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追梦,30+进阶,她为何选择复旦泛海国金FMBA PT+ ?
    20+追梦,30+进阶,她为何选择复旦泛海国金FMBA PT+ ?

    “从四大事务所,到知名基金公司; 是什么支撑她完成自己的华丽蜕变? 是什么引领她在梦圆时选择回到校园? 让我们走近今天的主人公: 复旦泛海国金FMBA PT+首期班学生——龚璇。” 更快的变革节奏既意味着挑战,也蕴藏着机会。最大的难度在于不断地主动探索,以崭新角度和视野去把握契机,以全新思维方式来审时度势。如何持续提升认知,升级思维?来到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求学,是龚璇的选择。 20+追梦,成为职场“她力量” 出身于书香门第,龚璇没有选择女承父业成为一名医生,而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弃稳求变、选择挑战,未毕业就一脚跨入了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四大更像是人生的第二所‘大学’,四大人都很相似,敢梦能拼,几乎所有人都在为追求更高职业素养持续精进。” 深受四大职场中“她力量”的影响,工作圈中的优秀女性榜样不断推动她继续向前。除了在工作中持续提升专业能力,龚璇将几乎全部的假期都用来备考CPA与CFA。“相对于其他传统金融业,我服务的资产管理行业,仍在加速成长期。随便推开一扇窗,外面就是一片新天地。持续学习能让我更好应对持续变化的环境。” 工作未满三年,龚璇已破格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进阶到Team Leader。“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除了继续精通自己的专业技能,我开始学着带领团队追逐更高的目标、影响与培养团队伙伴。Good times, hard times, but never bad times. 比起一人单打独斗,我更想用这股‘她力量’影响更多人。当我所带领的团队超出预期完成项目并得到认可时,我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 30+进阶,“Work-life blended” “在四大摸爬滚打5年多,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在逐渐减少。而我服务的资产管理行业持续处于时代机遇创造的行业飞速发展期,行业变局中充满着机遇与挑战,行业也能带给个人更大的发展前景。” 2016年女儿出生,休完产假、重回职场的龚璇不但没有遇到职场女性的天花板,反而得到来自基金公司更高阶职位的邀请。 身兼“新手妈妈”“金融职场新人”双重身份,在谈及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时,龚璇说“不存在绝对的‘work-life balance’,我更相信‘work-life blended’,接受工作与生活中各种动态变化的挑战,不断尝试以更好的方式融合工作和生活。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心,集中精力去完成当下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注重长期,做时间的朋友。” “在很多人眼里,为担任好母亲的角色,最好在工作上选择‘安稳舒适’。但在‘迎接挑战’和‘安稳舒适’之间,我始终会选择前者。尤其是女儿出生后,我更多考虑如何为她树立榜样,如何成为女儿的‘她力量’。” 重返校园,为下一步进阶保驾护航 尽管多年专注的工作学习已形成知识沉淀,但龚璇深知自己在系统思维、知识体系构建上还有很大成长空间,而忙碌的工作生活状态让她更关注高效率的学习方式。“在当下这个更为迫切需要快速回应的时代,我们必须要不间断升级自己适应变化的能力,机遇将更多存在于舒适区以外的新环境中。” 在对比很多FMBA项目后,龚璇选择了复旦泛海国金的在FMBA PT+(在职金融MBA)课程。 “首先,复旦泛海国金FMBA PT+的课程安排很用心,除理论课程丰富学生认知体系外,不少的实践探索类课程能有效组合输入与输出,形成学习闭环。课堂多采用开放式教学,教授希望能授人以渔,让我们在课堂上充分分享个人想法、碰撞思维,突破思维定式,去挑战他们的观点。” “其次,班上的同学是来自金融界和其他行业的各路精英,从他们身上能快速学习不同行业的知识,也能了解到他们成长之路上的独门秘籍。不论在课堂还是课外,我们都能凝聚在一起,彼此鼓励,相伴成长。” “最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教授、导师团都是金融界的大咖,有很多国外知名商学院的终身教授,也有国内头部金融机构的高管、金融业界知名人士,他们不仅赋予我们丰富的行业知识,还与我们分享人生经历,鞭策激励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他们除了是教学导师更是人生导师。相信这段学习会为我下一段更精彩的人生保驾护航!” 复旦泛海国金在职金融MBA(FMBA PT+) 龚璇和其他FMBA PT+的小伙伴们一起,已经在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开启了他们的新旅程。我们期待同样优秀的你加入。 2021级复旦泛海国金FMBAPT+预审面试申请正在进行中。 欢迎致电招生老师了解项目详情。 了解高额奖学金信息,请点击下文链接。 复旦泛海国金2021入学FMBA PT+ 奖学金大盘点 | FMBA

    2020-09-16

  • 从追求“严谨”到超越“严谨”,8年高级交易员为何选择复旦泛海国金FMBA PT+?
    从追求“严谨”到超越“严谨”,8年高级交易员为何选择复旦泛海国金FMBA PT+?

    从大学选专业时随意的青葱少年,到风格严谨稳重的高级交易员。一个普通的理科生,如何在香港发现让自己热血的工作?又怎样从濒临崩溃的“低谷”走出,成为获得银行间外汇市场优秀交易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主题建功奖的认可?走进今天故事的主角:复旦泛海国金FMBA PT+首期班学生——唐琦。 武汉-香港-上海,从“随性选择”到“刻意成长” 2007年,唐琦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时,还不知道“误打误撞”选择的数学专业,对未来有什么作用。 “那时候,我是个非常随性的人,对未来没什么概念。有的同学一开始就很清楚:未来想做编程、研究或者当老师。但我都没感觉,只是对金融有点兴趣,当时就选择了武汉大学金融学的双学位。” 真正让他明确要往交易员这个方向发展,是2010年他申请到一个在香港跟交易相关的实习机会。“在香港的实习和在武汉的学习节奏反差特别大。那时候早上10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回到酒店盯夜盘,然后做PPT和报告,一般都到凌晨2、3点,睡几个小时,然后接着上班。整个实习期间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一直这样循环。” 就是这样高强度、快节奏的实习经历,让唐琦对广阔的金融世界有了直面而立体的初认识,更重要的是,他发现在这个广阔的金融世界里,自己最喜欢也最适合的位置,正是交易员。 毕业后,唐琦选择来到上海,开始了他真正的交易员生涯。 数学:定义我“严谨”的个性和风格 工作8年,谈到自己现在的工作,唐琦说曾经的数学训练塑造了他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交易风格。 “我记得我第一份工作面试时, 面试官问我一个问题:‘那么多金融科班出身的人,我为什么要选择你这么个数学背景的呢?’我告诉他:‘因为我逻辑思维强。’面对行情,你怎样说服他人相信你的观点?你的依据是什么?这些都需要层层分析与推导。严谨的逻辑思维是我在数学专业学习和训练中培养出来的。” 这些年,唐琦获得过银行间外汇市场优秀交易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主题建功奖等奖项的认可,但他说,对工作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几乎要“崩溃“的那一段经历。 “我有段时间差不多整整一个月,每天在亏钱。亏到快要逼近我作为交易员的月止损线!当我回头看的时候,我认识到是一开始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失误,后来就是个人情绪的不断作用,心态失衡、睡眠不好导致我身体状态也不好,然后恶性循环,工作状态更加糟糕。这段经历让我成长了很多,因为交易员是一个高压状态下、特别容易暴露人性弱点的工作。我意识到要平衡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多么重要。” “现在我是很严谨、重规划的人。工作上每天什么位置开仓、平仓,我有自己的策略。在生活中出门旅行时,我也一定是做计划、订酒店的人。” 选择复旦泛海国金FMBA,突破自我定义 “严谨、重规划”的唐琦在工作的第7年开始了新的规划。此次他规划的目标,却是突破自己“严谨”风格的限制。 唐琦坦言,尽管“严谨”风格让他收获了很多,但也会错失一些机会。他也期待自己能在保守和激进之间掌握平衡。 为什么选择到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FMBA PT+学习? 他说,本科阶段虽然学习了金融双学位,但内容是比较基础和片面的,跟实务接近的课程更多是研究生阶段。偶然一次和朋友谈到未来职业规划时,他意识到,也许是时候系统学习金融了。于是,考研就正式提上日程。 “在这个行业打拼,我发现圈子里复旦的校友最多,时间长了我也有了‘复旦情结’。在当今金融领域,复旦大学位列国内三甲,沪上第一。对我而言:复旦不仅有金融的硬核理论研究、更有金融的优美人文底蕴,刚好‘中和’我严谨的理科思维。在上海选择金融方向的研究生,除了复旦,我没有考虑过其他学校。” “选择项目的时候,我之前的老板亲自给我推荐了复旦泛海国金FMBA PT+项目。他本人也是行业内多家商学院的客座或特约老师。他告诉我,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是为了服务国家金融战略,按照国际一流商学院管理模式和标准创办的创新型学院。给FMBA项目授课的老师们,有的是国外知名商学院的终身教授,有的是金融行业的高管。这样师资配置的MBA项目,在国内是凤毛麟角。” 现在,唐琦和其他FMBA PT+的小伙伴们一起,在复旦泛海国金已经开启了他的超越之旅。 目前,2021级复旦泛海国金FMBA PT+正在热招中,欢迎致电招生老师了解项目详情。 了解高额奖学金信息,请点击下文链接。 复旦泛海国金2021入学FMBA PT+ 奖学金大盘点 | FMBA

    2020-09-16

  • 复旦泛海国金FMBA首期班学生许文婕:读书是为了接近更真实的自己
    复旦泛海国金FMBA首期班学生许文婕:读书是为了接近更真实的自己

    “感谢当年努力的自己。”许文婕坦陈,与清北复交的毕业生相比,她的职业开场并不完美,也深知职场对于女性的要求更为严苛,因此只能付出加倍的努力。关于自己的关键词,她给出了“好奇心、洞察力和专注”,随后又加上了“真实”,不愿曲意迎合,不断探索自我,她深信“读书是为了接近更本真的自己。”    感谢当年努力的自己 就读国际贸易专业的许文婕因为机缘进入银行,当时只是觉得在银行工作是份不错的职业,这一待就超过了十年。  最初在经营单位营业部,几乎对所有条线的业务都熟悉了一遍,她笑言“基本上去开一家都没问题”。对于这段自称“不够完美”的职业开场,许文婕始终心存感激,“在经营单位的那些年还是有意义的。因为我相当于是从一个更基层的角度去了解到底整个业务的脉络和触角是怎样伸展出去的。等到我后面来到更高的层面上去做投资管理,其实我的角度会比别人更加的丰富和多元。”  转折在2011年,许文婕进入总行资管部门。回忆其中曲折,她认为有“贵人”赏识,也源于自己不间断的努力。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许文婕就决定报考CFA。当时培训班还没有普及,许文婕全靠自学。每天下班后,雷打不动,学习到半夜两点。凭着一股韧劲儿,许文婕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迅速把CFA的三个级别拿下。  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总行看到了她内在的潜力和自驱力,帮助她的事业走向更开阔的领域。   但学习的习惯始终没有间断。被称为“考证狂人”,许文婕“名不虚传”,随着职业路径的清晰和视野的开阔,她不断看到自己的局限性,因此从不放松自己。“每年都要学一些东西,不然就觉得不舒服。”  好奇心是人类智慧的原点 许文婕从小就是一个自驱力特别强的人,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读书是她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不光金融,文史哲也广泛涉猎。钻进书店或者图书馆,一待就是一天,她喜欢这种沉进去的感觉。“我觉得好奇心是人类智慧的原点。”  一边读书,一边思考,随之而来的是洞察力不断提升,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2011年,刚进总行资管部门的许文婕就敏锐地发现到一类由保监会发文鼓励保险等资金进行投资的类固收资产。当时这类资产仅保险或保险资管资金在投,并没有银行或银行理财的资金参与。在许文婕的努力下,所在银行最终引入该类新资产,成为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该类资产的业内第一家。这事儿也坚定了许文婕在资管行业的信心。  这些读书的“红利”让许文婕始终相信学习的力量。一路伴随资管行业发展,许文婕的天地更加广阔,挑战也愈发复杂。“海外的资管行业跟我们国内的资管行业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们之间无论在理念上还是管理模式上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何实现管理理念与模式的转变?国内资管行业接下来怎么发展?监管会沿着什么样的路径?”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许文婕决定回到校园寻找答案。  “过去是‘自学成才’,现在需要更加系统的学习。”  读书是为了不断发现自己 许文婕对自己的定义里有一条是:专注。但她其实又不太确定,因为她自己实在是一个太丰富的人。  她自称“斜杠中青年”。目前所在行业面临重要调整,许文婕在其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即便如此,她依然“不安分”,不断给自己揽各种事儿:作为民主党派每年会参与各种年度课题,和朋友业余时间一起做中国风险案例,还作为发起人成立了复旦泛海国金第一个俱乐部“复旦泛海菁睿读书会”……  她享受的是不断开拓自己,开阔眼界的过程。来到复旦泛海国金就读FMBA本身,对许文婕而言就是一个全新的体验。无论是正式入学前的沙漠挑战赛等各种活动,还是入学后课上学习的系统性知识,以及与不同领域的同学的交流碰撞,都不断重塑着她的生活,为思维开拓新的边界。  在复旦泛海国金接触到“女性领导力”的内容,也让她深有感触。她深知,女性在职场中获得认同,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拿出更闪耀的东西。所以,她不断用努力证明自己,用经历丰富自己,为了抵达远方,亦直抵真实的自己。  “为什么要读书?我认为是为了更接近你自己的本真。然后让你有自信有能力去把它展示出来,这才是生而为人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事情,而非永远活成别人希望你活成的样子。如何抵达真正的自我,是我会花一生的时间来思考与践行的问题。” 

    2020-02-13

  • 复旦泛海国金FMBA首期班学生刘曜华:从法律到金融的跨界之旅
    复旦泛海国金FMBA首期班学生刘曜华:从法律到金融的跨界之旅

    刘曜华是半路“出道”的金融人,作为律师从业五年后,他进入金融行业。凭借对困难的照单全收和对信任的超额回馈,他迅速在银行业站稳脚跟。作为既懂法律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所具备的不可替代性,是他着力培养的核心竞争力,他期待在复旦泛海国金进一步系统学习金融知识,并不断立足工作思考行业前沿,为金融行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择一事尽其一世所终” 刘曜华从小有一个法学梦,“小时候看电视剧里的大律师出庭,觉得特别牛!” 大学考取华东政法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亚洲最大律师事务所——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从律师助理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律师,刘曜华顺利实现了法学梦。 刘曜华(左二)  从业五年,刘曜华成功处理众多案件,但始终心存疑虑。“公司选择做哪些业务,主要以老板的意志为主。但老板的意志和我的志趣可能不太一样。” 机缘巧合之下,刘曜华在2013年国内不良资产爆发时期,与银行工作人员一起处置了多起相关案件,发掘了自己对这一领域的兴趣。 “人的一生中,一定要找到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值得你去花一辈子的时间去干。在这件事情上你能发现自己的一片天地,通过不断耕耘积累,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带着这种想法,刘曜华进入银行,开启了金融之旅。 他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作为既懂法律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所具备的不可替代性。五年律所,七年银行的从业经验,让如今的刘曜华完全有底气肯定自己的价值,但是一路走来,这条路并没有那么容易。  “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加入银行的最初两年,连续考核均为A,从总行保全中心的组长一跃成为分行资产保全部的副总经理,刘曜华迅速在竞争激烈的银行业站稳脚跟。 背后是领导的赏识,是他对困难的照单全收和对信任的超额回馈。  因清收业绩位居全行第3名,刘曜华被委派至所在银行的福州分行组建资产保全部工作。当年福州分行不良资产大量爆发,总行下达了3.6亿元的清收指标。山高水远,面对“中国最复杂的老赖们”,刘曜华面临的挑战之大不言而喻。 人手短缺更让他一筹莫展。“新接手团队毫无相关经验,主要是离岗清收的客户经理。而且由于分行不良资产压力大,导致他们的收入下降明显,员工士气比较低落。” 刘曜华对此没有抱怨,他迅速和新团队打成一片,不断鼓舞团队士气。为了帮助团队在实战中提高不良资产运作技巧,刘曜华以身作则,亲身示范,带领团队实地走访企业,每次回来还要组织内部案例讨论,他笑言当时的生活是“夜总会”——夜夜都开会。 同时,利用华东政法大学校友圈在当地的人脉资源,刘曜华得以顺利融入当地的金融及司法环境,为进一步获取债务人和后续的处置提供基础。这也让他认识到人脉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最终,在刘曜华的带领下,一支没有法律基础、缺乏处理不良资产经验的客户经理团队被打造成全行清收排名靠前的铁军,一年内为分行挽回不良资产损失5.4亿元,当年清收业绩位居全行第3名! 经此一役,刘曜华对金融这条道路愈来愈有信心。 “众里寻她千百度” 大学四年的系统学习,多年律师从业经验,让刘曜华看待问题多了一层法律视角,在法律界累积的资源也不断为如今的工作提供助力,这是他相对其他金融人的优势所在。 在银行多年,让刘曜华对金融有了更深的理解。但非科班出身,他对金融的认识依旧缺乏系统性。想要成为一个精进的复合型人才,刘曜华认识到他必须系统地补足金融知识。  选择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FMBA项目,用刘曜华的话说是“众里寻她千百度”。在做了充分的市场调查之后,他确定了最终的选择。 “选择FISF,一方面是课程设置符合我的预期。另一方面,我认为PT+的模式非常先进。马云曾经驳斥中国的MBA教育不接地气:思考得全对,做起来全错!我们PT+的课程更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面试期间有一个细节,令他印象深刻。其他学校面试环节会收手机,但是FISF并没有这项规定。“我觉得不收手机恰恰证明了我们很接地气。第一,现在工作当中大家都用手机;第二,手机是一个获取信息的工具,未来职场人更需要的是整合、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像张纯信院长一直强调的,我不会告诉你这个公式怎么推导过来的,因为前人已经无数次地证明了,你再去做前人做过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这个公式怎么在实践当中派上用场,是我觉得特别重要,也是我特别想要学习的。” 最终打动刘曜华的,还有整个FMBA项目团队的用心。从面试、笔试的各个环节到首期班同学录取后的各次活动,项目团队都做得非常用心。“米卢先生说过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有这么好的态度,肯定能够做成这件事情。”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加入复旦泛海国金FMBA首期班,刘曜华坚信自己不会失望。 “我们有很棒的实践导师,也有很牛的学术教授。像魏尚进教授讲授的中美关系,独到精深的见解让我们非常受启发。学院也特别注重培养我们的国际化视野。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只有你掌握的信息更多,接触的平台更大,做事的眼界更宽阔,才能够达到更大的成就!” 学习中,刘曜华不断立足自身工作自觉思考行业未来,“我认为金融行业未来的风险变革在于金融科技的应用。我们的课程中,金融科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我希望能利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将其付诸实践,完善我所在企业的金融风控战略,也为金融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同时,刘曜华兼职作为民建上海市委财政金融专家委员,曾多次参加市委组织课题研讨活动,积极履行一名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正如FISF一直倡导的“责任、卓越、创新”,像刘曜华一样的复旦泛海国金人,坚持脚踏实地,亦不忘仰望星空,才能共同铸就学院未来的底色。 

    2019-12-13

  • 温婉睿智,却有着无穷的力量——复旦泛海国金FMBA2019级新生秦玥
    温婉睿智,却有着无穷的力量——复旦泛海国金FMBA2019级新生秦玥

    秦玥是复旦泛海国金FMBA 2019级新生,多年银行从业的历练,让她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稳重。在秦玥看来,所有过程都有所得,经历即是学习,她不给自己设限,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尝试更多,收获更多。七年银行同业经历之后,她勇敢转换轨道,走向资管。“我不能只局限于熟悉,我要让自己做到专业。”她期待在复旦泛海国金FMBA,通过不断学习,逐步走到行业的前面。 秦玥选择金融,一半源自“家学渊源”。家里长辈皆从事传统金融行业,秦玥从小耳濡目染,选择金融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但真正让秦玥选择金融的,是她对金融的热爱。小时候只觉得金融是一个抽象词汇,是专业的人才能做的专业的事儿,等到长大,她慢慢发现金融真的无所不包,它散落在生活的每一角落。 “金融真的很大。从事金融不仅仅是和数字打交道,它背后还有无数的人,以及无数的实体企业。我特别想去不断地探索,在这个领域我永远不会觉得厌烦。” “不断走出舒适区,金融给予我力量” 金牛座的秦玥确定了一件事儿,就会一门心思去做好。毕业后,她顺利进入银行同业部门。初入职场,秦玥就展现了超乎年龄的成熟和稳重。她说自己有着男性的果断,也保有女性的细腻,这让她在工作中不会过分拘泥于过程,而始终能够朝着目标前进。一如朋友对其评价,“温婉睿智,却有着无穷的力量。” 她认为,这份力量是从业多年的历练所得。言语间,是对行业的敬重和感激。 “我很幸运毕业后就加入银行同业部门。我所在的七年是银行同业快速发展的七年,与之伴随的也是我个人快速发展的七年。这是一个特别专业的板块,它对我的要求不止是把手头的工作处理好,我必须得学会凌驾于这份工作之上,去跟更多的机构接触,去跟更多的人接触,不断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把能做的做到最好,对我就是最好的结果。”在秦玥看来,所有过程都有所得,经历即是学习,她不给自己设限,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尝试更多,收获更多。 “肩负着责任,也在追求专业的路上坚定前行“ 在银行的历练让秦玥愈发沉着,同业工作期间,她曾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处理突发事件,其异于常人的冷静处理,得到上级的肯定。“出了事,不怕事,迎难而上,努力解决;在事件沟通中涉及诸多细节,一一提前考虑并做好安排。”从业多年,每日复盘,秦玥早已把这些牢记在心。 这件事也让秦玥对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她看来,金融业不仅是追求高收益,更要严把风险。尤其银行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担着这份责任,秦玥始终不敢松懈。无论于个人,还是于社会,她都期待把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 从业的第7年,秦玥的家庭和事业都迎来了新的变化。不为自己设限的她,决定再度挑战自己。 2018年上半年,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陆续发布,初为人母的她,在挑战中更看到了机遇。“只有变化,才有机会,因为有监管,所有机构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大家都在共同的规范约束下,对银行理财来说,反而是更大的机会。”站在资管元年的门槛,秦玥决定转换轨道。 熟悉资管工作,对秦玥并不困难。她很快适应新的岗位。但对追求至善的她,这显然不够。“我不能只局限于熟悉,我要让自己做到专业。” “选择复泛国金FMBA,在这里我们气味相投” 怀揣这个目标,秦玥开始接触MBA项目。经过多方选择,秦玥决定入读复旦泛海国金FMBA项目。“这个项目非常用心。经过几次班会和讲座,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学校了。”秦玥对项目的肯定溢于言表,说完还不忘加一句,“这是真的。” 学校的很多活动,让秦玥感觉特别“气味相投”。“印象比较深的是,四月份的一次班会,请来了私人银行资深投资顾问洪曦作为职业导师。洪曦老师就说,世界瞬息万变,要在一个领域做好,一定要走在行业的前面。这一点我很认同。我现在做渠道建设的一些工作,与原先的工作相比,这份工作需要我学习最多最宽泛最具深度的知识。虽然我现在还没办法完全做到,但是在这里让我看到了榜样的力量。” “气味相投”的还有这里的每一个同学。学院副院长张纯信教授曾不止一次说过,复旦泛海国金招收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所有老师一遍一遍研究简历挑选而来的,所有来到这儿的学生都很像。 “我觉得我们这帮同学可能性格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融合得非常好。而且每个人在各个行业都很优秀,大家也都非常乐意分享。”这种“气味相投”让秦玥对这个班级充满了归属感。 即将正式入学,谈到未来的愿景,这个踏实的金牛座女孩依然朴素地表示,希望把现在的工作做好,通过不断地学习,可以离自己的榜样越来越近。 相信FISF会让每个人都变得更好!

    2019-09-16

  • 【备考心得】陈子文:心之所向,一往无前
    【备考心得】陈子文:心之所向,一往无前

    我叫陈子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土木工程系,目前在上海一家国资投资公司担任高级投资经理。工作五年,曾经在多个工作岗位上学习探索的我,最终选择了产业投资这个方向,MBA也顺理成章成为我下一个五年规划中的重要一环。复旦泛海国金FMBA独特且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术与业界双导师的教学模式深深吸引了我,在坚定内心的选择后,我选择加入“泛米粒”的大家庭。知道自己渴望什么,并努力投身准备,展现出最真实的自己,那么距离预录取也就只差一份来自FISF的邮件。 磨砺自我,坚定本心 毕业五年,已经在多个工作岗位上学习探索的我,最终选择了产业投资这个方向。从尝试转型投资到现在已经一年半多,直到今年才决定报考复旦泛海国金FMBA。其实,我在2018年5月就有幸聆听了钱军院长关于中国公司并购的课程,钱军院长深入浅出的教学给我这个小菜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坦率地讲,当时的我并没有完全做好投身投资的准备,内心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踏出转型的这一步。幸运的是,领导们的鼓励与支持,帮助我一步步完成转型,从而顺利加入了我现在所在的投资公司。 转型过程中,我的内心经历了多次纠结与选择,最终坚定了内心的方向——产业投资。这个过程说来简单,但是前期每一步的决定都面临着内心的拷问:产业投资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只有找到并坚定地认可了自己的内心方向,才能在行动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在坚定了方向之后,MBA于是成为我五年规划中的重要一环。读MBA是对自己的挑战也是对自身的投资,我希望通过读MBA拓展自身工作的技能包,结交志同道合的三五好友,在同学校友需要帮助时能贡献绵薄之力,也期待在偶尔迷茫时能寻找到为自己拨开云雾的人生导师。 选择复旦泛海国金,选择泛米粒 上海交通大学的工科专业学生大部分都在闵行校区度过四年幸福时光,与繁华的五角场友校距离遥远。有机会融入友校进行学习,对我来说也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同时复旦泛海国金FMBA独特的双师资授课模式,可以让我获得更多与老师和业界大咖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学术与业界双导师的模式更深深地吸引着我。在正式报名前,我参加了两期圆桌深度咨询,首期班学长学姐之间表现出的亲密而凝聚的团队氛围,更让我对加入“泛米粒”大家庭充满了期待。 面试经验 总体原则:展示真实的自己。当你决定申请,开始填写网申材料时,你已经进入了面试的第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会帮助你回顾人生,反思自我,探寻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也许有人在填写网申材料的过程中就会放弃,但是内心对学习有着强烈向往的人会在打磨材料的同时明确心之所向。通过网申想清楚自己渴望什么,在面试的时候多维度全方面展示真实的自己,那么距离预录取也就只差一份来自FISF的邮件。 群面: 群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包括40分钟组内讨论以及30分钟的小组陈述。备考阶段可以多关注一些时政热点,再辅以自身对问题的思考,对组面或许会有些帮助。在实战中,我个人认为小组作为一个整体,组内观点的相互支撑非常重要,加之个人陈述时逻辑清晰,小组陈述时观点明确,就可以带着良好的心态进入个面环节了。 个面 组面的发挥就留在组面,一定要带着最好的状态进入个面。毕竟同样是三个面试官,组面的面试官在30分钟内对两组8个人进行考核判断,而个面中有20分钟去充分展示自己以赢得面试官的认可。 我认为个面的准备相较组面而言要简单一些,因为在准备网申材料的时候,学习与工作的逻辑主线已经被梳理过了。面试官的每一个问题都围绕着网申材料和个人自述,而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所以就自信、全面、完整地去展示你自己吧。面试官问到了一些事先没有想到问题,对我而言这是面试最大的收获,旁观者清,老师和前辈们对我的剖析会帮助我不断成长。 预录取福利 预录取福利 预录取福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在6月26日拿到复旦泛海国金FMBA的直通资优生后的短短一个月内,我参加了学院老师精心组织的多场活动:与2019级FMBA班委们的直接对话,与幽默风趣并帮助同学们挖掘自我的张纯信教授促膝长谈,与Blackstone董事总经理的商务午餐……每一次活动经历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帮助我们拓展视野,丰富看待问题的视角,与更多优秀的前辈与同龄人建立沟通的桥梁,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助力我们的成长。 以上,与大家共勉,期待未来同班的你。

    2019-08-06

  • 【备考心得】朱雨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备考心得】朱雨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叫朱雨潇,是东海证券研究所交通运输行业的一名研究员。在美国有七年读书经历,毕业于密西根州立大学供应链管理专业。工作三年,我决定读MBA,并锁定复旦泛海国金FMBA项目。“好奇驱使,随遇而安”是我一路走来的信条,相信自己,并不留后路地去努力,相信你也会有精彩人生。这里有我的【备考心得】,希望能在备考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保持好奇,随遇而安 初中毕业后,我独自带上行囊开始了赴美求学之路。2016年,离开祖国七年的我,终于带着一张全球排名第一的供应链管理专业的毕业证书,进入上海一家证券公司,成为一名交通运输行业的行业研究员。如今工作已满三年,我决定报考MBA,并最终锁定了复旦泛海国金FMBA,即将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以上是我简单的个人经历,通常听完我的自我介绍,人们总会问我几个问题:为什么在那么小的时候出国?为什么在国外那么久还要回国?为什么去非本专业的行业工作?为什么在国内读MBA? 对于我而言,所有选择皆缘于八个字:好奇驱使,随遇而安。 初中时,家人为我提供了两个选择:参加国内中考或者出国读书。我一直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直到国内和国外高中的录取通知书都摆在我面前,最终我拿起了那纸英文信封。并非出于挑战自我、深思熟虑的结果,当时14岁的我根本想不清未来,更不懂如何权衡利弊。只是懵懵懂懂地感到没去国外读过书,好奇人家都怎么生活的,既然有机会,那就试试呗。 就这样踏上了赴美求学的道路,一路走下来,其中的艰辛确实超过想象,不过既然做了选择,我只能死磕到底。不留后路地去努力,渐渐的路越走越宽,自我设限越来越少。毕业后,因为看到了国内市场的发展活力和前景,我选择了回国工作。因为想尝试不同的工作领域,我选择了金融行业。因为想在专业领域更进一层楼,我选择就读MBA。 我的理由是不是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没有反复对比得失,甚至有点任性的味道。其实,我想说,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抓住目所能及的机会,尊重内心的选择,不留后路地去努力,人生会比你想象的精彩。 选择FMBA,选择复旦泛海国金 好了,抒发完情绪,我来正儿八经地说一下为什么选择复旦泛海国金FMBA。 与专业切合,填补知识漏洞。FMBA是金融领域的专项MBA,与我工作背景相符。工作三年以来,我研究过一些细分市场,拜访过20多家上市公司,深切地感受到我虽然在供应链管理上有一定的专业性,但是对企业的运行规律,包括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对企业的认识还停留在公开信息的认知和分析上。因此,我希望通过FMBA项目系统地学习企业管理运行知识,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有更深刻地认知和理解,从而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拓宽人际网络,锻炼交流能力。通过复旦泛海国金的平台可以认识更多与金融相关的精英人士,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不仅可以在与人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还可以锻炼社交能力。由于在国外生活多年,我需要一个机会弥补自己在国内人际交往上的经验缺失。 再踏征途,回归复旦。我是复旦兰生初中毕业的,了解复旦多元、包容的教育文化。此次回国后选择再深造,自然更青睐复旦的教育体系。此外,复旦泛海国金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精英,与我中西合并的教育背景十分贴合。因此,我毫不犹豫地选择爱了很多年、敬了很多年的复旦。 面试准备+分享 安放好心情,决定了方向,接下来就是实干。 个面 个人陈述及问答:复旦泛海国金面试没有要求个人陈述的部分。不过,我建议要准备好。足够了解自己的实力,清楚MBA项目的内容,明白读书带来的益处才能更好地迎接这场面试。重要的是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处理一件事或者形成一个结论都要有完整的逻辑链,一环扣一环的思考,最终推导出结论。不间断地进行自我复盘以及思维推倒,足够熟练才能在考场上自如应答。 压力测试:面试官会带着怀疑的态度去反问、推翻你的答案,特别是关于专业方面的探讨。这样的提问会让人不舒服甚至容易慌张。最好的方法就是沉下心去了解专业,全面思考自己的工作内容,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回答技巧上,面对压力问题不要用否定的表述,可以提出反问,从不同角度和立场去拆解问题。有人会建议去琢磨提问人是怎么想的,但我不是这样做的。我会反复琢磨自己对每一个专业问题的解答和对每一个事件的处理,用不同角度去追问自己为什么这么想、这么做。当你思考得足够多,能完全掌握自己的思维过程时,无论别人问什么,你都知道如何回答。 英语问题:个面时,考官会根据情况用英语提问。我认为不用慌张,老师不会强人所难,考前稍微准备一下与自己工作内容相关的专业词汇即可。 组面 各环节的时间节点及流程:4人为一组,40分钟读题+30分钟小组陈述。 案例考点:内容丰富而多变,建议关注时事新闻,政策变动等具有影响力的事件。我的准备过程:1)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插上耳机,从新闻广播中了解近期热点;2)有空刷一下知识分享类型的APP,会有一些评论性的短述。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了解不同角度的分析方式。 平时训练:要开口说,不能光在脑子里想。脑子里想的不等于嘴巴说出来的,嘴巴说出来的不等于别人听到的。我会刷微博选择一个新闻热点,开口完整评论一下并用录音记录下来,再通过录音内容修改自己的逻辑结构和表达方式。 JUST DO IT ! 梦想在心中,路在脚底下。如果想要漂亮身材,就踏上跑步机。如果想要升职加薪,就把手上的工作做好。如果想要实现人生目标,就开始执行计划。如果想要读MBA,就把申请表格填起来。把所有“不过”、“但是”、“可是”都收起来,带上“试试”、“可以”、“再来”去行动,未来就在眼前。

    2019-07-29

  • 李龙夕:除了复旦泛海国金FMBA,我没考虑过其他选项
    李龙夕:除了复旦泛海国金FMBA,我没考虑过其他选项

    采访当天是难得的晴天。李龙夕坐在复旦泛海国金黄浦院区的会议室接受采访。窗外是黄浦江滩,阳光打进来,让讲话的人更显自信笃定。 这位以第一名身份加入复旦泛海国金FMBA项目的首期班拟录取学生,拒绝了我们给予的“学霸”标签,他坦然面对自己从退缩到冒险的性格转变;也一直以“运气”自谦,强调“回报意识”,对复旦泛海国金FMBA项目培养“金融领袖”的定位深感认同。 他说“读FMBA就是找自己”,他期待在这里积累,等待,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更好地回报社会。 “逐渐打开自我,我想和不同的人讲不同的故事” 如果说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那么当年李龙夕参加的河南高考则是100万人的惨烈竞争,说是走在钢丝上的高空冒险也不为过。 李龙夕“运气好”,战胜100万考生,进入了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但他自觉与“学霸”这一身份保持距离。“凭着运气进入复旦后,发现自己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你懂的别人都懂,你不懂的别人也懂。” 这一度让他很受挫。“既然不一定行,那不去做,就不会出错了。所以我在学校期间形成了一种后退的性格。” 毕业之后,李龙夕本来有机会保研,这是更稳妥的选择,但是他决定走出舒适圈。 先是有机会作为兼职作者进入初创时期的华尔街见闻,感受到创业团队激情的同时,先后进入银行、企业和券商。工作中,围绕债务融资,李龙夕要经常和投资人打交道,他需要不断地突破自我。六年工作经历下来,他逐渐形成了胆大心细的做事风格,也具备了更加成熟的沟通技巧。一路走来,李龙夕逐渐打开自己,变得越来越自信。 其实,每一份工作都是不断寻找自己确认自己的过程。随着你历练得越多,得到的肯定越多,你对自己的认识就越清晰。”自信的同时,李龙夕也变得越来越有冒险精神,他不想一直做流水线上的螺丝钉。 用他的话说,在企业的那份工作是对不同的人讲同一个故事。在券商则是对不同的人讲一个类似的故事。现在的他野心更大,他想见不同的人讲不同的故事。 “我想回报社会,和这群理想主义的人学习一定没错!” “我希望未来能够从金融机构再次回归企业,参与到企业投融管退的全流程中,成为更加全面的商业人才,最终成为企业的CFO或者CIO。”这是李龙夕的职业愿景,他笑称实现这一愿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做成一件事儿,你首先要知道它是怎么运作的,第二你要知道有哪些核心的人在做,这两方面都是我欠缺的。” 正在考虑报考MBA以弥补两方面欠缺的李龙夕,机缘巧合下看到复旦泛海国金FMBA项目首场宣讲会的广告,他决定去听一听。 听完宣讲会,李龙夕就决定报考复旦泛海国金FMBA项目,此外没有考虑其他选项。虽然有点冒险,但他觉得自己的选择没错。 “首先是张纯信院长的讲话。他提到复旦泛海国金FMBA项目希望培养能够为中国金融事业的崛起和国际金融时代的变革献计献力的全球金融领袖,这一点特别打动我。” 李龙夕不断讲到“运气”二字。无论是进入复旦大学,还是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他都谦虚地表示并非全是自我成就。“我们要为自己的运气负一些应负的责任。每个人取得的成绩都是由社会和他人一起成就的,我们要有一种回报意识。我觉得张纯信院长所讲的是一种更宏伟的抱负,让我觉得特别有共鸣。” 另外,教授们的激情同样感染了其时的李龙夕。“这些教授其实也可以像舒适期的我一样,在高校的象牙塔内,守着自己的学问,收获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他们愿意来到一个新的学院,重新开疆辟土,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儿,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具有冒险精神的事情。能够做这些事情的人,一定是一群特别理想主义的人。” 他决定和这群理想主义的人一起学习。 “我期待在复旦泛海国金FMBA积累等待,走向更大的舞台。” “老师们特别有激情,能够感受到他们对我们这些学生的用心。”经历了两次班会的李龙夕对复旦泛海国金FMBA项目的满意已超预期。 或许因为见证过华尔街见闻的创业期,李龙夕内心对于这种充满激情的初创氛围特别有共鸣。当初选择复旦泛海国金的那份冒险精神,慢慢落了地。 “我们在班会上确定了班级文化:‘卓越、蜕变、凝聚’。每个人对这三个字的理解可能不一样,但是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认同,以及各自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就像一个种子在心里种下了,希望未来在复旦泛海国金生根发芽。” 关于未来在复旦泛海国金FMBA项目的学习,李龙夕充满期待,他愿意在这里积累和等待,蓄足力量,再次出发。“你不是股票,每天都有人给你定价。你可能就是一栋别墅,之前有人给你定一个价,等到某一个阶段,你站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你的价值会更高,但前提是你有勇气迎接这个舞台。这就需要你不断地去积累去等待。” “复旦泛海国金是一个台阶,帮助我走向一个更大的舞台。我期待在这里通过和教授与同学的交流,学习到更多前沿的知识,了解金融以外的行业,探索这个世界的运行。有了这些积累,未来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才能成为张纯信院长所说的‘金融领袖’。” 正如李龙夕所言“读FMBA就是找自己”,这个有点冒险主义、理想精神并充满激情的团队,不正是他想成为的样子? 我们蓄势待发!

    2019-05-2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