技领域。

如何科学研判企业的科创属性?

307777580.jpg

看待企业硬科技要坚持前瞻指引、包容多元的原则。前瞻指引是要对硬科技有超前认知和预期;包容多元是要形成对硬科技的理性认识和判断[1]。因此,我们要以动态的视角、发展的格局、包容的眼光判断企业的科创属性和科技含量。

动态的视角就是尊重我国是新兴经济体的客观事实,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和硬科技属性也在动态演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市场占有率等指标的发展性和波动性。

发展的格局就是尊重科创企业初创期的高研发投入特征,不局限于短期收入、盈利等财务指标作为上市标准,而是关注其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未来的成长性。

包容的眼光就是要尊重不同科创企业的发展路径和成长规律,也要积极关注传统行业与新科技结合带来的创新和变革,更要积极拥抱新经济[2],承载起引领中高端消费[3]的使命。

2020年3月20日,证监会发布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 提出了科创属性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具有科创属性企业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规定支持和鼓励符合科创属性评价标准的企业申报科创板。3月2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暂行规定》细化了科创板服务的行业范围,精简优化了科创板定位把握中有关自我评估、核查把关、审核问询的程序和要求,提出了供实践执行的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增强了把握科创板定位的重点和方式,有利于降低发行上市信息披露成本、提高发行上市审核效率。

结合《指引》和《暂行规定》的精神,我们认为对科创企业的科技属性进行评价,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是科创板的“硬科技”不应仅仅局限于产品形态的“硬件”,而是专注科技创新,专注核心竞争力,更多体现“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从科创板受理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既有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也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以及医药制造业,体现了科创板企业硬科技分布呈现多元化、多样态的特征。

二是科创板的“硬科技”不应仅仅局限于高端制造业,而是着眼于“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的行业。从行业上看,硬科技应既包括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战略新兴行业,也应包括互联网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数字经济领域,以及由此产生的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金融科技、科技服务等等。

三是科创板的“硬科技”不应仅仅局限于已处于世界领先的技术,而是要更多聚焦在科技创新路上爬坡迈坎、奋起直追的科技领域和企业。科创板不仅仅是成熟企业的展示板,更要建设成为科创企业的加速板、培育板。科创型企业上市前,普遍面临投入周期长、技术迭代快、经营风险高等特点,同时,硬科技具有典型的渐进性,符合“量变到质变”的创新规律,企业科创竞争力往往在企业由小做到大、由弱做到强的过程中逐步培育。因此,科创板的作用在于帮助这些未来具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基础和潜力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通过资本的助力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企业由小做到大、由弱做到强,由技术跟跑跨入并跑、迈进领跑。

如何让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308606360.jpg

坚守科创板定位、持续聚焦硬科技,就必须全面筑牢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初心,提升务实高效的服务能力,构建良好硬科技创新创业发展生态,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落实。

一是全面建设高质量的市场服务体系。按照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创新的全产业链来积极谋划、主动布局,打造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科创企业孵化培育体系。

二是加强对硬科技的全面准确认识,把握好硬科技发展趋势,全力服务好硬科技企业。要持续深入跟踪和调研硬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准确把握硬科技企业的成长规律和发展路径,加强市场预期管理,引导舆论营造科创板发展的良好环境,吸纳更多的优质科创公司登陆科创板,形成充分供给、预期明确的市场运行格局。

三是深入推进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坚守科创板注册制的定位,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加大对技术过硬、代表性强、市场认可度高、已启动上市准备的科技创新企业服务力度。做好科创板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再融资审核工作,优化审核注册衔接机制。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理念,持续提升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四是提高服务硬科技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形成合理均衡的市场供求关系。为更高服务科创型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充实科创企业培育库,开展企业上市培训,加快培育发行主体,找准科创企业痛点难点,把市场服务覆盖到从上市、交易、持续监管到退市的全生命周期环节,为企业提供合理高效便捷的上市路径,使企业获得量身定制的融资方案。同时,还需进一步提高发行、上市、交易、退市等环节的信息披露质量和风险揭示,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投资者教育,促进科创板、注册制相关规则的知识共享和实践经验交流,以引导市场理性交易。



注释:

[1] 2019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按照鼓励创新原则,留足发展空间,同时坚守质量和安全底线,严禁简单封杀或放任不管。加强对新生事物发展规律研究,分类量身定制监管规则和标准。对看得准、有发展前景的,要引导其健康规范发展;对一时看不准的,设置一定的“观察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或处置。

[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中表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智能制造、互联网+、分享经济等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蕴含着巨大商机。2016年,李克强总理所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新经济,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

[3]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准确把握科创板定位,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中高端消费,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本文经原作者授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