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泛海经济金融研讨会成功举办 复旦泛海国金倾力打造全球顶级开放学术平台

发布时间:2018-03-21      信息来源: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2018年3月15日,由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主办的 “第三届泛海经济金融研讨会” 在复旦大学黄浦外滩院区功举办。来自海内外著名高校的20多名顶尖学者聚集一堂,针对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展开交流探讨。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魏尚进分享了最新的学术成果:关于中国贸易顺差引发的健康性问题。魏尚进教授的研究发现,中国大量的贸易顺差导致贸易商大规模从海外进口废铜废铁等污染性物质,从而进一步导致中国当地接收此类货品的城市癌症率上升。这项研究对于国际贸易,特别是中国贸易顺差带来的健康性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具有开创性价值。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特聘教授、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发表了关于“新经济,新金融,新趋势——香港交易所20年来最大的上市制度改革”的演讲。巴曙松教授表示,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金融行业应静心研究企业真实的融资需求和风险偏好,提供便捷有效的改革方案,使两者形成良性互动。


香港科技大学王鹏飞教授深入解析了关于资产泡沫与货币政策的最新研究。他的研究发现,货币政策是否可以有效应对资产泡沫,取决于特定的利率政策和外部冲击。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朱宁教授利用汽车事故保险申报与投资者投资活动的记录进行深入研究。朱教授的研究发现,交易频率较少,风险接受度较低的交易者,在经历交通事故后会获得相对较高的回报。这项研究为生活中风险事件与投资者风险偏好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直接证据。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朱蕾教授深度剖析了中国股票市场长期表现。她的研究发现,2000-2014年间,中国国内上市公司的表现不及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一方面中国股票市场的上市和退市流程存在问题,加剧了市场对公司的逆向选择。另一方面,与美国、日本、印度和巴西的上市公司相比,国内市场存在关联交易,致使中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较低。这两项研究结果均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缺陷。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宋风华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当不同投资者对投资标的基本面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征收赎回费会多方面影响金融机构运行。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科研副院长高华声教授利用中国股市的交易数据研究发现,打新股会带来频繁的交易操作,但却产生更少的收益。此外,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助理教授周思力、吴文斌、孙林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周晶围绕企业出口创新、货币冲击、对冲基金及信用评级与杠杆等学术领域分享了个人最新的研究成果。


此次研讨会由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教授,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张纯信教授,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科研副院长高华声教授全程针对各位学者的学术成果给予深度点评。截至目前,“泛海经济金融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三届,并将作为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主推的学术系列活动持续举办。该系列活动力图聚合国内外顶尖研究力量和学术资源,聚焦国内外金融经济关键议题,打造全球顶级经济金融开放式学术平台,并为国家、地方、企业的创新驱动和升级转型献计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