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开门红!学院荣获重要科研奖项 论文发表捷报频传

发布时间:2021-02-23     

金牛踏春,喜报盈门!2021年2月18日,2020“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简称“浦山奖”)公示结束,学院魏尚进教授与马畅教授的杰出论文分别喜获“2020年浦山学术研究奖”与“2020年浦山青年论文奖”。此次获奖不仅彰显复旦泛海国金教授团队深厚的科研实力,更为激励学院青年学者们潜心钻研、勇于创新,助力学院奋楫扬帆、行稳致远。


双双获奖,荣耀浦山


“浦山奖”由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发起,旨在纪念中国世界经济学界杰出的前辈浦山教授,弘扬浦山教授“虽九死其犹未悔” 的理想主义,克己奉公、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浦山奖”被国家教育部纳入每年的科技统计年报项目,列为与“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奖项同等重要的优秀学术成果奖。浦山奖主要奖励世界经济、开放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经济发展与增长,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具有原创性的优秀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2020“浦山奖”征奖工作于2020年3月启动,在自我推荐和专家推荐的基础上共收到108篇候选作品,经过先后两轮筛选,10篇论文从中脱颖而出入围终审环节。“浦山奖”学术委员会对入围终审环节的10篇论文进行评审,最终评出3类获奖论文共4篇。学院魏尚进教授与马畅教授的两篇论文分别荣耀获评“2020年浦山学术研究奖”与“2020年浦山青年论文奖”。

魏尚进教授的论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新”:必要性、前景及挑战》获得“2020年浦山学术研究奖”。论文通过中国1980-2011年间的高增长,反映了低工资优势、有利的人口结构、有效的市场化改革,与开放的世界经济带来的机会。未来的增长需要更多地依赖生产率的提高,而国内创新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评估了中国向创新型经济模式转型的可能性。通过分析各种相关数据,如科研与开发支出、专利申请、款项收据、引述等,论文发现中国经济已变得越来越富有创新性。在驱动创新增长方面,论文发现,在世界经济中,是否能开放迎接广大市场机会,积极相应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两大关键因素。此外,论文也发现了在创新领域中存在资源配置不当的问题,譬如在国有企业获得更多政策补贴时,民营企业反而能产出更多创新成果。如果中国能有效解决资源配置不当,那么创新也将取得更快速的发展。

马畅教授作为独立作者撰写的论文《金融稳定性、金融增长以及宏观审慎政策》获得“2020年浦山青年论文奖”,是此次青年论文奖的唯一获奖者。论文研究了内生增长下的小型开放经济模型中最优宏观审慎政策的作用。通过引入内生增长,该模型表明了金融危机对产出具有持续影响,这与以往文献有所不同,但在数据上却是相一致的。此外,在周期性消费增长和趋势性消费增长之间存在一种新的政策权衡。在基准模型的校准版本中,论文发现,虽然最优宏观审慎政策能显著提高金融稳定性,但是对经济增长和福利的影响却是很小的。由此,马畅教授认为要使最优宏观审慎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福利带去更大影响,其模型可以有两种扩展:一种是将宏观审慎政策与有助于降低金融危机成本的增长补贴结合使用;另一种是将宏观审慎政策与直接的外部性经济增长结合使用。


频频喜报,奋楫扬帆


2021年新年伊始,除了重磅的“浦山奖”获奖喜讯之外,复旦泛海国金学术研究团队还传来频频喜报,学术成果收获颇丰。2021年1月1日至2月22日,学院王遐昕教授、吴文斌教授、周亦凡教授、魏尚进教授、高华声教授先后共有5篇论文获得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等国际一流期刊接受发表(以论文发表时间顺序排列)。

王遐昕教授参与撰写的论文《理解应税收入弹性:两个方法的比较》即将发表于国际一流期刊《公共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文章首次比较了估计应税收入弹性(公共财政领域的一个核心参数)的两个方法:传统的方法和新近发展的聚束分析法。我们发现,尽管后者在识别和应用方面具有优势,但在一般情况下(如税法规定的税率表不指数化而应税收入增长较快),前者更能捕捉到长期的行为反应,而后者只能捕捉到短期的行为反应。不过,在一些情况下(如应税收入缓慢时),两种方法会得到类似的估计。

吴文斌教授撰写的论文《耐用消费品折价与货币政策的实际作用》即将发表于国际一流期刊《经济动态评论》(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论文指出,折价现象在微观数据中普通存在,但这些现象经常被宏观经济学家忽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折价现象使得价格刚性假说受到质疑。通过使用价格微观数据,论文发现折价现象(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折价)很重要:(1)对总体价格产生影响;(2)折价现象后总体价格有下降趋势。文章发现耐用消费品的折价现象是否加入模型对考量货币政策实际作用有很大影响。未加入折价现象的模型要比加入折价现象的基准模型预测到更大的货币政策效果。文献中经常使用的Calvo模型也大大超出了本文给出的货币政策效果的预测。

周亦凡教授论文《特朗普意外选举胜利与关联公司价值》即将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金融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论文利用唐纳德·特朗普的非政治背景及其出人意料的2016 美国总统选举胜利,来衡量突然出现的总统关联对标准普尔500 指数公司的价值。论文假设成为政治关联公司并非公司主观可选事件,因此论文确信处理效应相对而言不存在广泛的选择偏差。拥有总统关联的公司在2016 总统大选前后获得了更高的累计超额收益率。特朗普就职之后,关联公司业绩表现更好,获取的政府订单更多,而受到的监管限制更少。论文亦排除了一系列干扰因素,包括所属行业,对共和党平台的敏感性,竞选财务,以及政治游说支出。

魏尚进教授论文《贸易改革和经常项目失衡》即将发表于国际一流期刊《国际经济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文章发现由于潜在的利率过度决定,很难在标准动态赫克歇尔-奥林模型中讨论诸如贸易自由化等永久性冲击。魏尚进教授及其合作者对此研究并做出三点贡献。首先,研究引入一个内生的贴现因子,它解决了利率过度决定的问题。其次,论文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通常会导致资本外流,而发达国家则相反。因此,有效的贸易改革会加剧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第三,在贸易改革之后,经常项目失衡首先扩大,然后回落至零。作为一种应用,该模型预测了中国加入WTO 后经常项目失衡的倒V型模式:即使没有政策扭曲,中国的经常账户失衡也应持续上升若干年,然后才能开始收缩。

高华声教授论文《关税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基于中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的证据》即将发表于国际一流期刊《实证金融杂志》(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高华声教授考察了与中国进口相关的关税不确定性对美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其实验利用了美国授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的政策,这一政策减少了未来对中国商品关税增长的不确定性。论文发现,受PNTR影响的美国公司相对于其他公司而言,专利和专利引用的数量大大增加。对于那些拥有更多不可逆投资的公司,以及那些在实施了PNTR后中国产品数量拥有更大增长的公司,这一结果更为明显。总体而言,论文的证据与以下观点一致:降低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不确定性会提高美国企业进行长期不可逆转投资(如技术创新)的吸引力,从而促使美国企业进行更多创新。


新年新气象,新路新征程。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坚持“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一流、教学项目和高端人才培养一流、智库研究和社会影响力一流”为办学目标,在全球范围内招募一支顶级师资团队,力争将学院建设成为占据全球金融学科制高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能够切实回答并解决金融行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国家、地方、企业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献技献力的真正国际化的世界顶级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