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市2周年】《以科创板为标:潜力科创企业评级方案》重磅发布,积极探索中国潜力科创企业上市之路(二)

发布时间:2021-07-22     


在科创板开市2周年之际,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迈入全新历史阶段,科创板支持硬科技的示范效应持续显现。2021年7月18日,由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主办的“2021中国科创企业上市之路”主题论坛成功举办,来自政府机构、高校智库、科创企业、产业园区、新闻媒体的嘉宾聚集一堂,深度探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两年来取得的成果经验,积极探索中国潜力科创企业的上市之路。

论坛上,华泰联合证券上海部联席负责人李永伟先生,上海能链众合科技有限公司(能链科技)创始人兼CEO林乐先生,资深互联网营销专家、原中华网CEO、原百合网COO徐元杰先生等嘉宾在圆桌对话环节,以“科创板助力中国科技发展——注册制改革下的资本市场新生态”为议题开展激烈讨论。学院科研副院长高华声教授担任圆桌对话主持人。


李永伟先生表示IPO由审核制变成注册制,对券商业务带来了三大重要转变。第一,科创板在试点注册制这一制度供给侧改革,对一些没有盈利的优质企业或红筹架构的企业放宽了上市标准,券商投行等金融机构的潜在客户范围也相应拓宽了。第二,在具体上市过程中,相较实质性审核的核准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对具体上市审核的条条框框容忍度都有所提升。第三,科创板市盈率相较于主板会更高,由于券商跟投制度,促使券商现在关注的不仅是一家企业能否上市,而是这个企业有没有核心技术,有没有长久的发展前景。


林乐先生认为,科创企业的角色是价值的生产者和制造者,而投行或者金融机构的角色是价值的挖掘者和发现者。但是,在价值的制造和价值的挖掘之间,其实存在对价值的认知鸿沟。从资本市场角度,企业有一套财务的语言,一套顺应上市标准的语言;而从科技创新角度,科技企业有又一套创造产业的语言。产业的语言和资本的语言都是通过财务报表的方式,实现资本化的统一,但是每张财务报表的背后隐藏的产业发展逻辑大不相同。希望投行或者金融机构发挥充分的桥梁作用,帮助企业越过价值制造和价值挖掘之间的认知鸿沟。


徐元杰先生则是从互联网营销的角度生动地分析了如何将优质科创企业成功匹配给资本市场。他表示,投资机构看企业会看很多方面,既有理性调研也有感性认知,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三点:一是赛道,这往往是投资人中看重的部分;二是公司,投资看重的不止是公司营业额和利润,更是公司的前景预期;三是独特性,一个企业业务壁垒是否足够强大,赛道中排名是否足够靠前,以及发展速度是否足够惊艳,都将决定资本市场对其价值的判断。


高华声教授在对圆桌对话环节总结时表示,未来无论对于资本市场还是产业市场,充分竞争都是一件好事。即使注册制全面推广,资本市场各个板块之间还是会有区别定位的,在板块端,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之间会有差异性的发展,制度虽一样,但是各自的属性和偏好不一样;在企业端,每家企业也会倾向选择适合自身的板块上市。注册制全面推进将进一步助力资本市场改革深化。


在本次论坛上,学院执行院长钱军教授领衔的《以科创板为标:潜力科创企业评级方案》首次重磅发布。方案基于公司金融、资本市场、公司治理等相关领域的分析框架,同时结合中国资本市场以及注册制改革的特点,通过严谨的统计和计量分析,筛选和发掘具有潜力的科创企业,并全面评估这些潜力科创企业相比科创板已上市科创企业的差距,进而为这些潜力企业的后续发展和实力提升提供一个相对全面的评估结果和改进方向。

对此,林乐先生对于这份评级方案给予高度肯定,方案的评估体系非常专业、独到,能够给拟上市的科创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正确的指引,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帮助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徐元杰先生则认为,这份评级方案对整个资本市场改革,尤其是试点注册制改革有着非常重要且积极的意义,可以帮助市场积累和沉淀一批有实力、有上市意愿的成长型科创企业。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北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都战平先生表示,评级方案可以有效梳理产业园区内企业的发展现状,很大程度上帮助园区政府更好地服务区内企业,特别是为区内有意向上市的企业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上市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