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军:债券“南向通”是我国资本项目有序开放的重要步骤

发布时间:2021-09-28     

继债券“北向通”之后,债券“南向通”时隔四年正式上线。日前(2021年9月24日),债券“南向通”首个交易日,共有40余家内地机构投资者与11家香港做市商达成了150余笔债券交易,成交金额约合人民币40亿元。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钱军就此接受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指出:债券“南向通”上线最重要的一个意义,是我国资本项目有序开放的重要步骤,进一步满足境内金融机构对于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



“南向通”上线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所谓债券“南向通”(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南向合作),是指境内投资者经由内地与香港相关基础服务机构在债券交易、托管、结算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投资香港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

钱军教授从三方面深度分析了债券“南向通”上线的重要意义:首先,债券“南向通”上线最重要的一个意义,是我国资本项目有序开放的重要步骤。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大国,资本项目的开放要分步走,总体的趋势是开放的口子越来越大,但是开放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有序和风险可控。

根据“十四五”规划,我国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债券发行机制,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品种,发行长期国债和基础设施长期债券。同时,进一步提高金融体系中直接融资的比重。

在钱军教授看来:“当前,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仍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大头’,未来,我们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拓展企业和各经济参与主体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直接融资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股权融资,还有一个是债券融资。在很多成熟市场,债券市场的融资量远远大于股市。因此,未来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之一是发展多层次的债券市场,债券‘南向通’无疑是重要且关键的步骤。”

其次,“南向通”上线有利于拓展境内投资者在国际金融市场配置资产的空间,给了境内的金融机构到国际市场锻炼身手的机会。如果说,“北向通”是让境外投资者通过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投资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制安排。那么“南向通”标志着“债券通”实现了双向通车。

第三,“南向通”对维护和进一步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至关重要。钱军教授分析说,此次南向通”的投资标的包括境内外发行主体所有在香港上市交易的多币种债券(现货)产品。随着南下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投资额度也会越来越大,“南向通”给香港注入了一大笔资金进入债券市场。我们可以预测,香港的债券市场会更加活跃。对境内的机构和市场来讲,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很重要,我们可以做很多所谓的离岸业务,这实际上充分发挥了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

“南向通”开闸需要注意哪些风险?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通知,现阶段参与“南向通”的机构为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度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的41家银行类金融机构(不含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机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也可以通过“南向通”开展境外债券投资。交易对手方暂定为香港金融管理局指定的“南向通”做市商。

在钱军教授看来,“未来,可以预见更多的金融机构加入做南向交易;额度的发展可以借鉴沪港通和深港通,总体的方向是口子越开越大。随着‘南向通’的落地,‘南向通’交易可能会从现货交易扩展到跟债券相关的衍生品交易。”

以“北向通”为例,“北向通”开通前,境外投资者持有我国债券约为8500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这一规模已经达到3.8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超过40%。其中,“北向通”的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约1.1万亿元人民币,四年来累计成交量为12.3万亿元人民币。全球前100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78家参与进来。

实践证明,“北向通”运行平稳高效,已经成为境外机构入市的重要渠道,交易日趋活跃,两地监管合作顺畅,社会各方反响良好。特别是,“北向通”既注意采取多级托管等国际通行做法,切实便利境外机构“一点接入”,又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以穿透式信息收集等一系列安排,有效支持监管和风险防范。

那么,“南向通”开闸可能存在哪些风险?钱军教授认为,从整体层面来说,“南向通”要保证在有活跃交易同时整体要保持比较稳定。对于机构来说,投资债券时不同币种产品的选择,需要平衡汇率和利率的风险,同时也要考虑债券收益率的风险(安全的债券收益率比较低,高风险债券收益率比较高),从而做好提前做好规划。

“债券市场是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南向通’只能做现货,对冲只能通过别的市场板块去运作,这里面还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钱军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