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回顾

周亦凡:识破消费主义陷阱,拒绝做消费主义的奴隶

发布时间:2023-05-22


2023年5月19日,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周亦凡走进“复旦金融公益课”,为大家带来《新穷人是如何被造就的:消费背后的金融逻辑》主题课程,从消费的意识、知识、判断、技能四个维度由浅入深展开论述,并为广大消费者如何理性消费、科学消费以及掌握记账等实践技能,给出专业建议和指导。


课程伊始,周亦凡教授从消费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切入,他提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每个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对于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这五个层次对应了不同的消费层次,我们的消费水平、富裕程度也随着需求层次不断提升而提升,消费是刺激着我们不断奋斗的原因。为了实现所谓的消费层次,我们作为劳动者更加努力地工作,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这样社会就会不断前进,生产力也就不断地发展。而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消费促进货币流通,商品流通,增加就业岗位,刺激经济增长,对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大作用。因此,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国家的“扩大内需”政策就是鼓励消费与投资,刺激消费,使商品能及时销售,实现社会的再生产。


同时,周亦凡教授指出,我们不仅需要通过消费给自己、家庭带来幸福感,还需要兼顾长远的眼光,为家庭未来发展考虑。因此,我们要构建合理的家庭消费结构,做到可持续性消费。消费结构按照消费满足居民生活消费的层次分为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生存型消费是补偿劳动者必要劳动消耗所必需的消费,这类消费占收入的20%左右是比较合理的范围;发展型消费是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消费,最典型的就是教育消费和健康消费,这类消费占收入的10%左右是比较合理的范围;享受型消费是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满足人们享乐所需要的消费,这类消费占收入的15%左右是比较合理的范围。但必须得明确的是,享受型消费与“享乐主义”不是一回事。“享乐主义者”过分沉溺于享乐,而享受型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感受,是健康的消费行为。


如何才做到科学消费、安心消费?周亦凡教授认为,当前,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非理性消费”行为,其中包括“攀比型消费”、“炫耀型消费”、“冲动型消费”和“从众型消费”。要想克服“非理性消费”:首先,要学会控制个人消费欲望,培养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将产品进行分类,确保满足“需要的消费”,如制定相应的食品清单、家居清单、服装清单等;尽量减少“想要的消费”,如少吃零食、少买奢侈品、少看电影等等;逐步增加“必要的消费”,将消费与个人爱好和健康生活结合起来,达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满足。其次,我们要根据收入进行消费,无收入不提前消费,量力而为。此外,我们还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识破当前各类消费主义的陷阱和套路。“计划报废”、“补偿心理”、“贩卖焦虑”、“优惠诱导”、“预告套路”是商家常用的消费伎俩,我们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当我们看到广告、促销还有控制不住自己的购物欲望的时候,多思考商业背后的逻辑,只有识别出了商家的套路,我们才能成功地反套路。同时,我们要意识到自我认同,不应该来源于消费,我们也不应该被消费的商品来定义。消费之前多想想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不要被那些包装过的消费主义骗局所影响,拒绝做消费主义的奴隶。最后,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来帮助控制非理性消费需求,比如利用记账软件,记录每一笔生活开支;另一方面,在使用花呗等产品的时候利用好一些好用的功能,比如说花呗的“理性账单助手”,能够更轻松直观地管理消费。


“复旦金融公益课”是由复旦大学、蚂蚁集团联合出品,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蚂蚁金融教育基地联合研发推出的全新金融普惠线上课程。课程聚焦“让你受用终身的金融知识”主题,旨在推动金融知识普及,提升国民金融素养,优化家庭财富水平,最终促进国家普惠金融和国民金融健康的高质量发展。敬请关注微信视频号“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和微信小程序“复旦金融线上教育”,观看课程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