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回顾

施东辉:金融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关于人类行为的大型博弈场所

发布时间:2023-06-25

2023年6月15日,2023复旦金融投资课学术主任、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原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施东辉走进“2023复旦金融投资课”, 为大家带来《行为金融:藏在脑神经里的“投资密码”》。施东辉教授从行为金融学的基础概念出发,分析了人在金融市场上常有的行为偏差,并给出相应的行为投资策略及克服行为偏差的七大方法。


课程伊始,施东辉教授提出了他的观点“金融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关于人类行为的大型博弈场所”。通过引用宏观经济学奠基人凯恩斯的经典比喻“金融投资如同选美”,他指出,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常常运用高阶理性去做预期的博弈。

随后,施东辉教授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行为偏差,分别是:模式识别偏差、惯性偏差、利益偏差、社会偏差和行为导向偏差。针对“处置效应”这一行为金融学中非常重要的行为偏差,施东辉教授进行了详细解释:投资者盈利时,面对确定的收益和不确定的未来走势时,为了避免价格下跌而带来的后悔,倾向于风险回避而做出获利了结的行为;当投资者出现亏损时,面对确定的损失和不确定的未来走势,为避免立即兑现亏损而带来的后悔,倾向于风险寻求而继续持有股票。即投资者对于同样金额损失上的痛苦,要大于同样金额收益上的喜悦,所以他们更倾向于卖出盈利的股票,持有亏损的股票。

人的过度自信也是非常显著的行为偏差。施东辉教授提出,投资者会高估自己的判断,同时低估风险,夸大自己控制事情的能力,进而造成比较大的投资损失。他认为,投资者的过度自信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现代互联网信息的传播效率太高,人很容易有知识错觉,误以为掌握了很多知识,进而倾向于过度自信;另一方面,人的过度自信还来源于对于控制的错觉。人们常常相信自己对一些不可控事件的后果具有影响力。

最后,施东辉教授给出了克服行为偏差的七大方法和“行为金融学”相关推荐书籍。欢迎报名“2023复旦金融投资课“,和施东辉教授一起学习金融实战知识,在不确定的投资市场中寻找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