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专题一】张纯信:稳定币或重塑全球支付格局,中国破局需“离岸储备+支付巨头”双引擎丨灼见

发布时间:2025-06-27     

稳定币兴起:监管重塑与技术革新双轮驱动

 

张纯信教授指出,稳定币的兴起源于两大关键驱动力,“真实世界资产RWA锚定通证的成熟,让资产上链有了稳定基础;而FTX交易所暴雷和Terra算法稳定币崩盘,则迫使全球监管出手规范市场。”他解释,早期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因剧烈波动无法承担货币职能,而以房地产租金等现金流为锚的RWA通证成为“新型债务工具”。当这类技术延伸至法币锚定领域时,算法稳定币的信任危机(如Terra崩盘,蒸发数十亿美元)却成为转折点——美国、中国香港等地迅速立法(部分已生效),要求稳定币必须拥有足额抵押法币,并排斥/禁止“算法稳定币”这种称谓,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合规化。

 

技术内核:区块链重构支付效率与信任机制

 

张纯信教授剖析了稳定币的颠覆性优势,“传统跨境支付如SWIFT到账需要数日,有手续费成本,过程中还具有不确定性;而稳定币结算仅需毫秒、成本近乎为零。更关键的是,用户资金直达钱包,彻底规避硅谷银行式的中介风险。”

他对比指出,区块链的透明验证、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使稳定币兼具“稳定性”与“流动性”。尤其在全球贸易场景中,稳定币可破解“货款延迟导致供应链停滞”的痛点,也规避了汇率波动的风险,成为数字时代的硬通货。

 

中国破局:技术储备与制度创新双重博弈

 

美国推出稳定币的“野心”有目共睹,面对美元稳定币的扩张,张纯信教授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中国拥有全球大部分的区块链专利,支付宝、微信的二维码网络覆盖数十亿商户。”技术层面没有障碍。

同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具备离岸人民币储备能力,因此,中国破局更重要的是“心态”上的突破。“能否接受‘离岸人民币锁定法币’模式?比如工行香港分行持有人民币储备,以其为‘锚’发行仅用于跨境交易的稳定币——资金不出境,但效用全球化。”他认为,综合风险考虑,应当先有监管,后有行动。可以先打开小切口,比如选择中国澳门(连接葡语国家)、海南自贸区作为试点地区,从小规模贸易起步。“第三方支付平台若整合人民币稳定币支付,一夜即可激活全球5000万商户,这是其他任何国家不可能撬动的杠杆。”

 

普惠变革:碎片化投资与全球配置双轨并行

 

既然稳定币具备如此显著的便捷与通用的特性,那么在普通大众的个人资产配置版图中,是否也应为其预留一席之地?对此,张纯信教授提出,“一个硬件钱包可存储全部数字资产:稳定币、不动产碎片化代币、黄金代币。更关键的是,无论是购买哪个国家的房产,还是投资黄金、股票、债券,亦或是支付留学学费,都可以像话费充值一样简单——链上碎片化投资消灭了传统金融的门槛与延时。”

他强调,稳定币本身并非投资品,而是“价值稳定的高速公路”,其意义在于让普通人以近乎零成本地接入全球金融市场,推动传统机构改革。

最后,在美元稳定币加速扩张的背景下,张纯信教授呼吁中国以技术实力与支付生态为支点,通过监管创新试点打开人民币国际化新路径。“当跨境支付成本归零、个人全球投资触手可及时,金融权力的游戏规则已被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