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魏尚进教授获颁2019年当代经济学奖 卓越贡献成就全球高引用率文章最多的华裔经济学家

发布时间:2020-12-09     

第二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暨当代经济学奖颁奖盛典于12月5日晚在深圳隆重举行。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魏尚进与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新结构经济学学院院长林毅夫共同荣获2019年第四届当代经济学奖。


“当代经济学奖”由当代经济学基金会设立评审,针对在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华人学者,鼓励理论创新,繁荣经济学科,为人类经济思想发展作出贡献。“当代经济学奖”提名人由基金会学术顾问、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特邀海外著名学术期刊主编、特邀国内著名学术期刊主编组成。


魏尚进教授身处美国,由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马畅代为领奖


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副理事长韦森教授在宣布奖项时指出,魏尚进教授的理论研究和贡献涉及多个领域,具体包括经济发展,国际金融和汇率,国际贸易,腐败与制度经济学等问题,是国际上高引用率文章最多的华裔经济学家。魏尚进教授发布在《政治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上的文章《竞争性储蓄:来自中国失衡的性别比和储蓄率的证据》,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竞争性储蓄的概念;其《从贸易增加值的角度去探究出口数据的重复计算问题》一文,提出将对外贸易分解为本国增加值、他国增加值、本国折回增加值与重复计算四项之和的方法论,为全球产业链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广为采用的工具;其关于腐败研究的文章,开创了文献里系统度量腐败对跨境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影响的研究方向。


魏尚进教授在线发表获奖演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魏尚进教授通过线上发表获奖演讲,他首先感谢当代经济学基金会评审委员会和自己的老师、研究合作者、同事、学生与家人对自己工作的认可与支持,并向其他获奖经济学家表示由衷的祝贺。魏尚进教授表示,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的宗旨是鼓励理论创新,繁荣经济学科,这项工作意义非凡,在中国这片发展势头突飞猛进的土地上,问题与挑战层出不穷,经济学研究尤其重要。对于颁奖词中提及的三项重要学术贡献——竞争性储蓄动机理论与实证的研究、国际贸易额中如何结合全球产业链的特征进行增加值的分解工作、及关于公共治理与国际金融的关系,魏尚进教授结合实例深度分析这三项研究工作的起步、发展与展望。最后,魏尚进教授对年轻经济学者寄托殷切期望,并建议年轻经济学者在甄选研究课题时,与其考虑学术期刊编辑的喜好,更为关键的是思考研究课题本身的重要性。只要文章聚焦重要的问题,通过认真写作与发表,必将获得关注、阅读、效仿与应用。


在颁奖盛典上,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纷纷对魏尚进教授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首届当代经济学奖获奖者许成钢教授在祝词中表示,魏尚进教授研究领域广泛,学术成果多产,在对全球经济、金融重大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巨大贡献。哈佛大学资本形成与增长学教授、比尔·克林顿政府时期总统经济顾问杰弗里·弗兰克尔对魏尚进教授的贡献提出了高度赞扬,他表示,以在所有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总数来衡量,魏尚进教授取得了一流的学术成就——数以千次的引用,并且他的每一项研究都呈现出引人入胜的新发现。哈佛大学经济学及公共政策学教授、2001-2003年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格夫认为,魏尚进教授富有不同凡响的创造力,他第一个将引力模式引入宏观经济学,其关于腐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获此殊荣实至名归。


教授介绍


魏尚进教授现任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同时担任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中国经济研究组创始主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级研究员。曾任亚洲开发银行(ADB)首位华人首席经济学家、经济研究与区域合作局局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主管,世界银行(WB)顾问等职务,以及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助理教授与副教授,更是哈佛大学全球第一位出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学方向常任轨正式教师。全球知名经济学研究数据库RePEc\IDEAS全球华人经济学家排名第一、亚洲经济学家排名第一。同时,魏尚进教授还担任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 Money等学术期刊的共同主编或副主编、The China Economic Review的顾问编委和《复旦金融评论》的主编。


魏尚进教授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进程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由魏尚进教授共同组织启动并担任美方联系人的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年会已经举办23年;由魏尚进教授共同组织的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国际经济研讨会也已举办多届;由魏尚进教授创办的复旦大学“上海国际金融论坛”也已经成功举办三届。此外,魏尚进教授还培养了一大批从事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青年学子,希望用国际化的视野深入研究中国本土化问题,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提供扎实的研究基础。


魏尚进教授从事学术研究三十余载,学术工作涉猎广泛,包括中国经济问题,国际金融及汇率问题,国际贸易问题,腐败与制度问题等等,形成了开放的,国际化的,市场化的,制度性的学术思想。魏尚进教授多篇学术文章为国际高引用率文章。截至2020年8月初,魏教授文章的总体Google Scholar引用率为47654,其中自2015年来的引用率为17572,有42篇论文的引用率超过400,12篇超过800, 4篇超过1500。根据Google的引用数据,魏尚进教授在自己研究领域的排名都在世界前列:在中国经济问题领域,他的引用率在全球经济学家排名第二,在国际贸易领域排名第三,在国际金融领域排名第五,在经济发展领域排名第八。全球知名经济学研究数据库RePEc(Research Papers in Economics)自2008年起历年发布的全球经济学家排名显示,魏尚进教授位居全球华人经济学家首位。


本文拟分为两个部分阐述魏尚进教授的学术贡献:第一部分详细介绍魏尚进教授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工作,第二部分概况性地综述魏尚教授进其他方面的学术贡献。


PART 1

1、竞争性储蓄理论

魏尚进教授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创新工作是他发表于《政治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的文章,“竞争性储蓄:来自中国失衡的性别比和储蓄率的证据”(合作者:张晓波)。在该文章中,魏尚进教授首次引进了“竞争性储蓄”的概念,并在之后的一系列论文里将此概念用于分析房价、汇率、经常账户、企业创新等多个问题。


具体来说,魏尚进教授首先观察到中国性别失衡与储蓄率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居民储蓄率一直在上升,现在几乎是世界最高水平。由高储蓄、低消费所导致的国内经济失衡,已引发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可是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比如永久收入理论、预警储蓄动机、金融发展欠缺等很难解释这个现象。按不同年龄段来计算的中国家庭储蓄率呈现U型,与永久收入假说的预测正好相反。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政府已经在社保和农村医疗保险方面大大增加了投入,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所面临的养老和健康风险应该下降了。可是与预警储蓄理论预测的相反,中国家庭储蓄率仍然持续上升。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金融市场从无到有也在逐步完善,所以很难将中国不断攀升的储蓄率归结为金融市场不完善。


为了解释中国的储蓄之谜,魏尚进教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竞争性储蓄理论。和以前的理论最大的不同之处,这个理论考虑了人们在社会中的相对地位。传宗接代是人类存在的重要动机之一。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地位高的男人找到配偶的概率要大于地位低的男人,所以人们会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在现代社会,财富是显示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随着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衡,有男孩的家庭在婚姻市场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男孩的家庭不得不依靠更多的储蓄来增加他在婚恋市场中的议价能力。这样就导致全社会的竞争性储蓄,推高储蓄率。魏尚进教授用中国家庭层面的证据验证了上述理论,他发现竞争性储蓄动机可解释1990年至2007年中国家庭储蓄率实际增长的一半。


人们在婚姻市场上的竞争也会影响到经济的其它方面,魏尚进教授在发表在《发展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的一篇文章中(合作者:张晓波与刘胤),讨论了婚姻市场竞争对房价的影响。魏尚进教授提出,房子除了作为消费品和投资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属性,即能显示房主身份和社会地位。他用这个框架分析,为什么中国的住房拥有率以及房价远远高于其它国家。在中国的婚姻市场上,由于男多女少,女方的议价能力增加。在其它条件相等情况下,女方愿意嫁给有更多的财富的丈夫。面临激烈的竞争,男方会竭尽全力去购买一个超过其消费(和金融投资)需求的更大、更昂贵的房子。通过微观数据分析,魏尚进教授发现这种竞争导致房价的非理性的上涨,解释了2003-2009间中国城市房价上涨的30-48%。


为了存钱买房子娶媳妇,有男孩的家庭首先得挣钱。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男子来说,如果不去冒险,经济地位很难提高,也就很难找到老婆。在一篇NBER工作论文中,利用大陆地区层面和家庭层面的数据,魏尚进教授发现在男孩多女孩少的地区,有男孩的家庭更容易去从事危险性的工作、也更倾向去外地打工以及创办企业。这种企业家冒险精神对推动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作用。魏尚进教授估算,性别比的上升每年给GDP增长贡献两个百分点。


一个国家的经常账户盈余是这个国家储蓄与投资的差额,因此家庭储蓄率的上升会导致经常账户盈余的增加。魏尚进教授从理论和实证证明了性别比是决定经常账户盈余的一个重要因素:性别比例越失衡的国家,经常账户盈余越高。而在以前的文献中,人口的性别结构从来没有被考虑为影响经常账户盈余的一个因素。与此同时,因为经常账户盈余会带来本币汇率的升值,魏尚进教授又进一步证明了性别比与汇率的关系。


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不仅仅在中国,在很多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存在,比如新加坡、印度、越南、韩国、中国台湾等。在发表于《国际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一篇文章中(合作者:杜清远),魏尚进教授利用1990-2010的跨国数据验证了,一个国家的储蓄率和10-24岁人群的男女比例高度相关。


魏尚进教授的竞争性储蓄理论和相关的实证研究不但从微观层面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人行为基础,而且研究了其对宏观经济中若干问题的重要影响,例如储蓄率、房地产、汇率、企业家精神等。魏尚进教授的这一系列论文在Google Scholar上被引用次数近千次。除了学术方面的贡献,该研究也兼具重要的社会和政策意义,其主要研究成果被中国人民银行和美联储等权威机关引用,而且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2、关于腐败和逃税

1999—2000年间,魏尚进教授曾经担任世界银行反腐败政策与研究顾问,这与他在关于腐败研究的突出成就非常相关。魏尚进教授发表在《经济与统计评论》(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上的关于腐败对跨国直接投资影响的文章引用次数达3115,是他引用率最高的文章。此文开创了文献里系统度量腐败对跨境资本流动影响的研究方向。魏尚进教授认为,政府腐败与向企业增税所带来的后果类似。他以腐败对FDI的影响作为例子:如果腐败程度从跟新加坡类似的比较低的程度增加到跟墨西哥类似的比较高的程度的话,对减少FDI流入的效果跟对跨国公司增加21%的税率类似。与增税相比,腐败更坏的一面在于其不确定性:对于国际投资者而言,他们不知道当地腐败官员每次向他们索取多少。这样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减少了国际投资者对当地的投资。魏尚进教授认为,如果把腐败类比为增税,那么反腐就是给企业减税降负的过程。


在关于逃税行为的研究中,魏尚进教授最有影响力的是发表在《政治经济学杂志》的另外一篇文章:“税率与逃税:来自中国‘消失的进口’的证据”(合作者:Raymond Fisman)。在该文中,魏尚进教授对比了内地公司从香港进口的数据与香港出口的数据。如果没有逃税的话,这两个数据应该一致。但研究表明,内地的进口数据显著低于香港的出口数据,导致“消失的进口”问题。这说明,进口公司会通过低报进口,或者,故意把高税率的商品品类错报为低税率的商品品类的方法来逃税。这种逃税行为更多地存在于那些税率较高的商品品类中。而且,逃税还跟税率的变动正相关:当税率提高1%时,进口公司会增加3%的逃税行为。魏尚进教授的这个发现有很重要的政策含义:中国如果继续提高税率的话,由于逃税的增加,政府没办法扩大总税收。这说明中国已经处于“拉弗曲线”的尾端:税率的增加反而会减少总税收。魏尚进教授开创的这个方法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被多位学者模仿,用以研究包括亚洲、东欧、南亚、拉美等地的逃税问题。


3、关于国际贸易的计算及贸易自由化问题

魏尚进教授最杰出的工作还体现在他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的两篇文章:“从贸易增加值的角度去探究出口数据的重复计算问题”和“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制度变革:来自中国出口商的证据”( 合作者分别是:Robert Koopman, 王直、Amit Khandelwal, Peter Schott)。


在第一篇文章中,魏尚进教授探讨了中间品贸易在全球贸易中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所带来的出口数据重复计算问题。例如,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包含了大部分中国台湾,东盟,韩国等对美国的出口:中国从这些地方进口零部件和中间品,完成组装后出口美国。从贸易总量来看,这些零部件既算作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也被含在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最终品里面,导致重复计算的问题。魏尚进教授提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把国际贸易额分解成来自不同来源的增加值,这不仅解决了各个国家出口数据中重复计算的问题,而且为产业链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框架。此方法论被广泛引用,该论文及其之前的工作论文共被引用1367次。在之后一系列相关的工作中,魏尚进教授又把此方法论推广到分解双边、部门层面的微观贸易数据中,改进了对一个国家或行业在跨国产业链的上下游度、参与度等特性的测算。这一系列论文属于奠基性的研究,为研究产业链的实证文献提供了许多严谨的数据基础。


魏尚进教授的第二篇文章观察到,中国结构性改革所带来的资源配置的改善可能远超人们的预期。此文研究了2005年1月1日终止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给中国出口行业的效率提升带来的影响。随着发达国家取消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配额,中国政府也随之取消对这部分出口配额在国内的分配。魏尚进教授指出,这项改革纠正了两个方面的扭曲:第一,发达国家的出口配额扭曲市场配置;第二,中国对这部分配额的国内分配也不是按照企业的生产率高低分配的,往往生产率较低的国有企业分到更多的出口配额。从魏尚进教授的计算来看,后者所导致的资源错配更加严重。对这两种资源错配的纠正,使本来大量出口的国企退出市场,更有效率的民企随之进入市场,大大促进了中国纺织品出口行业的生产率。具体来说,配额取消后,新进入市场企业的产品价格比已有企业的产品价格低21%,而且,原来占据最高配额的企业(国有企业)在配额取消后,市场份额下降最多。这篇文章的重要性在于,魏尚进教授结合了贸易和宏观两大文献:从贸易的角度来说,配额的取消确实有好处,但是好处不是很大;但是,从宏观方面来说,国企没法继续靠配额制度占据市场份额,对资源配置的改善非常大。


PART 2

1、中国经济问题

魏尚进教授是最接中国地气的世界级经济学家之一。他擅长用中国丰富的数据和独特的制度环境来研究世界前沿的问题,推进国内外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理解,在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的同时,为国际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提供借鉴。魏尚进教授在美国经济研究局(NBER)“中国经济研究部”担任主任,并长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中国经济”这门课。“中国”两个字是魏尚进教授研究工作中最重要的标签。


魏尚进教授亲眼见证并以严谨的实证数据记录中国的点滴变化,21世纪初期的文章指出诸多中国制度上的不完善。通过详细计算中国资本管制的成本,魏尚进教授发现,中国早期对国际贸易付款的限制以及对外汇交易的管制都显著提高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降低了贸易量。在评估2005年中国第一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文章中,他指出,在短期内,汇改所带来的汇率制度灵活性有限。在对国有银行的贷款方向的分析当中,他发现,国有银行倾向于向生产率比较低的国有企业贷款。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魏尚进教授同时观察到中国长足的进步:他通过对中国的研发支出,专利申请,专利的引用率等方面的详细研究,论证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过程。


魏尚进教授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中,特别重视中国独有的制度背景,并能够充分地利用这样的制度背景,讲好中国的故事。这其中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利用香港在中国独特的存在,来做相关的研究。在探索印花税影响金融市场波动率的项目中,他有意选取了同时在香港H股和内地A股上市的公司样本。同一家公司有完全一样的基本面,但是,利用两地的印花税变动的时点不一样,他成功分离出实验组和控制组,证明了印花税的调升确实降低了股票价格波动率。


魏尚进教授重视学以致用,用严谨的研究来支撑所提出政策建议,把象牙塔的严谨注入到对现实热点问题观察中。在中美贸易战中,他用数据证明,在考虑到间接影响的情况下,中美贸易给美国带来更高端工作岗位的增加。在中国备受诟病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魏尚进教授的计算表明,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平均的保护程度。


2、汇率问题

魏尚进教授认为,对于大多数经济体来说,汇率是单一最重要的相对价格,是大多数市场交易必须考虑的问题。魏尚进教授关注汇率问题中最经典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但是,他在研究经典问题的时候不会墨守成规,往往可以从出人意料的角度去研究,为更好地理解经典提供崭新的思路。例如,在研究汇率决定理论中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中,其他文献中的实证数据经常发现,实际汇率跟购买力平价理论所预测的汇率水平不相匹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用于计算各国实际汇率的物价水平指数CPI在做国家间的比较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其误差来自于各国进行物价水平调查时的商品篮子不一样。举个例子,中国的物价调查包括了豆腐的价格,而瑞典的物价调查不包括豆腐,因此,两个国家的CPI就包括不同的商品,导致两国的CPI不可比。为解决这个问题,魏尚进教授开创性地解构了购买力平价理论中的“巨无霸汉堡指数“,调查麦当劳“巨无霸汉堡”中包含的各种配料的价格,以各种配料的价格平均来替代CPI。“巨无霸汉堡”中诸如牛肉饼、面包、蔬菜等的配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致的,也是公开的。由这些配料所组成的“消费品篮子”在全世界都是一致的,由此解决了CPI的“消费品篮子”的商品构成不一致所导致的误差。在修正了这些误差之后,魏尚进教授发现,跟以往的文献相比,购买力平价理论可以更好地拟合实际汇率的数据。


在研究汇率问题中经典的一价定律时,研究者经常发现,一价定律在跨国数据中不太成立。也就是说,根据一价定律,同样的贸易品,在不同的国家的价格应该会很快收敛到一个水平上,但是,实际数据描述出来的收敛速度经常很慢。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和国家间使用不同货币所带来的汇率波动阻碍了贸易品价格的收敛。为解决这个问题,魏尚进教授独辟蹊径,使用美国国内48个城市中51种商品的数据,考察不同城市中同一种商品价格收敛到同一价格的速度。由于这些价格是美国国内价格,规避了国家间价格对比中的贸易壁垒和汇率波动的问题。魏尚进教授的数据表明,跟国家间的价格收敛速度相比,国内价格的收敛速度应该是比较快的,这也是一价定律所预示的收敛速度的上限。


魏尚进教授与哈佛大学Jeffrey Frankel提出,如何在一国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但不公布权数情况下估算货币篮子权数的方法,该方法被学界以魏尚进教授的名字命名:Frankel-Wei模型。


3、国际金融问题

魏尚进教授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擅长于从国家间的比较来看问题。这或许跟他国际经济学的专业背景相关,也跟他曾经长期任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相关。魏尚进教授的国际视野首先体现在他对金融全球化问题的关注上。金融全球化的成本收益分析一直是国际经济学届争论不已的问题。对于资本项目开放是否促进经济发展这个命题,不同的学者经常发现相反的结论。而魏尚进教授坚持长期的,制度性的视角来推进国际经济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他认为,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短期中的经济增长,相反地,如果仅关注短期的经济增长,往往还会得出相反的结论。金融全球化给本国带来长期的、制度性的、结构性的变化才是大家更应该关注的。比如说,金融全球化可以间接地促进本国金融行业的发展,相关制度的完善,治理能力的增强以及长期的宏观经济稳定。这些间接影响远比对短期的资本积累或者跨国投资组合的多元化等直接影响来得重要。


魏尚进教授很重视不同类型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异质性影响。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一旦决定以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形式进入某个市场,他们短期内退出该市场的成本很大,因为在短期内,变卖厂房、机器等固定资产的折价很大。而如果他们以非FDI的形式,即证券投资,或者跨国银行贷款的形式进入被投资国的话,他们随时可以变现,短期内退出该市场的成本比较小。因此,跟非FDI形式的国际资本比,FDI投资相对稳定,投资期相对较长,对被投资国的负面影响较小,是被投资国比较偏好的资本类型。魏尚进教授从各个角度严谨地验证了FDI的相对稳定性。在一篇研究2007-2009全球金融危机的文章中,他证明了一个公司在危机前如果依靠非FDI融资比较多的话,这个公司在危机中就更难以生存,相反地,如果危机前它依靠的是FDI融资,就可以减缓危机中受到的流动性冲击。与此同时,外国投资者也会根据对被投资国基本面的判断来决定是否以FDI的方式来进入该国。如果该国裙带资本主义现象比较严重,该投资者会偏好以跨国银行贷款等非FDI方式来投资,以保持自己随时退出该市场的灵活性。


在国际金融中最经典的“三元悖论”还是“二元悖论”的争议中,魏尚进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2.5元悖论”。“三元悖论”认为,当美国等中心国家实施扩张性或者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的时候,像中国这样的外围新兴市场国家只要采用浮动汇率制度,就可以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不用跟随着美国扩张或者紧缩。而“二元悖论”认为,外围国家只有采取资本管制才能有效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而浮动汇率制度对维护货币政策独立性没有作用。而魏尚进教授的实证研究发现,外围国家在没有资本管制的情况下,浮动汇率制度既非完全有用,也非完全无用:当中心国家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时候,浮动汇率制度的外围国家可以保持一定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不会跟随中心国家一起紧缩;当中心国家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时候,这些浮动汇率制度国家就失去了货币政策独立性,会跟随着扩张。


4、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领域是魏尚进教授的最重要的工作领域之一,该领域的工作展示了他的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和研究功底。魏尚进教授对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很注重中国贸易的实际情况。中国出口公司有以下三个特点:从事加工贸易的非常普遍,外资企业居多,纯贸易(非生产性)公司大量存在。魏尚进教授在三篇文章中研究这些特点对中国贸易的影响。第一,在加工贸易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不同行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有显著不同,那些看上去比较高端的电子设备行业的国内附加值反而不如其他传统的行业。第二,外资企业由于存在向海外母公司融资的便利,更容易进入对融资需求比较大的行业。第三,纯贸易公司对贸易目的地比较了解,有一定的信息优势,那些对贸易目的地不太了解的制造商会选择跟纯贸易公司合作,来克服出口的固定成本。


魏尚进教授很关注WTO等国际组织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对于WTO是否促进国际贸易的问题,魏尚进教授得出的结论是,WTO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很大,使世界贸易额增加了一倍以上。这种促进作用的一个有效机制就是,各国在谈判的时候,必须公开做出相互减税的承诺。若某个国家违背公开的承诺,WTO的裁决机制会给这个国家带来很大的违约成本,这样的成本导致各个国家降低违约的概率,促进贸易的发展。但是,WTO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在国家之间是不一样的,某些国家获利较多,另外一些国家则相反。具体来说,跟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更加积极地参与贸易谈判,他们的获利比较多;从双边贸易的角度来看,如果两个国家同时进行贸易自由化,他们的收益比只有一个国家进行单边的自由化来的大;从行业的角度来看,那些没有推进自由化的行业,贸易扩张不明显。


在漫长的学术道路上,魏尚进教授不但硕果累累,而且还在继续前进。曾经获得的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也没有让他停歇片刻。在未来,如果中国经济学派真的可以屹立在世界之林的话,应该说,魏尚进教授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文章部分资料整理自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热烈祝贺林毅夫、魏尚进获2019年当代经济学奖》、网易研究局《林毅夫、魏尚进获2019年当代经济学奖 奖金共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