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毅教授受邀出席中国瑞士商会主题研讨会,展望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23-04-28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中国GDP将增长5%左右。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复苏如何,未来经济增长有何期待?2023年4月26日,由中国瑞士商会主办的研讨会圆满举行,主题聚焦“中国经济展望:我们还能更乐观吗?”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CEPR) 和亚洲经济金融研究局(ABFER)成员黄毅受邀出席,并就全球金融市场及在通胀压力和高债务水平的压力下中国和世界的企业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展开探讨。
出席与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嘉宾有世界银行中国高级经济学家Dr. Ibrahim Chowdhury,中国瑞士商会董事会成员Ivy Yang以及中国瑞士商会、中国芬兰商会、中国印度联合工商会和中国新加坡商会的代表。
在此次研讨会上,黄毅教授提出,人们正经历几十年来罕见的高通胀,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是本轮全球通胀高企的主要驱动力,自去年年初,美国CPI步步升高,年中最高达9.1%,今年以来,由于银行业危机爆发,有所下降,但也达到6%以上。然而对于中国,过去几年里,平均CPI在2%左右波动,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持续稳住物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WEO),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2.8%,较此前预测下调0.1个百分点,并强调全球经济再次处于高度不确定的时刻。黄毅教授分析到,现在,绝大多数经济体及其实体经济部门都承载着巨大的债务,面对通胀、低增长的滞涨(Stagflation)风险,如果货币政策收紧过快,可能造成债务紧缩(Debt- Deflation),并会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货币政策收紧过快,借贷成本、财务成本就会大幅增加。面对大幅突增的利率,企业很可能会减少投资、扩大再生产与雇工。普通个人或将面临裁员风险,因而减少消费。政府的税收因此也会下降,也会减少开支。政府、企业、个人都在减少开支,社会总需求也会下降;再进一步传导到全球市场、资本市场和银行等金融体系的资产负债表上,最终转移到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上,出现商品和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最后造成通货紧缩。过度负债和通货紧缩这两个因素会相互作用、相互增强,从而导致经济衰退甚至引起严重的萧条,也就是债务紧缩、经济滞胀。
对于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黄毅教授认为,IMF此次调降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却仍然维持了对中国今明两年5.2%和4.5%的增速预期不变,说明中国经济重启是拉动全球增长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对地区和世界将产生积极影响。然而目前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两个国家,中美全方位金融博弈日益凸显,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与金融的重大风险点。同时,黄毅教授也指出,2022年7月28日,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正式开通。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的开通,将开启两国资本市场合作的崭新篇章,对拓宽双向跨境投融资渠道,深化中瑞金融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瑞士商会是在华瑞士企业和与瑞士有商业往来的中国企业的交流和信息平台,主要目的是聚集中瑞商业团体的所有成员,以加强两国间的政治与经济联系,促进相互合作,开拓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