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军:发展债券及股票市场让定向资金落到实处

发布时间:2018-08-21     

最近一段时间,“爆雷”成了市场的主题。除了P2P平台之外,债券也是“爆雷”大户。据券商中国统计,今年已有28只债券违约,金额达289.27亿元,其中不乏评级为AAA的债券。债券市场为何频现违约?无法偿还的企业债何去何从?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教授受邀做客第一财经电视《财经头条》节目,深入解读债券违约背后的深层原因,指出真要“解渴”企业债,仍有赖于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


什么引发债券“违约潮”?

钱军教授认为,当前出现的债券“违约潮”与去杠杆效果紧密相连。近年来,国内企业的债务水平提高较快,且其中绝大部分不是长期债,存在展期风险。从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债券违约的次数就与去年全年持平,下半年及明年要到期的债券还有很多,基本上每一个季度就有5000亿信用债(其中主要是企业和公司债)到期。这些都是前几年企业负债增加的结果。


不过,虽然债券违约现象频发,钱军教授对债券市场的未来仍持乐观态度。他指出,今年上半年的债券违约与前两年相比有不同之处。前两年违约的企业,负债很高、经营状况很差,这种企业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也必然会违约,应该被市场淘汰。


但今年违约的企业负债率不低,但并未达到前两年违约企业的负债水平,经营状况还可以,出现违约的重要原因是资金链的问题,因此仍有“抢救”的希望。


钱军教授表示,近几年民企的债务扩张远远大于国企,因此民企仍然会是下一阶段债券违约的焦点。尤其是规模较小的民企,债务扩张积极、债务期限较短,时常面临展期风险,在资金较为紧缩的环境下很容易遇到问题。


7月23日国常会定调“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等,实际上就是要适当释放流动性,以达到“放水解渴”的目的。


房地产行业违约风险到底有多大?

在诸多高负债企业中,房地产公司尤其引人关注。2015-2016年大规模发行公司债的房地产企业将会在今年下半年步入还债高峰期,到期偿还债务高达2542亿元,万科、碧桂园等大型企业负债率都在80%以上。不少投资者对此忧心忡忡。


钱军教授表示,房地产行业存在着规模大、投入大、负债率高的特点,是需要去杠杆的重点行业。房地产企业在遇到周期性压力时,通常会采取卖资产或债转股进行应对。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房地产行业并不会出现系统性的风险,一方面大型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水平尚可,另一方面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仍然大有可为。但中小企业和现金流管理不善的企业存在较大风险。


“解渴”政策如何“解渴”?

尽管债券违约的阴云依然存在,但市场天空已隐约可见阳光的照耀。央行近日窗口指导银行,将额外给予中期借贷便利(MLF)资金,用于支持贷款投放和信用债投资。国务院更是力挺在建项目融资,加速启动1.35万亿专项债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一时间,基建板块涌现涨停潮,市场信心也有所反弹。


钱军教授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解渴”政策到来的及时,但这种“解渴”不是漫无目的地“大放水”。经营不善的企业不该“救”,现有项目和未来项目折现的现金流价值高于清仓价值的企业应该“救”。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蔓延性,所以适当释放流动性帮助优质企业度过压力期,等于是切断了风险扩张的通路,对稳定市场、防止债券违约扩散意义重大。实际上,资金的一“紧”一“松”恰恰是淘汰了某些不适应市场的企业。但要想让定向资金落到实处,仍有赖于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