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信等:金融科技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1-08-18
本文选自《复旦金融评论》第12期
■作者:张纯信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教授;王振华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资深研究员;齐超颖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高级助理研究员
金融科技创新将重组和改变金融巨头的垄断市场。受益者将是最需要金融服务的金字塔基层人群。
近年来,互联网平台的垄断问题开始引起各国重视。全球范围内,谷歌、脸书、亚马逊、苹果等平台巨头已经受到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监管机构的反垄断调查或诉讼。2020年12月,中国开始针对互联网平台的垄断行为进行专项整治。
其中,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初期被视为能够改善社会福利的金融创新,但随着行业结构变化,资源向头部企业聚集,垄断或寡头现象出现,产生了破坏行业竞争机制和社会层面的负外部性(如用户隐私信息的滥用)。以小微贷和消费贷市场为例,具有垄断利润的“普惠金融”实际上“普而不惠”,既没有真正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加重了众多消费者的个人债务负担,并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为此,中国政府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相关政策和法规,以确保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整个社会。
金融科技创新让任何个人和企业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金融活动。同时,金融科技融合了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提高了相关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了运营成本,使得更多商品开始流通,并吸引更多的个人和机构参与相关金融活动。简而言之,有金融科技加持的普惠金融具有反垄断功能,拓展了可投资和金融服务领域,并真正提高了这些领域的普惠性。
以金融普惠贫困人口
降低贫困人口数量,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是我国乃至全球各国的重大责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而加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指出,人人有权获得公平的基层服务,有权获取公平的经济和金融资源与服务。然而研究发现,金融服务的有限性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因素,相对贫困的持续加深也是近代贫富差距扩大的主因。然而,普惠金融的阻碍因素已经深入整个资本市场和经济系统的基层结构,市场经济产生的高度竞争反而让金融服务提供者更聚焦于能提供高利润的市场参与者。市场往往倾向于服务低风险、高收入的人群,大量低收入人群无法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研究指出,非洲国家仍有近四分之三的人没有银行账户,更不用说金融服务。同时,我国仍有4亿至6亿人口无法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长此以往,现有信用信贷系统基本只能涵盖已经参与金融市场的相对高频用户,而长期无法获取金融服务的贫困人群进入金融市场的难度加大,在恶性循环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近几年,处在社会金字塔底层人群的困境越来越受到关注。世界银行2018年年度报告估计,约有20亿成年人仍然没有最基本的银行账户,其中大多数属于低收入、单亲、少数民族、老年、流动或无固定住宿、残疾和其他社会中最脆弱、最需要帮助的人群。这些人群因为不宜服务、缺乏经济效率或难以追踪等原因,市场通常无法为他们提供服务。
的确,金字塔底层人群本身对普惠金融构成了一定的挑战。缺乏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甚至无任何相关记录)、低透明度、相对较高的服务成本以及低可扩展性,均属于普惠金融发展的障碍。同时,这些人群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尤其欠缺金融知识,对于利息、违约等概念几乎一无所知。即便为他们提供服务也需要保证业内人士的合规经营。因此,有效的监管和成本控制格外重要。
金融科技让普惠成为可能
世界银行的报告同时指出,普惠金融并非公益,而是可以持续发展的,微型金融和小额贷款可以提供相对完整的金融服务。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孟加拉国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开创的“小额贷款”服务证明了这一行业的可行性,此后微企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小额信贷,甚至保险产品、非银行账户支付和转账服务都有了相关的成功案例,其中金融科技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非洲,金融科技公司MFS Africa至今已为超过3亿名会员提供支付和转账服务。值得一提的是,有别于中国的第三方支付服务,MFS不需要绑定银行账户,而是利用普及率更高的移动通话和数据来清算支付。它可以通过数据和通话费的计算进行跨国界和跨货币的支付与转账。也无需通过网银进行充值,用户可使用现金在多家电信店铺以及便利商店完成充值。
备受关注的区块链技术也将在其中扮演关键的角色。区块链的核心价值在于数据的透明化、安全性与实现不可篡改和有效的认证。以微企贷款为例,市场可通过区块链形成可信的数据流,将微小企业的相关数据以多方共识、透明的方式进行认证,降低贷款风险。同时,利用供应链的多方数据,可以为融资方提供更完善、更可靠的数据进行借贷分析,再通过智能合约的自动履行、支付功能降低收款风险。金融服务方的可用数据多了,风险就会降低,执行力就会增强,成本就会下降,可提供的服务自然也就多了,从而能够产生双赢局面,形成良性循环。
以中国“网络赋能公证”为例,自动化系统可以降低违约风险和加强催收业务。实验发现,由于自动化系统流程中清楚地解释了违约的自动化处理,恶性倒账或借款的行为大幅减少。同时,自动收款和催收系统大幅提高了催收效果和还款比例。其中,第一次催款可提高25%的还款率,送诉讼前的最后通知可再将还款率提高25%。全自动化的诉讼系统可加快诉讼速度,最快能将诉讼时间缩短70%。还款比例的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其他催收手段的出现,尤其是暴力、软暴力的催款方式。随着各种成本的降低和恶性贷款行为的大幅减少,金融机构的风险降低就能反映在更低的借款利率和更广泛的市场覆盖面上,从而提供前所未有的普惠性。
由于数额较小,微贷款能承受的运营成本和服务成本相对较低,因此金融科技带来的自动化与系统化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降低了金融服务方的创新门槛。金融服务将不再被大型企业垄断。2019年,法国财政部长Bruno Le Marie宣布,法国将推出区块链金融行业,以降低金融巨头的垄断性,并推出一系列资本相对较低的金融科技服务,赋能本国普惠金融计划。
DeFi与NFT“双剑合璧”
2020至2021年,加密世界中两个进化性的新兴领域——去中心化金融 (Decentralized Finance,DeFi)与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NFT),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这两个领域呈现出不断深入结合的趋势,该行业呈快速生长趋势,结合的协同效用不容小觑。NFT于2020年开始逐步形成其自身生态。尤其是2021年,随着DeFi的进一步爆发,NFT迎来了其首轮热潮。可以说,除了作为一种资产类别,DeFi也促进了NFT的发展。从小型初创企业到各大知名品牌,所有人都在积极行动,试图赶上这一新兴技术浪潮。
DeFi本身作为普惠金融的一种形式,能够阻止利润完全向垄断企业流动。结合DeFi产品,NFT可以被用来创建独特的金融服务。市场一直期待看到NFT领域的下一个突破,这个突破有可能是允许NFT以分馏化的方式代表现实世界资产的所有权。这不仅是为了NFT市场的整体发展,而且可以为DeFi世界开启新的篇章。因为产权确实代表着价值,而一些精神产品的价值在现实中得不到尊重,人们希望NFT的出现能够让精神产品的价值在市场上得以体现。
DeFi适用于各种金融工具、流程和解决方案。将 NFT 添加到组合中就如同在其现有的投资组合中添加额外的资产。但是,跟随NFT或DeFi这样的热点并不难,难点在于推出真正的平台并进行具体化的运作。
很多“NFT+DeFi”的项目尝试涉及区块链游戏产业,凭证NFT被转化为区块链游戏中的一件道具、一个角色等。然而,如果只是用于投资,对于大多数散户来说,NFT并不是好的投资标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普通参与者很难判断流行趋势的发展,由于没有对应的高流动性的二级交易市场,很多参与者本来买入用于投资的NFT卡牌最后只能用于收藏。但NFT与DeFi两者结合则能够解决两个领域面临的难题。
同时,NFT与DeFi交叉领域开始呈现多样化发展。比如,2019年8月由Centrifuge推出的Tinlake框架,通过提供在现实世界资产和DeFi之间架起桥梁的服务,将新的真实资产引入DeFi,为DeFi峰会组织者的发票提供资金,推动了商业从传统到加密世界的转变; 2020年成立的NFT交易平台Rarible,这一DeFi项目将自己描述为NFT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在这里用户可以创建并交易数字收藏品;Wok用技术将DeFi、NFT、wokswap三者结合,达到多链交叉交互,为Web3.0的实现拓宽道路,从而使得万物互联互链,用链接造就价值,建立了一种新角度、颠覆性的区块链金融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OPulous与币安合作推出的系列音乐NFT,加密艺术NFT平台BCA与DeFi数字资产银行ForTube开启联合拍卖、DeFi借贷协议WePiggy上线“NFT收藏馆”,币安上线NFT平台等,都是NFT与DeFi结合的重要尝试。
DeFi的诞生和发展是对传统金融的强有力挑战,带来了改进甚至重塑金融的机会。它与NFT都是区块链技术的衍生板块,这两个板块必将不断进化、融合,进而产生更有趣的玩法。然而,由于该模式刚刚诞生,其稳定性和持续性并不明朗,其创造价值的能力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比如,随着空间的不断扩大,人们每天要铸造成千上万的NFT,那么要如何确保所有的创造性工作都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保持可访问性?可以预见的是,关于“NFT+DeFi”结合的想法将层出不穷,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值得挖掘和探讨的地方。
今后,我们会看到,更多的金融科技的应用将推动更多的行业创新,而这些创新企业也将重组和改变金融巨头的垄断市场。受益者将是最需要金融服务的金字塔基层人群。其中,区块链作为一项重要技术,能将多个个体转为一体化的生态链。DeFi与NFT “双剑合璧”也将为传统金融带来更多挑战。我们相信,经过多方合作,金融普惠性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