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游民发展趋势调研座谈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07-24
2024年7月23日,全球数字游民发展趋势调研座谈会在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成功举办。本次座谈会由学院智库中心主任李清娟博士主持,来自政府部门、研究院所和企业的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全球数字游民这一新兴群体的发展动态。
数字游民(英语:Digital Nomad)是指通过电信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移动办公,以支持生活和旅行的一种生活方式。数字游民概念首次在1997年由前日立公司的CEO牧本次雄出版的同名著作中提出。数字游民最常见的工作类型有网络作家、视频编辑、翻译、咨询顾问、平面设计师、社交媒体人等。
青年研究员张文清代表研究小组介绍了目前数字游民全球发展的趋势。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全球大约有3500万数字游民。无国界数字游民机构“Global DNX”曾预计,到2035年,全球数字游民或采用数字游民生活方式进行远程工作的人将达到10亿人。MBO Partners 发布的 2023年数字游民报告显示,2023年美国的数字游民有1730万人,比2019年的730万人增加了131%。相对比从事传统工作的数字游民,独立工作的游民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数字游民群体偏年轻,大多数数字游民由年轻一代组成:Z 世代(1997-2012) 和千禧一代(1981-1996)。X世代(1965-1980)和婴儿潮一代(1946-1964)数字游民数量也在上升。尽管数字游民有着自由的工作地点和时间,摆脱了传统办公室到束缚,并有机会深入体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风俗,但是依旧会有人身安全,思念家人朋友,孤独感,时差,旅行落地后的住宿、交通等方面的障碍的困扰。
为了吸引数字游民,许多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便利数字游民在本国长期旅居。一些国家提供税收优惠,如爱尔兰、匈牙利等为数字游民提供税收减免政策;一些国家简化签证流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设立专门的数字游民签证;还有一些国家提供工作与生活支持,像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以满足其工作与生活需求。
曾旅居日本的白英华博士分享了日本的经验和做法。目前,越来越多国家相继推出“数字游民签证”,日本于2024年2月公布新制度案,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外国人发放可停留半年的“特定活动”居留资格,以吸纳外国高端人才、扩大国内消费等。日本法务部于2024年4月1日正式施行“数字游民”签证制度。符合资格的人群为与外国公司或组织具有雇佣合同,并在日本从事通信技术工作的外国人。日本移民厅设想的人群是远程工作的 IT/软件开发人员、数字设计师、在线秘书以及管理外国公司的独资经营者。要求条件是年收入1000万日元(约50万人民币)以上,且拥有免签即可进入日本的国家或地区身份。部分国家或地区可能允许配偶和子女陪同,在日本的居留期限为6个月以内。此外,个人还必须加入1000万日元或以上的私人医疗保险,以支付受伤和疾病的治疗费用。此外,日本还成立了在2022年8月成立了数字游民协会(JDNA),每年会举办与数字游民相关的会议研讨、成果发布、教育培训等多种活动,并计划出版《数字游民白皮书》。
作为欧洲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爱沙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官方推出数字游民签证的国家。其“数字游民签证”允许申请者在爱沙尼亚停留长达 12 个月。申请条件包括能够证明有稳定的月收入,且不低于 3504 欧元(约合人民币 27500 元),以及拥有有效的健康保险。爱沙尼亚还为数字游民提供了便捷的数字化服务和良好的基础设施,以支持他们在此高效工作和生活。
数字游民签证制度的推行,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和交流。数字游民能够将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带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为当地的企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一些科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数字游民的到来可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升级。另一方面,数字游民的消费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他们在旅行和生活过程中的住宿、餐饮、娱乐等消费,能够刺激当地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比如,一些热门的数字游民目的地,其旅游相关产业因数字游民的涌入而获得了显著的增长。此外,数字游民的跨国工作模式还促进了国际间的商务合作和文化交流,加强了各国经济的互联互通。
此次座谈会为学术界和业界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参会人员对于上海如何吸引全球数字游民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将持续关注这一前沿领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