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政策的手”和“市场的手”合力托举新兴中小企业,用制度和资本共同培养“小巨人”企业和中国制造的“隐形冠军”。
魏尚进2023-06-11
更善于风险定价的资本市场更可能也更应当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助力。
钱军 顾研2023-06-11
现有的融资供给体系不能完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财税、金融、科技等政策需组合发力。
曾刚2023-06-11
在持续深化新三板改革、建设好北交所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一个方向”“两个方面”“三个目标”“四个特色”和“五对关系”。
徐明2023-06-11
在“专精特新”战略的引导下,将有限的资源重点向“小巨人”型企业倾斜,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金的优化组合,为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要素的整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桂浩明2023-06-11
创新背后的资本逻辑,不光在于为企业筹集资金,更在于为企业创新进行战略性激励。
田轩2023-06-11
专注价值创造,做好“科技瞭望塔”。
王光熙2023-06-11
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包容。
魏尚进对话张晓波2023-06-11
WTO规则的改革或G20层面的合作,通过限制逆全球化的泛滥可以降低由此带来的通胀的影响,从而降低各国央行“猛踩刹车”以治理通胀的必要性,进而有助于减少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
汪涛 魏尚进2023-06-11
设计类股权工具、发展普惠金融、改革住房金融体系和土地制度、利用创新型货币政策是中国重构金融结构、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四大突破口。
王永钦2023-06-11
中国要加快国内市场整合和一体化的步伐。
罗长远2023-06-11
增强经济和金融系统的韧性,防止危机重演。
庄巨忠2023-06-11
历史经验与学术研究一再表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前,任何贸易霸权和单边主义关税政策必将以失败收场。
邬展霞2023-06-11
元宇宙创新、区块链赋能传统文化、文化客厅布局、两栖人才建设、国际交流5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李清娟 古诗菁2023-06-11
在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竞争终局未定的关键阶段,上海应积极谋划在中国乃至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新阶段的布局,确立科学发展战略,配合切实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行动机制。
李经纬2023-06-11
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施东辉2023-06-11
这个时代最大的确定性就是变化。在金融科技这一前沿领域,战略格局和动态思维将决定人才能走多快多远。
张纯信2023-06-11
过去15载,出口、投资、消费的三驾马车轮番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而经管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也相应从外企、民企转向交叉行业。
施文韵2023-06-11
在高手过招的金融职场,如何挖掘并发挥人才优势,实现企业与学生“双向奔赴”。
范英2023-06-11
中国的金融教育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不断创新突破。
黄毅2023-06-11
另类数据与传统数据相互补充,提高了金融服务对接效率,增强了信用评价,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四两拨千斤”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张纯信 齐超颖2023-06-11
中国金融业应把握元宇宙行业的发展机遇,审慎推进相关业务,主动参与平台构建,并服务平台相关企业长远发展需求。
张文闻 彭湃2023-06-11