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讲堂】李凌:我们正在经历什么 我们将往何处去

发布时间:2022-04-28


你正在经历什么?抢菜、信息过载,或是每天睁开眼睛就进入一个新的14天循环?当生活充满不确定性,如何自处也是一门学问。2022年4月28日,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心理咨询师李凌带来疫情心理与调适的主题分享,面对席卷我们的疫情信息,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来一场心理SPA。

“大家好吗?你们正在经历什么?”李凌教授的分享从问候开始,通过对当下流行的各种“梗”的解读,引导大家进行代入式的思考,从“为情所困”到“开端式循环”,讲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李凌教授介绍,这些苦中作乐的段子实际上蕴含着一些内在生长的力量,是我们正在进行的自我拯救。在疫情期间,我们情绪的起落实际上是正常的,作为亚里士多德口中的社会性动物,这些波动其实是我们“活着”的证明,也是对内在情绪的疏解。在疫情期间,虽然焦虑和挫败存在,我们也为“抢不到菜”焦虑,但社区团购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这个社会的自组织能力,我们会有一些内在生命力去自我调适和适应,世界不会总是那么美好,但人类的“实现倾向”和“形成倾向”能够支撑我们不断应对世界的发展变化。


借助心理学研究中的 “赛尔耶曲线”,李凌教授解读了面对疫情时的压力反应规律。“赛尔耶曲线”向我们证明压力在生活中永恒存在,没有压力等于是死亡,我们生活总体是一种动态平衡,大部分时间我们处于“抵抗阶段”,不断应对生活中出现的正常水平的压力。但如果出现更“意外”的变化,比如突发的疫情,我们一开始会进入到一种防御能力降低的状态,因为突发性无所适从,抵抗力出现下降,但回过神后我们会进入比平时更高水平的抵抗。引入讲座开始讲述的“循环”概念,我们目前的压力应对也可能进入一种循环,因为无从知晓其结束时间,我们的心理长期处于一种高耗能的抵抗状态,因此也需要注意能量消耗的边界,不断进行心理调适,防止过度消耗。


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该如何自处?李凌教授向我们介绍了“情绪着陆”的技巧。当人正处于悲观、绝望状态时,正能量有时候反而会造成刺激,所以缓解情绪首先不是要把掉进负面情绪洞里的自我或他人捞出来,而是需要像高压锅一样释放一部分压力,找到一点时间和空间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拥抱一下自己的无力,把它安顿好,更加友善去对待自己内心被标记为负能量的部分。实现情绪着陆需要为情绪寻找一个抓手,投入周围的世界,专注一些能够让自己振作的事情。第一步是注重当下的感受和看法,“觉察”让我们真正看清楚现在的处境,然后才能做出更恰当的判断,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处理。


在“觉察”之后,情绪着陆的第二步是与身体建立连接。在把握不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时,可以注意自己的呼吸,深吸一口气,让气流缓慢从鼻腔进入腹部,此时可能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然后慢慢把这口气呼出去,让身体一点点扁下去,把深呼吸变成自己锚定的过程,这样有助于收回散乱的思绪,避免疫情中的过度情绪消耗。此外,还可以将脚踩向地板,让自己感受“被托举”,这个过程有助于我们沉下心。随后慢慢伸张手臂或将双手合在一起,依靠我们的本体感觉来感受自己的存在。当情绪反应比较激烈时,也可以采用“蝴蝶抱”,把双手抱在胸前,用双手轻轻拍自己的胳膊,像被他人抱着一样,随着拥抱和拍打的节奏,情绪会一点点稳定下来。


当我们处于比较慌乱的状态时,我们和周围环境的连接是被切断的,所以情绪着陆的第三步是重建和周围的连接。触摸周围的物品,感受周围的声音,注意自己在哪里和在做什么,通过这种感触建立和周围世界的连接,让我们感受自己是活着的,也能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与此同时可以总结我们的经历和实践,通过不断进行目标调整让自己活在当下。



李凌教授认为,在疫情中,情绪的宣泄有时也可能是一种自发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对待负面情绪,我们不应去做价值判断,它的存在本身具有合理性,在这种基础上,我们写段子或是调侃,都是从情绪发泄中寻找正向的部分输出,比如土豆发芽其实也体现了万物复苏生长,这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目前提倡的积极心理学,希望本身是我们的一种心理资本。在情绪表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接受外在事物对我们的影响,我们自身也是一种氛围,通过自身的输出获取别人的反馈,大家积极的相互影响也可以让彼此更温暖坚定。

当苦难无可避免时,我们也可以慢慢沉淀,思考“意义”,当格局放大时,我们的心理体验或许会不同。此外,面对困境时,“陪伴”也是非常需要的,我们通过线上演唱会等方式彼此陪伴和取暖。这种对温暖的需求和客观存在的疾苦并不是对立的,目前的互联网信息存在一些分裂,当不能承受这种信息过载时,不妨从里面退出一些,更多去关注温暖的人和事,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独处,进行自我陪伴。在讲座最后,李凌教授介绍了心理咨询热线,并和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

此次沙龙是由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人力资源部、校友事务部联合举办,面向学院教授、员工、校友及其家人的关怀一课。疫情当下,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焦虑,这场分享也是一种“陪伴”,通过目前境况的解读和专业的心理舒缓科普,让我们能够更科学地应对自身的情绪,从而更从容地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