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业界导师俞强华破解“科技金融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关键驱动力

发布时间:2019-08-13     


科技金融是科技、金融、商业模式三大引擎的落地“锚点”和“插接点”,能够让大量先进的科技工具、金融机制、生态模式为产业所用、降低成本。

2019年7月31日,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业界导师、维金创始人&CEO俞强华在复旦泛海国金Techfin主题论坛上做了题为“科技金融如何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的精彩分享,以下为整理的干货内容:
新经济背景下正在发生的剧烈变化


随着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实践走向巅峰,历史却总是惊人的相似:高风险与大机遇共存。与其抱怨时代变迁,不如拥抱变化。

那么,当今社会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过去很多服务场景——包括金融服务都是在线下完成,现在,越来越高频次地选择在新的社交媒体、虚拟交易场景中享受各种商业服务成为一种趋势。与过去的规模经济不同,随着大众从贫乏经济走向富饶经济,同样的商品如果没有好的用户体验、好的增值服务,就会被更多做得好的商品所淹没。因为过去影响购买的关键因素是价格,而今,大家更希望得到符合冲动消费需求的产品,无论是金融还是实体产业都必须考虑面对新的环境下受众所发生的变化。
很多创新的事物是从无到有的,已经没有办法靠简单的引进来解决实际问题,面对没有前人走过的路,你要能对抗所有走过的坑,谁付出的代价成本更少,谁才有可能成功。
这时候参透新经济环境下的这些变化至关重要。过去很多企业不需要变化,一个品牌建立起来可以维持很长时间,但在今天这个时代不可能了。触达用户的通道、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没有一个企业能够控制这么多不同类型的人群。企业想追求变化一定要有野心,保持真正的饥渴感才行。要更了解新的用户群体,同时运营效率要更高,成本要更少,风险要可控,但这一切仅凭企业本身又很难做到。
促进企业加速发展的三个引擎

我们需要一些力量来面对这些挑战。我主要介绍三个促进企业加速发展的关键因素——金融引擎,科技引擎和商业模式引擎。

怎么理解金融引擎?我觉得金融的本质从来没变过,它在战略上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去配置资源,战术上是经营信用和风险。在新的环境下,用户已经开始需要在交易场景中得到所有的金融服务,而提供这些服务的产品本身也要足够简单。另外一个角度讲,企业不仅仅要自己融资顺利,还要让所有消费者、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和服务商在需要的时候都能得到金融服务加的杠杆,这样才能在所有人的推动下加快经营。
科技引擎也是一样,技术和科学理论都已经取得了飞速发展,递弱代偿这些社会新发展理论证明了,社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个体。单个企业越强越能够成功,但人类的发展本质是社会性、组织性协调的复杂产物,企业借助科技引擎得到发展也是这个道理,要有新的跨界方式,而不是个体力量的作用。我觉得未来很多产业都应该结合金融工具、金融引擎,跨学科、跨界融合,从而达到实践当中真正的高效。
有关商业模式,已经从过去的单点竞争到整个品牌规模、牌照、许可权资源的竞争,如今变成了对资源的效率本身的竞争。在新的产业中大家常常发现,很多竞争者都是降维打击的野蛮人,甚至来自产业外,他们不会珍惜你在产业当中积累的逻辑,这个时候只把产品做好是不够的,而是要真正去了解用户需求,接下来是用很低的成本真正做到把所有的技术穿透。
今天我们看到像腾讯这样的公司,营销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但虽然大街上任何一个门店都可以微信收款,然而收银进来后这些钱怎么管、怎么投资和采购还没有跟上;在阿里的生态链里,则做到了投资消费一体化,不产生购买的时候还可以积攒和理财。而今天社会上的很多企业,经营中的资金流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还是割裂的。企业端所有交易、投资跟消费一体化背后的,整个账户和账务运营核算的管理,距离数字化程度相对完善还有很远的距离,而这些金融业务背后的核算和监管都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十年前,我开始做数字经济领域的时候,发现交易笔数多起来后,会计出纳整个核算全都是问题。而我们当年做到哪怕是一笔交易只有1分钱,1秒钟发生1万次,也要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为现在的会计准则是权责发生制而不是现金收付制,企业对用户交付了什么价值,根据这些业务价值凭证才能形成收入凭证,否则银行里有再多的钱,不能清晰来源一样可能是别人错打给你的。
那就要求商业中后台所有的东西是24×7的,你应该有无数的收银员不知疲倦地工作,你应该有无数的会计出纳投融资的人工作。而所谓商业中后台的基础设施,就是去搞定营销与收银之后资金形成的一系列工作,从另外一端去打通整个金融端。
科技金融是产业发展驱动力落地的最佳实践
提到金融端,金融场景中很常见信用错配、期限错配、规模错配的问题。事实上,这些错配在新经济环境下会发生完全不同的改变。
在农耕时代,土地就是主要资产;后来在土地上形成了厂房房产,钱转化成了设备,设备制造出产品去销售,形成了工业时代。但在新的时代里,我们应该思考,BAT的“厂房”和“资本”又是什么?这些生态企业又是怎么解决错配的问题?现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还远远不够。
在理想状态下,当消费和投资一体化形成后,收款后没有产生消费的时候,资金应该马上进入理财,如果推出一个金融产品还要让用户去猜去判断,这是非常不靠谱的。所以我觉得应该去做营销结算一体化的产品,这方面现在也差得很远。
保险和券商也是一样,都需要新的金融机制去解决这些问题。我提出过“运营会计”的理念,与过去财务会计不同的是,前者核算过程,而后者只核算结果。但今天经济环境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核算企业自己,你更要核算消费者和产业链,进而为生态圈赋能。这时候,科技金融就成为科技、金融、商业模式三大引擎的落地“锚点”和“插接点”,能够让大量先进的科技工具、金融机制、生态模式为产业所用、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