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爱与未来】EMF国际学生的职业生涯探索之旅

发布时间:2021-08-27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简称“复旦泛海国金”)不仅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国同学,也不断吸引着背景多元的国际学生们。在首届精英金融专业硕士(EMF)项目的毕业生中,国际生同学们的就业,无论在海外还是国内,都书写着同样的精彩,焕发着绚丽多彩的光芒;疫情影响之下,学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更加积极而及时地调整就业地点和方向,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经过复旦泛海国金两年的学习,毕业临近之时,同学们全部都收获到了自己满意的offer。

本期【逐梦·爱与未来】系列国际学生特辑将带大家走进EMF2021届(首届)国际毕业生周舒琪和郭智城同学,了解他们在复旦泛海国金的成长故事。


周舒琪

复旦泛海国金EMF2021届国际毕业生



本科学校:多伦多大学

国籍:加拿大

毕业去向:中信证券


在复旦泛海国金学习和生活的两年时光转瞬即逝。意外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使EMF2021届的同学们不仅仅体验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也经历了线上学习课程和线上考试。作为一名海外留学生,我在疫情期间能够顺利毕业并且求职成功,我觉得三分之一源于努力,三分之一要归功于好运气,另外三分之一则来自于EMF项目组的陪伴和付出。

在加拿大生活八年后,因为有些厌倦了“好山好水好无聊”的生活,我毅然选择回国发展,而加入复旦泛海国金是我最正确的选择之一。我认为攻读金融类专业硕士时,除了巩固相关专业知识,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除了经济、公司金融、财报、固收、衍生品等必修课程,复旦泛海国金安排了丰富的实践类课程和活动,包括LIVE Projects、Overseas Module、以及形式多样的职业发展类活动。其中LIVE 课程让我受益匪浅,导师们都是金融各领域的行业精英,不但在带领我们做课题时非常专业负责,课后也愿意常常与我们探讨各细分领域的热点议题和趣闻。和导师们的交流逐渐激发了我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动力,向往着日后能和优秀的导师们在同一行业内并肩作战。



在明确自己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职业发展中心的范英老师可谓是我的“明灯”。在第一次走进职业发展中心咨询室时,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金融小白”。经过几次交谈后,结合范英老师对我的个人特质剖析和行业发展方面的建议,我很快便确定了自己的求职目标——“股票销售交易部。现在看来,坚定且具体的求职目标,一定是拿到理想Offer的关键一步。另外,学院学术副院长张纯信教授的一句鼓励“You can handle any job”,也让我更加勇于释放自己的闪光点,追逐自己的目标。

然而,我的求职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疫情肆虐的2020年,当时我身处加拿大无法回国,连是否能准时毕业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此要感谢班主任Celine老师,细心地为身在海外的同学们准备材料,克服时差联络各地的同学。2020年7月,中国国内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大多数同学们的暑期实习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起来,而我之前准备的暑期实习面试却因无法回国而泡汤,倍感焦虑。此时,范英老师鼓励我积极参与远程实习,为之后的求职路打下夯实基础。

后来,在校招过程中,国际生应聘不是很容易。身边的人不断告诉我中资头部券商鲜有招聘国际应届生,事实证明以往的留学生也多数进入了外资公司。而范英老师不厌其烦地帮我联络各公司的HR以确认招聘中的国籍要求问题,并一直鼓励我:“只要足够优秀,在求职中,国籍不会成为很大的障碍。”我能坚定并成功地走完在中国的校招历程,离不开职业发展中心的帮助。

在复旦泛海国金的两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Diligence, Responsibility, Open-mindedness”的EMF项目目标。能够最后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背后离不开整个项目团队的支持。2019年夏天,感恩遇见。未来的路,我们戮力同心,砥砺前行!



作为一名复旦泛海国金EMF项目的国际学生,我或许是为数不多的从一开始就确定要在中国发展的学生之一。从中国飞速发展的金融行业,到迷人又亲切的文化,我在加入复旦泛海国金之初便知道自己希望留在国内发展。不出意外,我在求职的路上遇到了不少瓶颈,例如办理应届国际生工作签证和许可,部分公司不提供适合国际生的职位等因素,给我带来一个又一个挑战。作为EMF项目的第一届毕业生,本就努力“摸着石头过河”的我们偏偏又碰上了疫情这只黑天鹅,许多原先看似合理的安排都被突然打乱了,这给当时的我也带来了不少心理压力和焦虑感。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学院学术副院长张纯信教授、职业发展中心主管范英老师、以及其他EMF项目组的老师们都向我伸出援手,鼓励我去拥抱未知的环境和挑战,从而一步步帮助我让我找到了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节奏。

另一方面,在复旦泛海国金求学时所养成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为我如今的工作奠定了极佳的实践基础。作为一个本科也就读于金融系的学生,本以为在硕士阶段的学习相比同学们会稍加轻松,然而,加入EMF项目之后,一个接一个高要求的课程和身边“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的同学们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老本不好吃”——保持好奇、保持学习才是成长的驱动力。

要说我在EMF的体验,大概可以用我的一个心境来描述。每每在聊天的过程中,总有人会问起 “Hey,你们EMF是几年的项目呀,感觉如何?你是什么时候入学,什么时候毕业的呢?” 面对这些问题的我总会愣住几秒钟。复旦泛海国金EMF在我的脑海中好像从未被定义为一个时间界限清晰、循规蹈矩的常规硕士项目,而是一张张生动的面孔、与个性鲜明的良师和益友共度的记忆片段、一个由共荣感和连接感构建起来的温暖整体。



在这里,我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在毕业之后分享我与EMF项目一同走过的经历与感受,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与我一样幸运地在复旦泛海国金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