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军教授接受CGTN采访,聚焦全球复苏环境下中美经济金融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1-04-12     


点击图片,查看完整采访视频


2021年4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宣布再度上调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6%,比今年1月的预估上调了0.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际市场面临的最大危机——疫情的发展路径的“极高不确定性”并没有消除。未来,疫情又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影响几何?中国又将如何在全球复苏的环境下乘风破浪、把握机遇?


近日,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教授接受CGTN采访,深度聚焦全球经济复苏环境下中美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本期节目中,与钱军教授一起参与讨论的嘉宾还有华盛顿米尔肯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William Lee 和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肖耿。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由于大规模经济刺激和新冠疫苗迅速推广,美国经济获得强劲复苏,IMF此次大幅调升了对美国的增速预期,预计美国经济今年将以6.4%的速度增长。钱军教授强调,美国今年的GDP增幅预期将是1984年以来的最高值。但是,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以及能够实现的高速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增长具有潜在的积极溢出效应,与此同时,也要警惕潜在的风险,也就是人们普遍担心的通货膨胀,尤其是美国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美元周期对新兴市场的打击。


钱军教授曾明确指出,美国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上调并不意味着美联储就会退出宽松政策。他进一步分析,“根据美联储两大目标,只有当实际数据表明美国通货膨胀已经高于中长期目标,而且劳工市场已经完全恢复时,才会调整政策。我个人认为,美联储今年退出宽松的可能性不大。”(详情点击2021年3月22日文章《钱军教授:如果看好中长期经济增长,就应该看好股市中长期发展 | 灼见》)


相较于美国刺激经济恢复的手段,中国提振经济的“双循环”措施成效如何?钱军教授指出,2020年,因为抵抗疫情得力,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以实现正增长的大型经济体,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提振中国经济的一剂良策。在2020年国际环境中,国际间的经贸活动几乎停滞。全世界范围内,中国最早控制了疫情的传播,所以也引领了国际经济的恢复。同时,中国在经贸等多方面遭受到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强烈抵制。如此内外环境下,中国将国内经济循环恢复放在首位是合情合理的。与此同时,随着RCEP的签署,中国在国际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气候合作、抗击疫情中担当关键角色,外循环获得重要抓手。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心态从未改变,并且将着力打造多边贸易投资开放新格局。


回归到国家发展的内生动力,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那么,国家既要鼓励创新又要监管创新,如何平衡两者间的关系?钱军教授将这一命题总结为创新发展的最佳实践,并以美国为例深入分析。他说,放眼世界,美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金融市场,市场筛选优质企业、抉择最终赢家。即使是日本、德国这类产业发达、市场活跃的国家,也都没有发展出如硅谷一般的创新产业集聚区。钱军教授强调,美国让我们看到市场的力量,但是,也看到了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如果市场不能像美国市场那般成熟,则必须有其他方式介入——政府的规划、监督和投资是一项不错的选择。目前,中国已经拥有一批国际领先的正在茁壮成长的科技企业,从企业成功经验背后,我们既看到了市场的力量,也看到政府在早期投资与政策引领方面的积极作用。这种“市场+政府支持”的组合是中国特色制度环境下的企业创新发展之路。纵观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道路,我们基本上比其他任何国家更快地完成了工业化,用实践证明出发展路径的制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