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尚进:扩大进口或将增加中国贸易盈余

发布时间:2018-11-11     

2018年11月10日,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圆满落下帷幕,本届进博会共吸引了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交易采购成果丰硕。

11月6日,世界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刊登了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哥伦比亚终身讲席教授魏尚进的署名文章《为何促进进口会增加中国的贸易盈余》(Why Import Promotion Could Increase China's Trade Surplus)。在文章中,魏尚进教授指出:“如果进博会能增加中国进口,中国的出口部门也将受益。”

以下为魏尚进教授文章的内容:

国家通常会将公共资金用在促进自己商品和服务的出口上,但是,将资源用于促进进口——像中国日前刚刚在上海开幕的国际进口博览会一样——则实属罕见。

进博会将成为中国整个进口促进战略的一部分,它吸引了全球数千家公司参会,这些公司希望能从中国公司获得大额订单。

如果进博会能够成功增加中国进口,有人可能预期,中国的贸易盈余将减少,但情况并不一定如此。

中国是一个劳动力充裕的国家,不仅是在人口的绝对数量上,从与资本和其他资源的关系上也是如此。尽管这种相对关系已经改变,但中国的平均劳动力成本依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约85%。如果中国降低进口壁垒,资本密集型产品将占增加进口的很大一部分,取代国内生产的资本密集型产品。

此前用于生产这些产品的银行贷款、劳动力、土地和其他资源将需要重新配置,很有可能分配到中国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部门,包括出口制造业。换句话说,旨在促进进口的政策可能最终也将促进出口。

我与鞠建东和施康所做的研究显示的情况更甚于此:当一个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降低进口壁垒时,出口的增长实际上会超过进口。额外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能有效扩大该国的资本存量,降低国内资本回报。这会刺激企业和家庭将更多的资本送到国外,而贸易盈余扩大是促使其实现的方法。

这听上去似乎违反常理。的确,在一个资本更加充裕的国家,比如美国,进口更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将提高资本回报,刺激国际资本流向美国。这种情况下,进口增加就与贸易赤字扩大联系起来。如果一个人惯常于考虑相对富裕国家的经验,他就不会意识到同样的进口增加会导致贸易平衡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出现相反的运动。

中国过去的经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要求中国对其进口机制实行自由化。中国将其平均进口关税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15%下调至2006年的约5%,同时还减少了许多非关税进口壁垒。结果,中国的进口飙升,以美元计价每年增长超过15%,快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01-2007年间的增速。但是期间,其贸易盈余也大幅扩大。

尽管通常将贸易盈余扩大归咎于实际汇率被低估,我们的研究却显示,中国的进口自由化项目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同样,尽管中国的贸易盈余在2007年之后下降通常被认为是源于全球金融危机,但我们的研究显示,中国实施的多阶段进口自由化项目结束可能也是因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中国总体贸易盈余上升,中国可能依然会减少其与任何一个贸易伙伴之间的双边贸易盈余。即便进博会扩大,而不是减小中国的整体贸易盈余,它可能还会带来其他好处。比如,降低进口成本将增加中国家庭的购买力,使他们获得能够改善生活质量的产品。

中国的企业也能够因外国生产的商品部件、设备成本降低而受益,这将增强他们的全球竞争力——这是降低进口壁垒可能最终会促进出口的另外一个渠道。

最后,进博会将对中国其他市场自由化措施相补充,包括,降低外国金融公司的准入门槛。

中国市场巨大且正在增长,其他国家希望获得这一市场。无论其进口促进措施对该国贸易盈余的整体影响如何,世界都有充分理由来欢迎诸如进博会这样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