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联络员是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联络的重要使者。或许你的班级联络员已是你熟识的老友,也或许TA与你是课堂上的点头之交,今天请同我们一起再次了解那个TA,希望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里,我们能够一路拾级而上,永葆旦心如故!
——复旦泛海国金校友班级联络员系列
复旦泛海国金FMBA PT+ 2022届校友;
现任仲量联行投资与资本市场部高级经理。
人生是一场不断回答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过程,前者是在复盘过去中了解自己,后者是面向未来实现自我价值。对于复旦泛海国金在职金融MBA(FMBA PT+)2022届校友旷聖佶来说,两者之间的桥梁则是好奇心和执行力。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人生无界。从艺术生到专业投资顾问的“跨界”之旅,旷聖佶在“无为”之中拥抱变化,在“自由”之间主动求索,在“有用”之上叩问未来,以更高的认知探索更远的边界……
从一名艺术生到资本市场专业投资顾问,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身份,相容于旷聖佶推崇的同一种处世哲学——自由无为。所谓“无为”,旷聖佶用“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解释——这经典的辩证哲学,贯穿于他的求学与职业发展之旅。
大学时期,旷聖佶选择的是展示空间设计专业,学习的课程也都与艺术相关。广告学、建筑设计、布展策展、平面设计……四年徜徉在充满人文气息的艺术海洋里,极大地丰富了旷聖佶的精神世界,也赋予了他敢试敢闯、自由浪漫的性格底色。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听从内心,顺势而为,走自己的路,并坚持走下去。抱着这样的信念,旷聖佶完成了从设计专业学生到资本市场专业投资顾问的转身。在工作之余,旷聖佶依旧热衷人文世界,电影、话剧、展览、阅读、摄影等爱好仍是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厚积薄发,无问东西。如今,旷聖佶担任仲量联行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投资及资本市场部高级经理,负责房地产项目投资及融资业务。业有专攻,十余年的工作让旷聖佶积累了丰富的房地产资本市场经验,他曾为摩根士丹利、黑石、中国人寿、平安不动产等国内外知名机构类型投资客户提供投资及咨询服务,参与多宗房地产项目及资产包的投资及并购。旷聖佶对商业不动产项目的估值、交易谈判以及收并购流程颇有心得,目前参与国内众多头部开发商的资产处置案,对接资本市场为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及扩募提供优质的底层资产。
“从职业发展的切身经历来看,首先是要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该往哪里去。” 旷聖佶如是说。无为之道绝非消极以待,而是认识自我、倾听内心、拥抱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起点是深刻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了解自己的性格,对自己做一个全面的剖析。
拥抱变化,泰然有为。在触碰到职业瓶颈期后,旷聖佶再次选择摒弃浮躁潜心学习,期待通过学习更加系统专业的知识来帮助自己拓宽职业路径。在做了大量功课后,旷聖佶锁定了复旦泛海国金的在职金融MBA(FMBA)项目。他表示,FMBA的金融深度更切实契合自身的工作场景、有效加速职业成长;另一方面,FMBA兼顾了传统MBA项目的管理视角,从金融以点带面延展至其他实业的经营模式,实现了金融和实业兼顾的广度。
在他看来,就读复旦泛海国金FMBA正是当下对自己从哪里来与到哪里去的连接点。从选择开始申请项目,就是对自己过往的求学与职业经验的一个总结,对自己做一个阶段性的复盘。求学过程,亦是对自己工作技能与学术思考的梳理。更重要的是,在这段旅程中,接触到了未曾接触到的领域,拓展了眼界与见识,从而站在新的高度上“放眼量”,更好地思考自己未来的成长与发展。
在自由间主动求索 “我们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徒孙”
旷聖佶表示,选择就读复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被复旦“自由而无用”的精神图腾吸引。
“摒弃浮躁心态,怀抱自由之心去畅想、去创意、去探索、去实验、去发现、去创新、去创造。”是旷聖佶一直以来的人生哲学。落脚在学海徜徉中,相较于急功近利地填塞知识点,他更期待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
“从财务分析、投资估值、房地产金融等经济金融类课程,到企业战略管理、公司金融等管理类课程,再到兼顾经济宏观、市场中观到公司微观的各类课程,不仅带来了技术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构建了对整个事物发展的系统性思考。”旷聖佶说,对于职业生涯的发展,FMBA的全面多维学习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一个迈向未来更多可能性、迎接更多挑战的台阶。
如果说润物无声的理论课程是搭建知识框架的筋骨,那么见人见事的实践课程则是浇灌知识体系的血肉。“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理念对于我们这些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说更为受用。理论教学无疑可以加深我们的认识,让我们更加了解事情的本质。而实践课程可以让我们从各方面学习到业界前辈的经验和目前的前沿领域。”旷聖佶说。
作为一名非经济金融专业出身的同学,旷聖佶起初在学习上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自身努力和老师同学的帮助下,这些困难都一一化解。旷聖佶表示,学院的教授们都具有丰富的学术储备和业界经验,面对复杂问题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常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其中让他印象深刻的一位就是陈华锋教授。陈华峰教授在海外求学时曾是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尤金·法玛的学生。“陈华峰教授说,我们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尤金法玛的徒孙”,旷聖佶笑言。
同学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帮手。“班里有很多同学都是CFA、CPA傍身,也不乏业界大咖,在相关学科上,他们都愿意主动抽出自己的空闲时间来给大家‘补习’”,旷聖佶说。
回望两年FMBA的学习,旷聖佶表示,“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承自由之风貌,贯独立之精神,只有确保自己投入精力、全神贯注,才是对自我的负责,也是对构建FMBA学习共同体的负责。
从同窗到校友,不变的是“复旦人”的情感联结与携手共进。在学海泛舟之外,生活和职业道路上的诸多交汇,构筑起复旦泛海国金大家庭的温度与厚度。
“上海疫情封控期间,我作为密接被通知需要集中隔离。多亏我们班长分享了她之前的切身经验,让我有所准备,比较顺利地渡过了这14天比较难熬的时光。”采访时正值上海解封不久,谈起这段特别的经历,旷聖佶没有焦虑和抱怨,更多地是豁达和从容。
在职业道路上,在复旦泛海国金与同窗、校友们的交流也给旷聖佶带来了更多机会。“我的工作本身就兼顾了资本市场与房地产领域,学院的平台无疑给事业拓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旷聖佶提及了他和一位学院跨项目校友在房地产投资业务上的合作。“这位校友在国际知名私募基金任职,他们恰好计划在房地产领域探寻更多优质的投资机会”,通过两位校友的多次交流与推进,机构间已经开展了较为深入的合作,“我们也都比较期待很快有个圆满的落地。”
对于毕业后个人职业的发展规划,旷聖佶也再次同自己的内心进行了一场对话。“自由而无用”是复旦人引以为傲的灵魂,然“无用”是告诫大家要摒弃浮躁的心态,不能功利,不能浅薄,不能自私、狭隘。旷聖佶明白,无论是在校学习的这两年时光,还是毕业后继续职场征程,他都需在“有用”之上叩问未来。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复旦校训正是FMBA2022届博学蓝班班名之出处。博学是专业知识的积累,需要切实研究,先审察而后问;笃志是自我价值的实现,“笃志”方有“责任”,方见“担当”和“使命”。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专业投资顾问,旷聖佶需要进行踏实细致的调查和研究,而他的工作也为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贡献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正是一个复旦人之于社会的“有用”。
作为深耕地产行业的金融人,旷聖佶对房地产市场的热点问题阐述了以下几点思考。
“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发展对于行业从业者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 旷聖佶表示,谈到国内的房地产行业,人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谈到土地财政的问题。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房地产作为一个支柱产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具有积极意义,这点不可否认。然而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不论哪个行业或是单一的公司,总有一个生命的周期,总会从萌芽到快速成长最后成为一个成熟稳定的状态,房地产也是如此。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如今我国房地产业也正在从“开发散售”的增量模式转向“持有运营”的存量模式,产业分工也会变得更加细致,相信今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会更趋于成熟,更加健康与稳定。
从细分赛道来看,在行业转型与宏观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旷聖佶对房地产投资服务这一细分领域持积极态度。作为资产与资本市场对接的桥梁,房地产投资服务在未来以“持有运营”为主导的房地产行业模式中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有助于打通房地产项目投资、融资、运营管理与退出的整个环节。加之我国最近公募REITs的落地,相信随其发展,参与房地产投资与退出的渠道也将更加丰富。
站在对未来、对变化、对行业的更高思考上,见诸己,行有为,成有用。这再次贯通了“到哪里去”的叩问。“在面临房地产行业转型的这一挑战之时,从业者要通过提升能力底蕴、专业素养与知识技能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在行业的调整中,做好充足的准备,拥抱新经济、新技术、新工具与新生活方式改变催生出的巨大的市场机会。”旷聖佶如是说。
毕业不是再见,而是再出发。在领取沉甸甸的复旦大学毕业证书的时刻,旷聖佶又解锁了“校友班级联络员”的新角色。延续这份链接,探寻更多可能,人生无界,未来可为。
校友班级联络员是维系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联络的重要使者,肩负着有效沟通、长期联系的重大责任,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每年毕业季,来自150余个毕业班级的代表,被母校正式聘任为班级联络员,和2000余名学长学姐一起,接棒这份复旦大家庭的荣誉与责任。
办学五载,桃李汝成。今年,六名毕业生代表复旦泛海国金学院获聘班级联络人,成为凝聚2022届新校友的核心力量。截至今年,学院2021-2022届共有九名光荣的复旦泛海国金班级联络员。值此欢庆毕业、扬帆启新之际,我们特开设复旦泛海国金校友班级联络员系列栏目,向校友们展示学院班级联络员的个人风采,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身边的班级联络员。班级联络员将作为重要纽带,进一步团结凝聚校友力量,加强学院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深入交流,实现复旦泛海国金校友生态圈的共同成长与持续繁荣。
凝心聚力,携手共赢,愿学院与校友一路拾级而上,永葆旦心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